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小腹

[總訣]膀胱胞室與肝經,時輩猶知此數層。獨於瘕氣和寒疝,此意從來少識人。

小腹滿痛,由於小便不通者,膀胱之水結也。宜加味五苓散。

白芍(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杏仁(三錢),桂枝(二錢)

歌曰:小腹疼時便溺窮,膀胱水結二苓攻。

術和桂澤心陽導,芍杏還從肝肺通。

小腹滿痛,小便仍然通利者,胞宮之血結也。宜加減桃仁湯(重者加大黃)。

桃仁(一錢),蒲黃(三錢),赤芍(二錢),白芍(二錢),靈脂(三錢),鬱金(一錢),歸尾(三錢),木香(一錢),香附(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川芎(八分)

歌曰:疼居少腹便猶通,歸郁靈桃蒲草攻。

二芍木香香附子,芎芩或與大黃同。

小腹絞痛,繞臍上下難忍者,下焦之寒疝也。宜烏頭羊肉湯。

當歸(三錢),生薑(三錢),羊肉(四兩),烏頭(二錢炮)

歌曰:繞臍疼痛下焦寒,羊肉烏頭姜共餐。

更有當歸宜合用,須知四藥總溫肝。

(伯未按:感寒腹痛,用食鹽川椒炒熱,熨臍四周。)

小腹旁痛,以及軟肋俱痛者,厥陰血不和也。宜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錢),桂枝(二錢),細辛(五分),白芍(二錢),木通(一錢),生地(二錢),雲苓(二錢),香附(二錢),靈脂(二錢),甘草(一錢),橘葉(三錢),艾葉(二錢),川芎(一錢)臺烏藥(二錢)

歌曰:小腹疼連軟脅旁,歸辛桂芍地通嘗。

芎靈香附臺烏草,橘葉雲苓艾煮湯。

小腹疼痛,得屁腹鳴乃快者,小腸氣不和也,宜普明橘核丸。

楂核(二錢),荔枝(三錢),吳萸(一錢),橘核(三錢),香附(三錢),小茴(一錢),楝子(三錢)

歌曰:腹鳴得屁痛方輕,楂荔吳萸橘核呈。

香附小茴和楝子,小腸疼痛此方平。小腹疼痛,由於淋閟血虛者,胞宮瘀與熱也。宜下瘀清熱湯。

黃柏(二錢),黃芩(三錢),白芍(二錢),赤芍(二錢),桃仁(三錢),牛膝(一錢),丹皮(三錢),茜草(一錢),歸尾(三錢),生地(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小腹疼因血結胞,柏芩二芍並甘梢。

桃仁牛膝丹和茜,歸地濃煎煮作膠。

白話文:

小腹

總論:大家都知道膀胱、胞室和肝經這些層次,但對於腹部腫塊(瘕氣)和寒疝的病因,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小腹脹滿疼痛,如果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膀胱內的水液積聚不通暢。應該使用加味五苓散來治療。

  • 藥方:白芍(9克),白朮(9克),茯苓(9克),豬苓(9克),澤瀉(9克),杏仁(9克),桂枝(6克)。

  • 歌訣:小腹疼痛且排尿困難,是膀胱水液積聚,用五苓散來攻治。白朮和桂枝引導心陽,白芍和杏仁則疏通肝肺之氣。

小腹脹滿疼痛,但小便仍然通暢:這是因為胞宮內的血液凝結不通暢。應該使用加減桃仁湯(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入大黃)來治療。

  • 藥方:桃仁(3克),蒲黃(9克),赤芍(6克),白芍(6克),五靈脂(9克),鬱金(3克),當歸尾(9克),木香(3克),香附(9克),黃芩(6克),甘草(3克),川芎(2.4克)。

  • 歌訣:小腹疼痛但排尿通暢,用當歸、鬱金、五靈脂、桃仁、蒲黃和甘草來治療。配合白芍、木香、香附,如果需要可以加入川芎、黃芩,甚至大黃。

小腹絞痛,疼痛位置繞著肚臍上下,令人難以忍受:這是因為下焦有寒氣引起的疝痛。應該使用烏頭羊肉湯來治療。

  • 藥方:當歸(9克),生薑(9克),羊肉(150克),炮製過的烏頭(6克)。

  • 歌訣:繞著肚臍疼痛,是下焦有寒氣,可以用羊肉、烏頭和生薑一起煮。再配合當歸,這四味藥都有溫肝的作用。

伯未按:因寒冷引起的腹痛,可以用食鹽和川椒炒熱,然後敷在肚臍周圍。)

小腹側面疼痛,連帶兩側肋骨下方也疼痛:這是因為厥陰經的血液不調和。應該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

  • 藥方:當歸(9克),桂枝(6克),細辛(1.5克),白芍(6克),木通(3克),生地(6克),茯苓(6克),香附(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橘葉(9克),艾葉(6克),川芎(3克),台烏藥(6克)。

  • 歌訣:小腹疼痛連帶肋骨兩側,用當歸、細辛、桂枝、白芍和生地、木通來治療。加上川芎、五靈脂、香附、台烏藥、甘草,以及橘葉、茯苓和艾葉一起煮。

小腹疼痛,放屁或肚子叫後疼痛會減輕:這是因為小腸的氣機不調和。應該使用普明橘核丸來治療。

  • 藥方:楂核(6克),荔枝核(9克),吳茱萸(3克),橘核(9克),香附(9克),小茴香(3克),楝子(9克)。

  • 歌訣:肚子叫或放屁後疼痛減輕,用楂核、荔枝核、吳茱萸、橘核來治療。再配上香附、小茴香和楝子,可以平息小腸疼痛。

小腹疼痛,是因為淋漓不盡的尿液和血虛導致,是胞宮瘀血和熱邪引起的:應該使用下瘀清熱湯來治療。

  • 藥方:黃柏(6克),黃芩(9克),白芍(6克),赤芍(6克),桃仁(9克),牛膝(3克),丹皮(9克),茜草(3克),當歸尾(9克),生地(9克),甘草(3克)。

  • 歌訣:小腹疼痛是因為胞宮內有瘀血,用黃柏、黃芩、白芍和赤芍以及甘草。再加上桃仁、牛膝、丹皮和茜草,用當歸尾和生地一起濃煎服用。

2. 脅肋

[總訣]側邊肝膽所分司,和暢陰陽兩得宜。若繫結疼宜破利,非痰即血莫遲疑。

兩脅下痛,難於俯仰屈伸者,少陽氣不和也。宜加減柴胡湯。

黨參(三錢),柴胡(二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歸尾(三錢),青皮(一錢),牡蠣(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竹茹(三錢)

歌曰:脅下疼時礙屈伸,參柴芩草用通神。

竹茹牡蠣姜歸入,半夏青皮總要陳。

(伯未按:兩脅不時作痛者,枳殼二錢為末,鹽酒調服。)

兩脅下痛,穿透遊走有聲者,肝脾之痰飲也。宜加味二陳湯。

陳皮(二錢),半夏(二錢),雲苓(三錢),甘草(一錢),白朮(二錢),前胡(二錢),紫蘇枝(三錢)

歌曰:脅疼串走有聲音,陳夏雲苓甘草斟。

白芥前胡痰飲滌,蘇枝通絡免寒侵。

兩軟脅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陰血不和也。宜血府逐瘀湯。

當歸(三錢),生地(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一錢),枳殼(一錢),赤芍(二錢),柴胡(一錢),川芎(一錢),桔梗(二錢),牛膝(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脅同小腹痛牽連,四物歸芎地芍全。

桃核紅花牛膝共,枳柴桔草逐瘀先。

脅下偏痛,痞結硬滿不去者,血、氣、痰三積也。宜三消去痞湯。

附子(二錢),細辛(五分),大黃(一錢),白芥子(三錢),靈脂(三錢),香附(三錢)

歌曰:脅下緣何痛一偏,氣痰與血積經年。

辛軍附芥同香附,靈脂加來喜破堅。

白話文:

脅肋

[總訣] 身體兩側的肋骨部位,主要由肝膽掌管,這裡的氣血順暢、陰陽調和最為理想。如果這裡出現結塊疼痛,應該用藥來疏通,可能是痰或血淤積,要及時處理。

兩側肋骨下方疼痛,導致身體難以彎腰、後仰或伸展的,是少陽經的氣不調和的緣故。應該服用加減柴胡湯來治療。

加減柴胡湯藥方:

黨參(9克),柴胡(6克),黃芩(6克),半夏(6克),當歸尾(9克),青皮(3克),牡蠣(9克),生薑(三片),甘草(3克),竹茹(9克)

歌訣: 肋下疼痛影響身體活動,用黨參、柴胡、黃芩、甘草,效果神奇。加入竹茹、牡蠣、生薑、當歸尾,半夏、青皮也要使用。

(伯未按:兩側肋骨時常隱隱作痛的,可以用枳殼研成粉末,用鹽和酒調和服用。)

兩側肋骨下方疼痛,疼痛像穿透一樣,並且會移動發出聲音的,是肝脾的痰飲作祟。應該服用加味二陳湯來治療。

加味二陳湯藥方:

陳皮(6克),半夏(6克),茯苓(9克),甘草(3克),白朮(6克),前胡(6克),紫蘇枝(9克)

歌訣: 肋痛遊走發出聲響,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用上。白朮、前胡用來化痰,紫蘇枝疏通經絡,避免寒邪侵襲。

兩側軟肋疼痛,連帶到小腹也痛的,是厥陰經的血不調和的緣故。應該服用血府逐瘀湯來治療。

血府逐瘀湯藥方:

當歸(9克),生地(6克),桃仁(9克),紅花(3克),枳殼(3克),赤芍(6克),柴胡(3克),川芎(3克),桔梗(6克),牛膝(9克),甘草(3克)

歌訣: 肋部和小腹連帶疼痛,四物湯(當歸、川芎、生地、芍藥)要用全。桃仁、紅花、牛膝一起用,枳殼、柴胡、桔梗、甘草,先來活血化瘀。

肋骨下方偏側疼痛,感覺有硬塊,脹滿不消的,是血、氣、痰三種淤積造成的。應該服用三消去痞湯來治療。

三消去痞湯藥方:

附子(6克),細辛(1.5克),大黃(3克),白芥子(9克),靈脂(9克),香附(9克)

歌訣: 肋下偏側為何疼痛,是氣、痰、血積累多年。細辛、大黃、附子、白芥子、香附都要用上,靈脂加入一起,用來擊破堅硬的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