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脈位 (3)
脈位 (3)
1. 脈位
蓋人迎主表,氣口主裡,是主邪氣而言。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也。此言人迎主腑,氣口主臟,是指經氣而言,原未嘗指腑臟也。以人迎主在津血,津血灌注六腑,而偏麗於左;氣口主在神氣,神氣鍾於五臟,而偏麗於右。此陰陽血氣流行之道,以上下言之。
則寸為陽,尺為陰;以左右言之,則人迎為陽,氣口為陰。須知人之血氣,與流水無異,水性東行,若得風湧,即隨之而逝,不可拘於南北也。人身經脈營運亦然,雖血喜歸肝,氣喜行脾,而有左右之屬;若得其火,即隨之而上炎,得其風,則隨之而外擾,變幻之機,靡所不至。
豈復拘於部分哉!
白話文:
脈位
人迎脈主要反映人體外表的狀況,氣口脈主要反映人體內部的狀況。這是指邪氣而言。人迎脈充實有力者,是受寒邪所傷;氣口脈充實有力者,是飲食過度所傷。 這也說明人迎脈主要反映腑臟,氣口脈主要反映臟腑。 這裡指的是經絡之氣,並非指實際的腑臟器官。因為人迎脈主要反映津液血液,而津液血液滋潤六腑,且偏向左側;氣口脈主要反映神氣,而神氣歸屬於五臟,且偏向右側。這是陰陽、血氣運行流動的規律。
從上下位置來說,寸口脈為陽,尺脈為陰;從左右位置來說,人迎脈為陽,氣口脈為陰。要知道人體的血氣運行,如同流水一樣。水流的本性是向東流動,如果遇到風力,就會隨風而動,不會拘泥於南北方向。人體經脈的運行也是如此,雖然血液喜歡歸屬於肝臟,氣血喜歡運行於脾臟,並且有左右之分,但如果遇到熱邪,就會隨之向上蔓延;遇到風邪,就會隨之向外擾動。其變化多端,無處不在,豈能拘泥於某一部位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