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師傳三十二則 (3)
師傳三十二則 (3)
1. 師傳三十二則
因誤下而變遲。膈內拒痛者為結胸。若此皆熱邪內結之明驗也。當知遲脈雖現表證。亦屬臟氣不充。不能統攝百骸。所以邪氣留連不解。即有腹滿而頭眩脈遲。陽分之患未除。禁不可下。直待里證悉具。然後下之。聖法昭然,豈不詳審慎重乎。遲為陽氣失職。胸中大氣不能敷布之候。
詳遲為在臟一語。可不顧慮臟氣之病乎。
【數】數脈者。呼吸定息六至以上。而應指急數。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動脈之厥厥動搖。疾脈之過於急疾也。數為陽盛陰虧。熱邪流薄於經絡之象。所以脈道數盛。火性善動而躁急。故傷寒以煩躁脈數者為傳。脈靜者為不傳。有火無火之分也。即經盡欲解。而脈浮數。按之不芤。
其人不虛。不戰汗出而解。則知數而按之芤者。皆為虛矣。又陽明例云。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發汗。令陽氣微。膈內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又胃反而寸口脈微數者。為胸中冷。又脈陽緊陰數為欲吐。陽浮陰數亦吐。
胃反脈數。中氣大虛。而見假數之象也。人見脈數。悉以為熱。不知亦有胃虛。及陰盛拒陽者。若數而浮大。按之無力。寸口脈細者。虛也。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病熱而脈數。按之不鼓甚者。乃陰盛拒陽於外而致病。非熱也。形證似寒。按之鼓擊於指下者。
乃陽盛拒陰而生病。非寒也。丹溪云。脈數盛大。按之而澀。外有熱證者。名曰中(平聲)寒。蓋寒留血脈。外證熱而脈亦數也。凡乍病脈數。而按之緩者為邪退。久病脈數。為陰虛之象。瘦人多火。其陰本虛。若形充色澤之人脈數。皆痰濕鬱滯。經絡不暢而蘊熱。其可責之於陰乎。
若無故脈數。必生癰疽。如數實而吐臭痰者為肺癰。數虛而咳涎沫者為肺痿。又歷考數脈諸例。有云數則煩心者。有云滑數心下結熱者。皆包絡火旺而乘君主之位也。有云細數陰虛者。水不制火。真陰虧損也,有云數為在腑者。陽邪干陽。臟氣無預也。有云數則為寒者。少火氣衰。
壯火食氣也,大抵虛勞失血。喘嗽上氣。多有數脈。但以數大軟弱者為陽虛。細小弦數者為陰虛。非若傷寒衄血之脈浮大。為邪伏於經。合用發汗之比。諸凡失血。脈見細小微數無力者為順。脈數有熱。及實大弦勁急疾者為逆。若乍疏乍數。無問何病。皆不治也。
【滑】滑脈者。舉之浮緊。按之滑石。不似實脈之愊愊應指。緊脈之往來勁急。動脈之見於一部。疾脈之過於急疾也。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滑者緊之浮名也。言忽浮忽沉。形容流利之狀。無以過之。滑為多血少氣之脈。而昔人又以滑大無力。為內傷元氣。曷知滑脈雖有浮沉之分。
白話文:
師傳三十二則
脈象遲緩,是因為誤用下瀉之法導致,膈下疼痛拒按者為結胸,這些都是熱邪內結的明顯表現。要知道,雖然脈象遲緩表現在外,但根本原因還是臟腑氣血不足,無法統攝全身,所以邪氣才能久留不去。即使出現腹脹頭暈脈遲的症狀,陽氣的病症還沒去除,就禁止使用下瀉之法,必須等到裡證完全出現後才能下瀉。古聖先賢的醫理昭然若揭,我們豈能不仔細審慎地對待嗎?脈遲是陽氣失職,胸中元氣不能充分運行的徵兆。
詳細探討脈遲在臟腑的意義,難道可以忽略臟腑氣病嗎?
數脈是指呼吸平穩時,脈搏每分鐘超過六次以上,而且脈象跳動急促,不像滑脈那樣流利暢順,也不像動脈那樣震顫,更不像疾脈那樣過於急速。數脈代表陽盛陰虛,熱邪瀰漫於經絡的現象,所以脈道跳動頻繁,火性善於活動且躁急,因此傷寒病症中,脈象煩躁而數者為病情傳變,脈象平和者為病情未傳變,有火和無火的情況有所區別。即使經絡將要痊癒,但脈象浮數,按之不腫脹,
如果病人不虛弱,無需發汗就能痊癒,則可知脈象數而按之腫脹的,都是虛症。又如《傷寒論》陽明篇所說,病人脈象數,數是熱證,應該消穀引食,而反而嘔吐的,應當使用發汗的方法,使陽氣稍微減弱,膈下虛弱,脈象才會數。數脈是客邪之熱,不能消化飲食,胃中虛冷,所以嘔吐。又如胃反,而寸口脈微數,則是胸中寒冷。又脈象陽氣充實而陰氣數,則想要嘔吐;陽氣浮而陰氣數,也會嘔吐。
胃反脈數,中氣大虛,而呈現虛假的數脈之象。人們見到數脈,都認為是熱證,卻不知道也有胃虛,以及陰盛格拒陽氣的情況。如果脈象數而浮大,按之無力,寸口脈細小,就是虛證。《內經》說:脈搏雖至,按之卻不充實,諸陽皆如此。病熱而脈數,按之不充實甚者,乃是陰盛格拒陽氣於外而致病,不是熱證。形證似寒,按之卻在指下搏動者,
乃是陽盛格拒陰氣而生病,不是寒證。丹溪先生說:脈象數而有力,按之澀滯,外有熱證者,名為中寒。這是因為寒邪滯留於血脈之中,外有熱證,脈象也數。凡是初病脈數,而按之卻緩和的,是邪氣退卻;久病脈數,是陰虛的表現。瘦弱的人多火,其陰氣本就虛弱;如果形體充實、面色紅潤的人脈象數,都是痰濕鬱滯,經絡不通暢而蘊積熱邪,這能歸咎於陰虛嗎?
如果無故脈象數,必然生長癰疽。如果脈象數而有力,並吐出臭痰,是肺癰;脈象數而虛弱,並咳出涎沫,是肺痿。又根據歷代醫書中關於數脈的記載,有的說數脈則煩心,有的說滑數心下結熱,都是包絡之火旺盛而侵犯心臟的表現。有的說脈象細數是陰虛,水不能制火,真陰虧損;有的說脈象數是屬於腑證,陽邪侵犯陽氣,臟腑並無關聯;有的說脈象數是寒證,少火氣衰,
壯火食氣。總而言之,虛勞失血、喘嗽上氣,大多有數脈。但是脈象數而大而軟弱者是陽虛,脈象細小弦數者是陰虛,不像傷寒出血的脈象浮大,是邪氣伏於經絡,需要發汗治療。各種失血的病症,脈象細小微數無力者為順利痊癒的預兆;脈象數且有熱證,以及實大弦勁急疾者,為病情逆轉的預兆。如果脈象時疏時數,不論何種疾病,都是難以治療的。
滑脈是指脈象浮而緊,按之則如滑石般光滑,不像實脈那樣充實有力,也不像緊脈那樣勁急,更不像動脈那樣局部跳動,也不像疾脈那樣過於急速。《傷寒論》說:忽浮忽沉,名曰滑脈。滑脈是緊脈的浮象,形容脈象忽浮忽沉,流利暢順的樣子,沒有比這更貼切的描述。滑脈是多血少氣的脈象,古人又認為滑脈而大而無力,是元氣受損的表現。然而,滑脈雖然有浮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