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逆順 (1)
逆順 (1)
1. 逆順
診切之要。逆順為寶。若逆順不明。陰陽虛實死生不別也。故南陽先師。首言傷寒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即此一語。可以推卒病之逆順。亦可廣諸病之死生。一著先機。至微至顯。奈何先輩專守王氏之繩墨。不達至聖之璇璣。以至脈學之言。愈闡愈昧。求脈之道。
愈趨愈蹶。良由不解活法推源之故。因是彙輯逆順諸例。庶學者披卷曉然。雖以死生並列。而逆證尤不可忽。如傷寒未得汗。脈浮大為陽。易已。沉小為陰。難已。傷寒已得汗。脈沉小安靜為順。浮大躁疾者逆。然多有發熱頭痛。而足冷陽縮。尺中遲弱。可用建中和之者。亦有得汗不解。
脈浮而大。心下反硬。合用承氣攻之者。更有陰盡復陽。厥愈足溫。而脈續浮者。苟非深入南陽之室。惡能及此。迨夫溫病熱病。熱邪亢盛雖同。絕無浮緊之脈。觀內經所云。熱病已得汗而脈尚盛躁。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
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他如溫病穰穰大熱。脈數盛者生。細小者死。熱病汗下後。脈不衰。反躁疾。名陰陽交者死。歷參溫熱諸病。總以數盛有力為順。細小無力為逆。得汗後。脈不衰。反盛躁。尤逆也。至於時行疫癘。天行大頭。咸以脈數盛滑利為順。沉細虛澀為逆。
然濕土之邪內伏。每多左手弦小。右手數盛者。總以辛涼內奪為順。辛熱外散為逆。當知溫熱時疫。皆熱邪內蘊而發。若與表散。如爐冶得鼓鑄之力耳。然疫癘雖多人迎不振。設加之以下利足冷。又未可輕許以治也。故昔人有陰陽俱緊。頭痛身熱。而下利足冷者死。謂其下虛也。
至若溫毒發斑。譫語發狂等證。總以脈實便秘為可治。脈虛便滑者難治。若斑色紫黑如果實靨。雖便秘能食。便通即隨之而逝矣。其狂妄躁渴。昏不知人。下後加呃逆者。此陽去入陰。終不可救。卒中風口噤。脈緩弱為順。急實大數者逆。中風不仁。痿躄不遂。脈虛濡緩為順。
堅急疾者逆。中風遺尿盜汗。脈緩弱為順。數盛者逆。中風便溺阻澀。脈滑實為順。虛澀者逆。中寒卒倒。脈沉伏為順。虛大者逆。中暑自汗喘乏。腹滿遺尿。脈虛弱為順。躁疾者逆。暑風卒倒。脈微弱為順。散大者逆。大抵卒中天地之氣。無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暍。總以細小流連為順。
數實堅大為逆。散大澀艱。尤非所宜。不獨六淫為然。即氣厥痰厥。食痰蛔厥。不外乎此。蓋卒中暴厥。皆真陽素虧。故脈皆宜小弱。不宜數盛。中惡腹滿。則宜緊細微滑。不宜虛大急數。中百藥毒。則宜浮大數疾。不宜微細虛澀。詳中風中暑。一切暴中。俱有喘乏遺尿。如中風中寒。
則為腎氣之絕。中暑中暍。則為熱傷氣化。痰食等厥。又為氣道壅遏所致。死生逆順懸殊。可不辨而混治乎。凡內傷勞倦。氣口虛大者為氣虛。弦細或澀者為血虛。若躁疾堅搏。大汗出。發熱不止者死。以裡虛。不宜復見表氣開泄也。內傷飲食。脈來滑盛有力者。為宿食停胃。
白話文:
逆順
診斷的重要關鍵在於辨別逆順。逆順是診斷的寶貴法則。如果不能明辨逆順,就無法區分陰陽虛實、死生吉凶。因此,南陽的先師首先提出:傷寒陰病見到陽脈為生,陽病見到陰脈則為死。僅憑這句話,就可以推斷猝死病的逆順,也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死生預後判斷。這是一個至微至顯的重要先機。然而,後世的醫者卻拘泥於王氏的醫學規範,未能理解至聖先賢的精髓奧妙,以至於脈學的論述越來越模糊,探求脈象的道路也越來越艱難。這都是因為不理解活法推論的緣故。因此,我彙集了關於逆順的諸多案例,希望能讓學習者一目瞭然。雖然將死生並列,但逆證尤其不可輕忽。
例如傷寒病沒有發汗,脈象浮大為陽,病情容易治癒;脈象沉小為陰,病情難以治癒。傷寒病已經發汗,脈象沉小而安靜為順,脈象浮大躁疾則為逆。然而,很多患者發熱頭痛,但足部冰冷、陽氣收縮,尺脈遲弱,可以用建中湯來調理。也有些患者發汗後病情未解,脈象浮大,心下堅硬,則應使用承氣湯攻下。還有一些患者陰氣耗盡後陽氣恢復,厥逆症狀減輕、足部變暖,而脈象仍浮大,如果不是深入研習南陽學派的醫理,怎能理解這些變化?至於溫病熱病,雖然都是熱邪亢盛,但絕不會出現脈象浮緊。觀察《內經》所說,熱病已經發汗,脈象仍然盛躁,這是陰脈到了極點,將死;如果發汗後脈象平靜,則能活。熱病脈象仍然盛躁而未發汗,這是陽脈到了極點,將死。脈象盛躁,發汗後平靜則能活。
其他方面,例如溫病高燒不退,脈象數而有力為生,脈象細小為死。熱病汗出後,脈象沒有衰弱反而躁疾,稱為陰陽交敗,將死。綜觀溫熱諸病,總體而言,脈象數盛有力為順,細小無力為逆。發汗後脈象沒有衰弱反而盛躁,更是逆證。至於時行疫癘,天行大頭瘟等,都以脈象數盛滑利為順,沉細虛澀為逆。但是濕邪內伏,常常左手寸脈弦細,右手脈數盛,總體而言,用辛涼藥物內攻為順,用辛熱藥物外散為逆。應該知道溫熱時疫都是熱邪內蘊而發作,如果表散,就像冶煉金屬得到鍛造的力量一樣。但是,即使疫癘患者多人迎治無效,如果再加上下利足冷,也不能輕易放棄治療。所以古人說,陰陽俱緊,頭痛身熱,但下利足冷者將死,認為是下焦虛弱。
至於溫毒發斑,譫語發狂等證狀,總體而言,脈象實而便秘則可以治療,脈象虛而大便稀溏則難以治療。如果斑點顏色紫黑像果實一樣,即使便秘也能進食,一旦大便通暢,就會很快死亡。如果患者狂妄躁動,口渴,昏迷不醒,大便通暢後又出現呃逆,這是陽氣離散入陰,最終無法救治。卒中風口噤,脈象緩弱為順,脈象急實大數為逆。中風導致肢體麻痺癱瘓,脈象虛弱濡緩為順,脈象堅急有力為逆。中風遺尿盜汗,脈象緩弱為順,脈象數盛為逆。中風導致大小便不通暢,脈象滑實為順,脈象虛澀為逆。中寒猝倒,脈象沉伏為順,脈象虛大為逆。中暑自汗喘乏,腹滿遺尿,脈象虛弱為順,脈象躁疾為逆。暑風猝倒,脈象微弱為順,脈象散大為逆。總而言之,猝死疾病,無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暍,都以脈象細小、脈來遲緩為順,脈象數實堅大為逆,脈象散大澀艱更是不宜。
不只是六淫邪氣如此,即使是氣厥、痰厥、食厥、蛔厥,也都是如此。因為猝死暴厥都是真陽不足,所以脈象都應該細小微弱,不應該數盛有力。中惡腹滿,應該脈象緊細微滑,不應該虛大急數。中毒,應該脈象浮大數疾,不應該微細虛澀。詳察中風、中暑,一切暴病,都有喘乏遺尿,如果中風中寒,就是腎氣衰竭;中暑中暍,就是熱邪損傷氣化;痰食等厥,又是氣道阻塞所致。死生逆順差別很大,怎能不辨而混治呢?凡是內傷勞倦,脈象氣口虛大為氣虛,脈象弦細或澀者為血虛。如果脈象躁疾堅搏,大汗淋漓,發熱不止則將死,因為是裡虛,不應該再出現表氣開泄。內傷飲食,脈象滑盛有力,是宿食停滯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