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師傳三十二則 (5)
師傳三十二則 (5)
1. 師傳三十二則
且言血虛脈虛;獨不詳仲景脈虛身熱,得之傷暑。東垣氣口脈大而虛者,為內傷於氣;若虛大而時顯一澀,為內傷於血。凡血虛之病,非顯澀弱,則弦細芤遲。如傷暑脈虛為氣虛,弦細芤遲為血虛。虛勞脈極虛芤遲,或尺中微細小者,為亡血失精。男子平人脈虛弱微細者,善盜汗出。
則氣血之分了然矣。慎齋有云:脈洪大而虛者,防作瀉。可知虛脈多脾家氣分之病,大則氣虛不斂之故。經云: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病在中。脈虛難治。仲景有:脈虛者不可吐;腹滿脈虛復厥者不可下;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可見病實脈虛,皆不易治。蓋虛即是毛,毛為肺之平脈。
若極虛而微,如風吹毛之狀;極虛而數,瞥瞥如羹上肥者,皆為肺絕之兆也。惟癲疾之脈虛為可治者,以其神出舍空,可行峻補。若實大為頑痰固結,搜滌不應,所以為難耳。
【實】實脈者,重濁滑盛,相應知參舂,而按之石堅。不似緊脈之迸急不和,滑脈之往來流利,洪脈之來盛去衰也。實為中外壅滿之象。經云:邪氣盛則實,非正氣本充之謂。即此一語,可為實脈之總歸。夫脈既實矣,諒虛證之必無也;證既實矣,諒假象之必無也。但以熱邪亢極而暴絕者有之。
其為病也,實在表則頭痛身熱;實在裡則䐜脹腹滿。大而實者熱由中發,細而實者積自內生。在傷寒陽明病,不大便而脈實則宜下。下後,脈實大或暴微欲絕,熱不止者死。厥陰病,下利脈實者,下之死。病脈之逆從可見矣。蓋實即是石,石為腎之平脈。若石堅太過,辟辟如彈石狀,為腎絕之兆矣。其消癉、鼓脹、堅積等病,皆以脈實為可治。若泄而脫血、及新產驟虛、久病虛羸,而得實大之脈,良不易治也。
【弦】弦脈者,端直以長,舉之應指,按之不移。不似緊脈之狀如轉索,革脈之勁如弓弦也。弦為風木主令之脈。故凡病脈弦,皆陽中伏陰之象。虛證誤用寒涼,兩尺脈必變弦。胃虛冷食停滯,氣口多見弦脈。傷寒,以尺寸俱弦為少陽受病。少陽為樞,為陰陽之交界。如弦而兼浮兼細,為少陽之本脈;弦而兼數兼緩,即有入府傳陰之兩途。若弦而兼之以沉澀微弱,得不謂之陰乎?經言:寸口脈弦者,脅下拘急而痛,令人嗇嗇惡寒。又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此陽弦頭痛也,痛必見於太陽。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此陰弦腹痛也,痛必見於少腹,皆少陽部分耳。少陰病,欲吐不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詳此,又不當以兼沉兼澀概謂之陰。弦遲為胸中實也。審證合脈,活法在人,貴在心手之靈活耳。歷診諸病之脈,屬邪盛而見弦者,十常二三;屬正虛而見弦者,
白話文:
師傳三十二則
論及血虛脈虛,單獨不詳述張仲景所言脈虛身熱,因傷暑而得。李東垣所言氣口脈大而虛者,為內傷於氣;若虛大而時而出現澀滯,則為內傷於血。凡血虛之病,如果不是明顯的澀滯微弱,就是弦細芤遲。如傷暑脈虛為氣虛,弦細芤遲為血虛。虛勞脈極虛芤遲,或尺脈微細小者,為失血失精。男子平常人脈虛弱微細者,容易盜汗。
如此,氣血的區分就清楚了。慎齋有言:脈洪大而虛者,要防治瀉下。可知虛脈多是脾胃氣分之病,脈大是因為氣虛不斂的緣故。經書上說:脈氣上虛尺脈虛,這是謂重虛,病在內臟。脈虛難治。張仲景說:脈虛者不可催吐;腹滿脈虛且厥逆者不可下瀉;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可見病實脈虛,都難以治療。因為虛就像毛髮一樣,毛髮是肺的正常脈象。
如果極度虛弱而微弱,像風吹毛髮的樣子;極度虛弱而脈數,像羹湯上浮油一樣,都是肺氣將絕的徵兆。只有癲癇的脈虛是可以治療的,因為其神氣外散,可以採用峻猛的補益方法。如果脈實而大,則是頑痰阻塞,即使強力治療也無效,所以難治。
【實脈】實脈者,脈象重濁滑盛,按之堅硬如石,不像緊脈的急促不調,滑脈的往來流利,洪脈的來盛去衰。實脈是內外壅塞滿盈的象徵。經書上說:邪氣盛則為實脈,並非正氣充盈的意思。這句話可以作為實脈的總概括。脈象既實,虛證就一定沒有;證候既實,假象就一定沒有。但也有熱邪亢盛而突然衰竭的情況。
其所表現的疾病,實邪在表則頭痛身熱,實邪在裡則脹滿腹痛。脈大而實者,熱邪由內發;脈細而實者,積聚由內生。傷寒陽明病,不大便而脈實者,應該下瀉;下瀉後脈實而大,或突然微弱將死,熱不止者死。厥陰病,下痢脈實者,下瀉則死。疾病脈象的逆轉,由此可見。實脈如同石頭,石頭是腎的正常脈象。如果脈象堅硬過度,
如同彈石一樣,是腎氣將絕的徵兆。消渴、鼓脹、堅積等病,都可以用實脈來判斷是否可以治療。如果已經泄瀉而失血,或者產後驟然虛弱,久病體虛,而出現實大之脈,就難以治療了。
【弦脈】弦脈者,脈象端直而長,按之不移,不像緊脈像絞索一樣,革脈像弓弦一樣。弦脈是風木主令的脈象。所以凡是脈象弦者,都是陽中伏陰的象徵。虛證誤用寒涼,兩尺脈一定會變成弦脈。胃虛寒涼飲食停滯,氣口部位多見弦脈。傷寒病寸口尺脈俱弦,是少陽經受病。少陽為樞紐,是陰陽交界的地方。如果弦脈兼浮兼細,
是少陽經的本脈;弦脈兼數兼緩,就有傳入腑臟、傳入陰經的兩種途徑;如果弦脈兼有沉澀微弱,難道還不能說是陰證嗎?經書上說寸口脈弦者,脅下拘急疼痛,令人感覺瑟瑟發冷。又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於少陽,這是陽弦頭痛,疼痛必見於太陽經。陽脈澀,陰脈弦,通常是腹部急痛,這是陰弦腹痛,疼痛必見於少腹。
都是少陽經的範圍。少陰病想吐而吐不出,剛開始發病,手腳冰冷,脈弦遲者,這是胸中實邪,應該催吐。如果膈上有寒飲乾嘔,不可催吐,應該急於溫暖。詳察此點,又不應該因為兼有沉、澀而概括為陰證。弦遲是胸中實邪。審察證候,配合脈象,治療方法在於醫生,貴在心靈手巧。長期診治各種疾病的脈象,屬於邪氣盛而見弦脈者,十之二三;屬於正氣虛而見弦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