《醫學見能》~ 卷一 (3)
卷一 (3)
1. 眼目
[總訣]眼皮腫痛貴分觀,按經清散自然安。若還雲霧暈花見,補瀉隨宜屬腎肝。
大眼角腫,或兼頭痛惡寒者,太陽經風熱也。宜加減敗毒散。
羌活(一錢),獨活(一錢),柴胡(三錢),前胡(二錢),赤芍(二錢),黃芩(三錢),玉竹(三錢),歸尾(三錢),木賊(一錢),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銀花(一錢),蟬蛻(七個)
歌曰:眼腫兼寒屬太陽,柴前羌獨芍芩詳。
銀蟬木賊天花粉,甘草翹歸玉竹襄。
小眼角腫,或兼口苦耳鳴者,少陽經風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沙參(三錢),白芍(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三錢),當歸(三錢),膽草(三錢),牡蠣(三錢),木賊(一錢),青皮(一錢),蟬蛻(七個),銀花(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歌曰:眼傷風火耳兼鳴,木賊柴芩參芍清。
膽草歸蟬銀菊蠣,青皮姜引使肝平。
下眼皮腫,以及繞眼紅鎖者,陽明經風熱也。宜加味銀翹湯。
連翹(一錢),葛根(二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黃芩(三錢)
生地(三錢),枳殼(一錢),銀花(一錢),白芷(三錢),花粉(三錢),蟬蛻(七個),青葙(三錢),石膏(三錢),紅花(一錢),
歌曰:陽明風熱眼皮傷,芩葛銀翹芷芍將。
草地蟬花和枳殼,石膏花粉共青葙。
(伯未按:蜀刻本無連翹、紅花、枳殼、多大力子。)
(又按:赤眼以黃丹、白蜜調貼太陽穴,亦能止痛。)
目內癢痛,以及赤白雲翳者,肝經風濕熱也。宜加減瀉肝湯。
歸尾(三錢),元參(三錢),梔子(二錢),黃芩(二錢),膽草(二錢),蟬蛻(七個),木賊(一錢),木通(一錢),銀花(二錢),赤芍(二錢),澤瀉(二錢),柴胡(二錢),防風(二錢),車前子(二錢),荊芥(二錢),青皮(一錢),枳殼(一錢),細辛(五分),酒軍(五分),紅花(一錢),甘草(一錢)
歌曰:目中痛翳芍芩梔,柴澤荊防辛枳皮。
通賊銀蟬歸膽草,花前參草酒軍施。
目光晦澀,恍惚不能近視者,肝腎真陰虛也。宜杞菊地黃湯。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遠志(一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磁石(煅,三錢),棗仁(三錢),龍眼(三枚),益智(一錢),五味(五分),甘草(一錢),硃砂(研,一錢)
歌曰:不能遠視缺真陽,參朮磁朱遠志良。
益智棗仁龍眼並,草歸耆味細推詳。
白話文:
[眼目]
**總訣:**眼皮腫痛要注意區分,根據經絡用藥,清熱散邪自然會好。如果出現眼睛模糊、看東西有暈眩感,就要依照情況,調理肝和腎的虛實。
**大眼角腫痛:**如果同時有頭痛、怕冷等症狀,屬於太陽經受到風熱侵襲。可以服用加減敗毒散來治療。
**加減敗毒散藥方:**羌活(一錢)、獨活(一錢)、柴胡(三錢)、前胡(二錢)、赤芍(二錢)、黃芩(三錢)、玉竹(三錢)、當歸尾(三錢)、木賊(一錢)、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銀花(一錢)、蟬蛻(七個)。
**口訣:**眼腫兼怕冷屬太陽,用柴胡、前胡、羌活、獨活、芍藥、黃芩來治療。再搭配銀花、蟬蛻、木賊、花粉,以及甘草、連翹、當歸、玉竹。
**小眼角腫痛:**如果同時有口苦、耳鳴等症狀,屬於少陽經受到風火侵襲。可以服用加減柴胡湯來治療。
**加減柴胡湯藥方:**沙參(三錢)、白芍(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三錢)、當歸(三錢)、膽草(三錢)、牡蠣(三錢)、木賊(一錢)、青皮(一錢)、蟬蛻(七個)、銀花(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口訣:**眼睛受到風火侵襲,同時有耳鳴,用木賊、柴胡、黃芩、沙參、白芍來清熱。再搭配膽草、當歸、蟬蛻、銀花、菊花、牡蠣,以及青皮、生薑來平肝。
**下眼皮腫痛:**如果同時眼睛周圍發紅,屬於陽明經受到風熱侵襲。可以服用加味銀翹湯來治療。
**加味銀翹湯藥方:**連翹(一錢)、葛根(二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黃芩(三錢)、生地(三錢)、枳殼(一錢)、銀花(一錢)、白芷(三錢)、花粉(三錢)、蟬蛻(七個)、青葙子(三錢)、石膏(三錢)、紅花(一錢)。
**口訣:**陽明經受風熱,導致眼皮紅腫,用黃芩、葛根、銀花、連翹、白芷、芍藥來治療。再搭配甘草、生地、蟬蛻、花粉和枳殼、石膏、青葙子。
**(註:)**有些版本沒有連翹、紅花、枳殼、大力子。
**(註:)**眼睛紅腫痛,可以用黃丹和蜂蜜調勻,敷在太陽穴,也能止痛。
**眼睛內部癢痛:**如果同時有紅腫、出現白翳,屬於肝經受到風濕熱侵襲。可以服用加減瀉肝湯來治療。
**加減瀉肝湯藥方:**當歸尾(三錢)、元參(三錢)、梔子(二錢)、黃芩(二錢)、膽草(二錢)、蟬蛻(七個)、木賊(一錢)、木通(一錢)、銀花(二錢)、赤芍(二錢)、澤瀉(二錢)、柴胡(二錢)、防風(二錢)、車前子(二錢)、荊芥(二錢)、青皮(一錢)、枳殼(一錢)、細辛(五分)、酒軍(五分)、紅花(一錢)、甘草(一錢)。
**口訣:**眼睛內部疼痛、有翳膜,用芍藥、黃芩、梔子來治療。再搭配柴胡、澤瀉、荊芥、防風、細辛、枳殼、青皮、木通、木賊、銀花、蟬蛻、當歸、膽草、車前子、元參、酒軍、紅花、甘草。
**眼睛看東西模糊:**看近處不清楚,屬於肝腎陰虛。可以服用杞菊地黃湯來治療。
**杞菊地黃湯藥方:**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遠志(一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煅磁石(三錢)、酸棗仁(三錢)、龍眼肉(三枚)、益智仁(一錢)、五味子(五分)、甘草(一錢)、硃砂(研末,一錢)。
**口訣:**看遠處不清楚是真陽不足,用人參、白朮、煅磁石、硃砂、遠志來調理。再搭配益智仁、酸棗仁、龍眼肉,以及甘草、當歸、黃耆、五味子。
2. 唇口
[總訣],口內時含五臟和,偶然變味即為疴。須知脾竅原通胃,胃火為殃病最多。口吐酸水,或兼腹滿頭痛者,肝木侮脾土也。宜加味吳萸湯。
吳萸(二錢),黨參(三錢),黃連(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歌曰:吐酸只為木乘脾,薑棗吳萸治總宜。
再入參連同煮服,頭疼腹滿照方施。
口苦而渴,或兼咽乾目眩者,少陽經相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黨參(三錢),花粉(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
歌曰:口苦咽乾眩渴連,柴芩參草藥當先。
生津專賴天花粉,發散生薑力量全。
口甜而膩,或兼不思飲食者,脾經傷厚味也。宜加味香砂湯。
神麯(一錢),半夏(三錢),砂仁(研,一錢),雲苓(三錢),藿香(三錢),楂肉(一錢)
歌曰:口中甜膩是脾傷,半夏雲苓與藿香。
楂肉砂仁加入曲,六般煎服效堪彰。
(伯未按:蜀刻本多白朮、黨參、甘草、老蓮、生薑、檳榔、白芍。)
(又按:此即《內經》口甘證,可時泡佩蘭湯飲之。)
口淡無味,兼見腹滿多唾者,脾虛中有寒也。宜加味理中湯。
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生薑(二錢),茯苓(四錢),炙草(二錢),陳皮(三錢)
歌曰:口中無味唾偏多,參朮姜苓炙草和。
漫道陳皮非補藥,善調胃氣莫嫌他。
(伯未按:可時啖糖姜。)
口中腫痛,兼見發渴飲水者,胃中火上衝也。宜時方甘露飲:
天冬(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茵陳(三錢),石斛(三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口中腫痛渴煩加,二地二冬及枇杷。
芩枳茵陳兼石斛,草梢引服效無瘥。
(伯未按:外用蘆根泡,代茶。)
口燥舌乾,或兼消渴引飲者,胃中陰液枯也。宜加減地黃湯。
熟地(三錢),山藥(三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澤瀉(三錢),五味(一錢),元參(三錢),花粉(三錢),山茱萸(三錢),葛根(三錢)
歌曰:口乾舌燥胃陰枯,不解滋陰病不除。
萸地參冬山澤味,元參花粉葛根扶。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胃中血燥熱也。宜清陽寧血湯。
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藕節(三錢),生地(三錢),蒲黃(二錢),酒軍(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歌曰:口中腥臭血當清,歸芍芩連並黨參。
藕地軍蒲甘草枳,麥冬清熱燥斯平。
白話文:
口部疾病總論
嘴巴裡經常保持五臟和諧,如果突然出現味道變化,就是生病了。要知道脾臟的功能與胃相通,胃火太旺容易引起很多疾病。
口吐酸水
如果口吐酸水,同時感到腹脹、頭痛,這是因為肝木侵犯了脾土。應該服用加味吳萸湯:吳茱萸二錢,黨參三錢,黃連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歌訣說:吐酸是因為肝木侵犯脾土,用生薑、大棗、吳茱萸治療最合適。再加入黨參與黃連一起煮服,頭痛腹脹也能得到緩解。
口苦而渴
如果口苦口渴,同時感到咽喉乾燥、頭暈眼花,這是少陽經的相火旺盛。應該服用加減柴胡湯:柴胡三錢,黃芩三錢,黨參三錢,花粉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
歌訣說:口苦、咽乾、頭暈、口渴,用柴胡、黃芩、黨參、甘草這些藥最先考慮。要用花粉來生津止渴,用生薑來發散藥力。
口甜而膩
如果嘴巴裡感到甜膩,同時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脾臟受到肥甘厚味的傷害。應該服用加味香砂湯:神麯一錢,半夏三錢,砂仁(研末)一錢,茯苓三錢,藿香三錢,山楂肉一錢。
歌訣說:嘴巴甜膩是脾臟受傷的表現,用半夏、茯苓、藿香來治療。再加入山楂肉和砂仁,這六味藥一起煎服,效果顯著。
(伯未按:有些版本還加入白朮、黨參、甘草、老蓮、生薑、檳榔、白芍。) (又按:這就是《內經》所說的「口甘」症狀,可以經常泡佩蘭湯來飲用。)
口淡無味
如果嘴巴裡沒有味道,同時感到腹脹、口水多,這是脾虛有寒的表現。應該服用加味理中湯: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生薑二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陳皮三錢。
歌訣說:嘴巴裡沒味道,口水很多,用黨參、白朮、生薑、茯苓和炙甘草來治療。不要小看陳皮不是補藥,它能很好地調理胃氣。
(伯未按:可以經常吃些糖薑。)
口中腫痛
如果嘴巴裡腫痛,同時感到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胃火上衝。應該經常服用甘露飲:天冬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茵陳三錢,石斛三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三錢,甘草一錢。
歌訣說:嘴巴腫痛、口渴煩躁,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以及枇杷葉來治療。再加入黃芩、枳殼、茵陳、石斛,配合甘草服用,效果很好。
(伯未按:可以外用蘆根泡水,代替茶飲。)
口燥舌乾
如果嘴巴乾燥、舌頭乾澀,同時感到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胃裡的陰液枯竭。應該服用加減地黃湯:熟地三錢,山藥三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澤瀉三錢,五味子一錢,元參三錢,花粉三錢,山茱萸三錢,葛根三錢。
歌訣說:嘴巴乾燥、舌頭乾澀是胃陰不足的表現,不滋陰養液病就無法治好。用山茱萸、熟地、黨參、麥冬、山藥、澤瀉、五味子、元參、花粉和葛根來滋陰養液。
口中腥臭
如果嘴巴裡有腥臭味,同時出現吐血、流鼻血等情況,這是胃裡血燥有熱的表現。應該服用清陽寧血湯: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藕節三錢,生地三錢,蒲黃二錢,酒大黃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歌訣說:嘴巴裡有腥臭味,應該清熱涼血,用當歸、白芍、黃芩、黃連和黨參。再加入藕節、生地、蒲黃、酒大黃、甘草和枳殼,用麥冬來清熱,病症就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