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口問十二則 (6)

回本書目錄

口問十二則 (6)

1. 問脈沉因溫補轉劇

門人問曰。嘗聞肥人之脈宜沉。腎肝之脈宜沉。冬月之脈宜沉。於此有人。年盛體豐。冬時腰痛不能轉側。怯然少氣。足膝常逆。證脈皆寒。與腎氣丸不應。轉增寒熱喘滿。何也。

答曰。不在證治也。夫肥人之脈沉者。濕傷血脈也。腰痛不能轉側者。濕滯經絡也。怯然少氣者。濕干肺胃也。足膝常逆者。濕遏陽氣。不能旁達四末也。法當損氣以助流動之勢。則痛者止而逆者溫。反與滋膩養營之藥。則痰濕愈壅。經絡不能條暢。而寒熱喘滿。勢所必至也。

昔有朔客。初至吳會。相邀診視。時當夏月。裸坐盤飧。倍於常人。而形偉氣壯。熱汗淋漓於頭項間。診時不言所以。切其六部沉實。不似有病之脈。惟兩寸略顯微數之象。但切其左。則以右掌抵額。切其右。則易左掌抵額。知為肥盛多濕。夏暑久在舟中。時火鼓激其痰於上。而為眩暈也。詢之果然。因與導痰清濕而安。

設不察所苦。但以脈沉。求其病之所屬。失之遠矣。醫之手眼。可不臨機活潑乎。

白話文:

學生問道:曾聽說體型肥胖的人脈象應該是沉的,腎和肝的脈象也該是沉的,冬天的脈象也同樣應是沉的。這裡有一個人,正值壯年且身體健壯,在冬天時出現腰痛到無法翻身,感到膽怯且呼吸短促,雙腳及膝蓋常感到冰冷。他的症狀和脈象都顯示出寒冷的徵兆,然而給予腎氣丸後病情並無改善,反而增加了畏寒、發燒、喘息和胸悶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如下:這不是治療方法的問題。體型肥胖者的脈象若是沉,那是因為濕氣影響了血液循環。腰痛到無法翻身,是因為濕氣阻滯了經絡。感到膽怯且呼吸短促,是因為濕氣影響了肺和胃的功能。雙腳和膝蓋常感冰冷,是因為濕氣抑制了體內的陽氣,導致陽氣無法順利地流通到四肢末端。按照醫理,應該要減輕體內的氣以幫助氣血順暢,那麼疼痛就會停止,冰冷的感覺也會消失。然而,如果給予滋補血液的藥物,就會讓痰濕更加壅塞,導致經絡無法順暢運行,結果就是產生畏寒、發燒、喘息和胸悶等情況,這是必然的結果。

過去有位北方來的客人,剛到江南地區,請我去診斷。當時是夏天,他赤裸上身坐在那裡吃飯,食量比一般人多很多,而且身形魁梧,頭頸之間汗水淋漓。診斷時他並未說明具體症狀,但我摸到的脈象是沉而有力,看起來不像是有病的脈象,只有兩手腕部的脈象顯示出稍微快速的跡象。然而,當我摸他的左手脈象時,他會用右手按住額頭;當我摸他的右手脈象時,他又換左手按住額頭。我推測他可能是因為體型肥胖且濕氣較重,加上長時間在船艙中受夏季高溫影響,使得心火興奮,引發了頭暈目眩。經過詢問,他確實有這些症狀。因此,我給予他化痰去濕的藥物,他很快就康復了。

假設當時沒有深入瞭解他的具體症狀,只因為脈象是沉的,就尋找相對應的疾病,那可能會有很大的誤差。醫生在診斷時,怎能不靈活地運用臨牀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