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師傳三十二則 (4)
師傳三十二則 (4)
1. 師傳三十二則
卻無無力之象。蓋血由氣生。若果氣虛。則鼓動之力先微。脈何由而滑耶。惟是氣虛不能統攝陰火。而血熱脈滑者有之。嘗考諸內經。有脈滑曰病風。緩而滑曰熱中。脈浮而滑曰新病。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弱以滑是為胃氣。滑者陰氣有餘也。則知滑脈之病。無虛寒之理。
他如傷寒溫熱時行等病。總以浮滑而濡者為可治。故先師論脈。首言大浮數動滑為陽。而雜病以人迎浮滑為風痰。緩滑為中風。氣口緩滑為熱中。滑數為宿食。尺中弦滑。為下焦蓄血。又嘔吐而寸口遲滑,為胸中實。下利而關上遲滑。為下未盡。厥逆而脈滑。為里有實。詳此則滑脈之病。
可不言而喻。即經有滑者陰氣有餘一語。是指陰邪搏陽而言。豈以陰氣有餘。多汗身寒之病。便可目為血多。又以滑大之脈。牽合無力。而為內傷元氣乎。平人肢體豐盛。而按之綿軟。六脈軟滑。此痰濕漸漬於中外。終日勞役。不知倦怠。若安息則重著痠疼矣。夫脈之滑而不甚有力者。
皆浮滑緩滑濡滑微滑之類。終非無力之比。滑為血實氣壅之脈。悉屬有餘。婦人身有病而脈和滑者為孕。臨產脈滑疾者曰離經。若滑而急強。辟辟如彈石。謂之腎絕。滑不直手。按之不可得。為大腸氣予不足。以其絕無和緩胃氣。故經予之短期。
【澀】澀脈者。指下澀滯不前。內經謂之參伍不調。叔和喻以輕刀刮竹。通真子譬之如雨沾沙。長沙又以瀉漆之絕。比擬雖殊。其義則一。不似遲脈之指下遲緩。緩脈之脈象紆徐。濡脈之來去綿軟也,良由津血虧少。不能濡潤經絡,所以澀澀不調。故經有脈澀曰痹。寸口諸澀亡血。
澀則心痛。尺熱脈澀為懈㑊。種種皆陰血消亡。陽氣有餘。而為身熱無汗之病。亦有痰食膠固中外。脈道阻滯。而見澀數模糊者。陰受水穀之害也。金匱云。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知有宿食。有發熱頭痛。而見浮澀數盛者。陽中霧露之氣也。霧傷皮腠。濕流關節。
總皆脈澀,但兼浮數沉細之不同也。有傷寒陽明腑實。不大便而脈澀。溫病大熱而脈澀。吐下微喘而脈澀。水腫腹大而脈澀。消癉大渴而脈澀。痰證喘滿而脈澀。病在外而脈澀。婦人懷孕而脈澀。皆證脈相反之候。間有因胎病而脈澀者。然在二三月時有之。若四月胎息成形之後。
必無虛澀之理。平人無故脈澀。為貧窘之兆。尺中蹇澀則艱於嗣。金匱云。男子脈浮弱而澀則無子。精氣清冷。其有脈塞而鼓如省客。左右旁至如交漆。按之不得如頹土。皆乖戾不和。殊異尋常之脈。故素問列之大奇。
【虛】虛脈者。指下虛大而軟。如循雞羽之狀。中取重按。皆弱而少力。久按仍不乏根。不似芤脈之豁然中空。按久漸出,澀脈之軟弱無力。舉指即來。散脈之散漫無根。重按久按。絕不可得也。虛為營血不調之候。叔和以遲大而軟為虛。每見氣虛喘乏。往往有虛大而數者。
白話文:
師傳三十二則
滑脈並非虛寒之症,血的產生依賴於氣,氣虛則氣血運行之力減弱,脈象就不會滑利。但氣虛無法約束陰火,則可能出現血熱脈滑的現象。古籍記載,脈滑可見於風病、熱病、新病、外感病及胃氣不足等,弱而滑則代表陰氣有餘。總之,滑脈並非虛寒。
傷寒溫熱等流行病,浮滑濡弱的脈象多屬可治。老師論脈,首重浮滑數動為陽證;雜病中,人迎脈浮滑為風痰,緩滑為中風,氣口緩滑為熱中,滑數為宿食,尺脈弦滑為下焦蓄血,寸口遲滑而嘔吐為胸中實證,關上遲滑而下利為下焦未盡,厥逆而脈滑為裡實。由此可見,滑脈的病因多種多樣。
經書所言“滑者陰氣有餘”,指的是陰邪客犯陽氣,並非指血多。也不能因為滑脈而認為是內傷元氣。體格健壯的人,按之脈象綿軟滑利,這是痰濕浸淫的表現,即使終日勞作也不覺疲憊,但休息時則痠痛明顯。脈滑但不有力,包括浮滑、緩滑、濡滑、微滑等,都與無力不同。滑脈多為血實氣壅,屬有餘之證。婦女脈象和緩滑利為妊娠,臨產時脈滑疾則為離經之象,滑而急強如彈石則為腎氣衰竭,滑而不直,按之不易得則為大腸氣虛。因其缺乏和緩的胃氣,故病程短暫。
澀脈是指脈象下澀滯澀不前,《內經》稱為參伍不調,比喻為輕刀刮竹、雨沾沙、瀉漆般滯澀。與遲脈的遲緩、緩脈的紆徐、濡脈的綿軟不同,澀脈因津血虧少,不能濡潤經絡而致。經書說脈澀為痹證,寸口澀為失血,澀脈可見於心痛、尺脈熱而澀為氣虛等,皆因陰血虧損,陽氣有餘,表現為身熱無汗。也因痰食膠固,脈道阻滯而見澀數模糊,為水穀傷陰。金匱要略記載,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脈微澀為宿食,發熱頭痛而脈浮澀數盛為陽邪鬱遏。
總而言之,澀脈的脈象皆為澀,但兼有浮數沉細等不同。傷寒陽明腑實便秘、溫病大熱、吐瀉微喘、水腫腹大、消渴、痰證喘滿、外感病、妊娠等都可能出現澀脈,這些都是證脈相反的表現。懷孕期間因胎病而出現澀脈,主要見於孕期二三月,四月胎兒成形後就不會有虛澀了。平時無故出現澀脈,是貧困的徵兆;尺脈蹇澀難於生育,金匱要略記載,男子脈浮弱澀則無子。脈塞鼓動如省客,左右旁流如交漆,按之不得,如頹土,這些都是乖戾不和的非常脈象,《素問》將其列為大奇脈。
虛脈是指脈象虛大而軟,像雞毛一樣,重按則力量微弱,久按仍不乏根,與芤脈的中空、澀脈的軟弱無力、散脈的散漫無根不同。虛脈是營血失調的表現,叔和認為遲大而軟為虛,氣虛喘乏往往表現為虛大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