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中醫古代典籍:診宗三昧

作者:張璐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脈學著作。全稱《石頑老人診宗三昧》。一卷,共十二篇。清·張珞著,張登編纂,書成於1689年。前篇闡明撰著此書宗旨,並批判前人的某些脈學著作,提出“入門宗脈不慎,未免流入異端”,力陳“吾當以三昧水滌除塵見。”故撰此書。三-六篇,敘述脈位、脈象、經絡;第七篇師傳三十二則,詳述浮、沉、遲、數等32種脈象;第八篇口問十二則,列敘古今辨證論脈之異同;第九-十二篇為逆順、異脈、婦女及嬰兒諸脈等。全書分析脈學理論比較全面深入,在醫學界確實具有較大的影響。但書中也有部分蕪雜的內容,如論述清脈、濁脈時,未完全脫出太素脈之臆說。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中醫古代典籍:診宗三昧

作者:張璐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脈學著作。全稱《石頑老人診宗三昧》。一卷,共十二篇。清·張珞著,張登編纂,書成於1689年。前篇闡明撰著此書宗旨,並批判前人的某些脈學著作,提出“入門宗脈不慎,未免流入異端”,力陳“吾當以三昧水滌除塵見。”故撰此書。三-六篇,敘述脈位、脈象、經絡;第七篇師傳三十二則,詳述浮、沉、遲、數等32種脈象;第八篇口問十二則,列敘古今辨證論脈之異同;第九-十二篇為逆順、異脈、婦女及嬰兒諸脈等。全書分析脈學理論比較全面深入,在醫學界確實具有較大的影響。但書中也有部分蕪雜的內容,如論述清脈、濁脈時,未完全脫出太素脈之臆說。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內容補充:

《診宗三昧》是清代醫家張璐所著的一部脈學專著。全書共十二篇,前篇闡明撰著此書宗旨,並批判前人的某些脈學著作,提出“入門宗脈不慎,未免流入異端”,力陳“吾當以三昧水滌除塵見。”故撰此書。三-六篇,敘述脈位、脈象、經絡;第七篇師傳三十二則,詳述浮、沉、遲、數等32種脈象;第八篇口問十二則,列敘古今辨證論脈之異同;第九-十二篇為逆順、異脈、婦女及嬰兒諸脈等。全書分析脈學理論比較全面深入,在醫學界確實具有較大的影響。但書中也有部分蕪雜的內容,如論述清脈、濁脈時,未完全脫出太素脈之臆說。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張璐(1616年-1689年),字子玉,號石頑,山東東平人。明末清初醫學家。幼年好醫學,博覽群書,尤精於脈學。曾任山東東平縣醫學館教授。著有《診宗三昧》、《醫學三字經》、《醫學三字經圖說》、《醫學三字經口訣》、《醫學三字經歌訣》、《醫學三字經歌訣圖說》、《醫學三字經口訣圖說歌訣》、《醫學三字經口訣圖說歌訣歌訣》等。

**《診宗三昧》


宗旨

醫學

色脈 (1)

色脈 (2)

脈位 (1)

脈位 (2)

脈位 (3)

脈象 (1)

脈象 (2)

脈象 (3)

經絡 (1)

經絡 (2)

師傳三十二則 (1)

師傳三十二則 (2)

師傳三十二則 (3)

師傳三十二則 (4)

師傳三十二則 (5)

師傳三十二則 (6)

師傳三十二則 (7)

師傳三十二則 (8)

師傳三十二則 (9)

師傳三十二則 (10)

師傳三十二則 (11)

師傳三十二則 (12)

師傳三十二則 (13)

師傳三十二則 (14)

口問十二則 (1)

口問十二則 (2)

口問十二則 (3)

口問十二則 (4)

口問十二則 (5)

口問十二則 (6)

逆順 (1)

逆順 (2)

逆順 (3)

異脈 (1)

異脈 (2)

婦人 (1)

婦人 (2)

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