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心神

[總訣]心主神兮肝主魂,腎藏精氣外遊行。此間治法猶難識,況挾長沙百合名。

心中大煩,舌黑而不得臥者,少陰之陽煩也。宜黃連阿膠湯。

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阿膠(一錢),白芍(三錢),雞子黃(調下,一枚)

歌曰:心煩舌黑證為陽,湯用膠連仔細詳。

白芍枯芩同劑煮,再調雞子去清嘗。

白話文:

心主宰精神,肝主宰魂魄,腎藏精氣並外出運行。這其中的治法十分難懂,更何況是牽扯到百合的藥性。

如果病人心中煩躁,舌頭發黑,而且無法安睡,這是少陰經陽氣虛煩的症狀。應該服用黃連阿膠湯。

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阿膠一錢,白芍三錢,雞蛋黃一個(調服)。

歌訣曰:心煩舌黑為陽證,黃連阿膠湯細細詳。白芍黃芩共煮之,再調雞蛋去清服。

心中大躁,手足躁擾不安者,少陰之陰躁也。宜加味白通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蔥白(三錢),甘草(一錢),膽汁(七分),知母(二錢),麥冬(三錢),牛膝(一錢)

歌曰:心中大躁卻為陰,用藥還宜姜附斟。

膽草和蔥知膝共,麥冬加入病無侵。

心中怔忡,跳動如舂碓臼者,心脾之血虛也。宜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心煩意燥,手腳不安,這是少陰虛寒導致的陰躁。可以用加味白通湯治療,包括乾薑、附子、蔥白、甘草、膽汁、知母、麥冬、牛膝等藥材。

心慌意亂,心跳得像舂米一樣,這是心脾血虛所致。可以用加味歸脾湯治療。

白朮(二錢),麥冬(二錢),茯神(二錢),黨參(二錢),遠志(一錢),棗仁(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二錢),白芍(二錢),五味(七分),龍眼(三枚),甘草(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歌曰:心中跳動用參耆,龍眼歸苓補血宜。

味術棗仁同遠志,冬甘乳沒芍歸脾。

白話文:

白朮、麥冬、茯神、黨參、遠志、棗仁、當歸、黃耆、白芍、五味、龍眼、甘草、乳香、沒藥各取適量。藥方歌訣是:心中跳動可用黨參、黃耆,龍眼、當歸、茯苓補血最宜;白朮、棗仁、遠志合用,麥冬、甘草、乳香、沒藥、白芍則歸脾。

(伯未按:單用棗仁四錢,龍眼肉十枚,亦佳。)

心悸而怯,常欲叉手冒心者,水氣凌心經也。宜桂苓甘棗湯。

桂尖(三錢),雲苓(三錢),甘草(一錢),大棗(三枚)

歌曰:悸怯緣何現此形,總因水氣犯心經。

除寒消水無逾桂,甘棗還加雲茯苓。

心驚而惕,神魂不能自主者,心虛而氣浮也。宜桂枝龍牡湯。

桂枝(三錢),附子(三錢),龍骨(三錢),甘草(炙,二錢),牡蠣(三錢)

白話文:

如果心跳加速而且害怕,還常常想把手交叉放在胸口,這是水氣侵犯心經導致的。可以喝桂苓甘棗湯,裡面有桂枝、茯苓、甘草和大棗。這情況就像歌裡唱的:「心跳害怕為何這樣,都是水氣犯心經。去除寒氣消水腫,桂枝甘草加茯苓。」

而如果心慌害怕,精神無法控制,那是心氣虛弱導致氣血上浮。可以喝桂枝龍牡湯,裡面有桂枝、附子、龍骨、甘草和牡蠣。

歌曰:心常驚惕擾神魂,虛怯宜將桂附溫。

仍恐元陽難鎮斂,再加龍牡草梢存。

心神慌惚,入夜則多煩夢者,心血虛有火也。宜原方安神丸。

當歸(三錢),生地(三錢),黃連(二錢),硃砂(一錢),甘草(一錢)

歌曰:心神慌惚夢偏多,虛火常炎奈若何。

歸地硃砂連共草,丸湯服下即調和。

心神恍惚,每事不能記憶者,有火兼有痰也。宜加味安神丸。

龍骨(三錢),牡蠣(三錢),茯神(三錢),菖蒲(一錢),棗仁(三錢),生地(三錢),黃連(一錢),硃砂(一錢),遠志(一錢),五味(一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貝母(二錢),麥冬(三錢)

白話文:

如果經常心神不安、驚慌失措,並且感到虛弱無力,可以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來調理。但也要注意補腎壯陽,可以加用龍骨、牡蠣和一些草藥來固本培元。

如果心神恍惚,入夜容易做噩夢,說明心血不足,但又容易上火。可以用當歸、生地、黃連、硃砂和甘草等藥物來安神定志。

如果心神恍惚,並且記憶力減退,說明除了心火旺盛,還伴隨著痰濕阻滯。可以加入龍骨、牡蠣、茯神、菖蒲、棗仁、生地、黃連、硃砂、遠志、五味子、當歸、甘草、貝母和麥冬等藥物來治療。

歌曰:心神恍惚性多忘,龍牡歸苓棗與菖。

連地硃砂同志味,草和貝母麥冬嘗。

心神不定,起居百般不安者,百脈皆合病也。宜加味百合湯。

黨參(三錢),白芍(三錢),百合(三錢),生地(三錢),玉竹(三錢),茯神(三錢),棗仁(三錢),麥冬(三錢),百部(二錢),五味(一錢),貝母(三錢),滑石(三錢)

歌曰:心神不定意憧憧,起坐難安用麥冬。

部合棗仁苓味芍,竹參貝滑地煎濃。

白話文:

心神恍惚、容易忘記,可以用龍骨、牡蠣、茯苓、大棗和菖蒲來調理。連地龍、硃砂,這些藥材也要一起服用,並搭配草果、貝母、麥冬。如果心神不寧,起居作息都感到不安,可能是全身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可以服用加味百合湯來改善。加味百合湯的藥材有黨參、白芍、百合、生地、玉竹、茯神、棗仁、麥冬、百部、五味子、貝母、滑石。

心神不寧、思緒飄忽,坐立不安,可以用麥冬來調理。百部、大棗、茯苓、白芍的藥性,加上玉竹、黨參、貝母、滑石,一起熬成濃湯服用。

2. 斑黃

[總訣]陽明病氣陷脾鄉,挾濕因而外發黃,若但火邪傷血分,赤斑累累亢於陽。

發斑紅紫,身熱口中乾渴者,陽明經血熱也。宜加減三黃湯。

花粉(三錢),犀角(一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炒梔(三錢),蟬蛻(七個),銀花(三錢),白芍(三錢),枳殼(二錢),杏仁(一錢),歸尾(三錢),石膏(三錢)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氣機下降到脾胃,夾帶濕氣就向外發散,就會出現黃疸;如果單純是熱邪傷到血分,就會出現紅色斑點,而且熱盛於陽。

如果出現紅色或紫色的斑點,身體發熱,口乾舌燥,就屬於陽明經血熱。可以用加減三黃湯治療,方藥包括:花粉三錢、犀角一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炒梔子三錢、蟬蛻七個、銀花三錢、白芍三錢、枳殼二錢、杏仁一錢、歸尾三錢、石膏三錢。

歌曰:發斑紅紫口中乾,梔柏蟬芩歸芍餐。

膏杏銀花同枳殼,蔞根犀角一方攢。

發黃明亮,兼見口渴溺赤者,脾經之濕熱也。宜茵陳梔子湯。

炒梔(三錢),黃柏(二錢),茵陳(五錢),甘草(一錢)

歌曰:發黃口渴尿兼紅,梔柏茵陳甘草同。

四藥總能除濕熱,不煩加減奏奇功。

(伯未按:服藥外,以赤豆時煮食亦佳。)

發黃黑暗,兼見口和不渴者,脾經之寒濕也。宜茵陳五苓散。

桂枝(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茵陳(三錢)

歌曰:發黃黑暗口津多,桂術茵陳澤瀉科。

再入二苓同煮服,病因寒濕即調和。

白話文:

頭髮出現紅紫色斑點,嘴巴乾燥,可以用梔子、柏樹皮、蟬蛻、黃芩、當歸、芍藥一起服用。

如果同時伴有口渴、小便發紅,可以用杏仁、銀花、枳殼、蔞根、犀角等藥物一起服用。

頭髮發黃,明亮,並且口渴,小便發紅,這是脾經濕熱所致。可以用茵陳梔子湯治療。

可以用炒梔子三錢、黃柏二錢、茵陳五錢、甘草一錢來製作茵陳梔子湯。

頭髮發黃,口渴,小便發紅,可以用梔子、柏樹皮、茵陳、甘草一起服用。

這四味藥能夠去除濕熱,不需要再加减,就能奏效。

(伯未注: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可以用紅豆煮著吃,效果也很好。)

頭髮發黃,黑暗,嘴巴不幹渴,這是脾經寒濕所致。可以用茵陳五苓散治療。

可以用桂枝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茵陳三錢來製作茵陳五苓散。

頭髮發黃,黑暗,嘴巴裡有很多唾液,可以用桂枝、白朮、茵陳、澤瀉等藥物一起服用。

再加入二苓一起煮服,就能治療寒濕導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