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色脈

回本書目錄

色脈

1. 色脈

或問人身四肢百骸。臟腑經絡諸病。皆取決於三部。究竟脈屬何類。動是何氣。而診之之法。一如古聖所言否。答言。脈本營氣所主。為氣血之源。故能出入臟腑。交通經絡。行於肯綮之間。隨氣上下鼓動。其指下發現之端。或清或濁。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雖言稟賦不同。

實由性靈所發。非可一途而取。縱古聖曲為摩寫形象。以推陰陽寒熱之機。然亦不過立法大義。明眼之士。貴在圓機活潑。比類而推。何難見垣一方人。蓋脈之顯著雖微。而所關最鉅。其受氣在混沌未分之先。流行在胚胎方結之際。天地萬物。靡不皆然。如璇璣玉衡。江海潮汐。

此天地脈運之常也。白虹貫日。洪水滔天。此天地脈絡之病也。窮冬閃電。九夏雹冰。此天地氣交之亂也。天愁雨血。地震生毛。此天地非常之變也。至於夏暑冬寒。南暄北冽,乃天地陰陽之偏。人在氣交之中。脈象豈能無異。時值天地之變。診切安得不殊。試觀草木無心。

白話文:

有人問人體四肢百骸、臟腑經絡各種疾病,都取決於三部,脈象究竟屬於哪一類,如何運動,以及診脈的方法是否與古聖人所言一致。我回答說,脈象是由營氣主導,是氣血的根源,因此能出入臟腑、連通經絡,行於關節之間,隨氣上下跳動,手指下感受到的脈象,或清或濁、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雖然說稟賦不同,但實際上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無法用一種方法來診斷。縱然古聖人用文字描述脈象的形象,推測陰陽寒熱的機理,但那也只是概括性的原則,真正有眼力的醫者,要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才能真正診斷疾病。因為脈象雖然微小,卻關係重大,它早在混沌未分之前就已受到氣的影響,在胚胎形成之際就開始運行,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就像天上的璇璣玉衡、江海的潮汐,這是天地脈運的常態。白虹貫日、洪水泛濫,這是天地脈絡的病變。冬天閃電、夏天下冰雹,這是天地氣交的混亂。天降血雨、地震生出毛髮,這是天地非常之變。至於夏熱冬寒、南方溫暖北方寒冷,是天地陰陽的偏向。人處於氣交之中,脈象自然會有差異,當遇到天地變異時,診斷方法自然也會不同。試想草木無心,尚且會隨著季節變化,人體的脈象又怎麼可能一成不變呢?

其皮乾莖葉,皆有脈絡貫通。以行津液。頑石無知。亦中懷脈理。以通山澤之氣。適當亢熯陰霖。嚴寒酷暑。則木石皆為變色。況於人乎。姑以脈之常度言之。其始從中焦。循肺一經。而之三部。由中達外。為身中第一處動脈。較諸他處不同。古人雖有浮沉滑澀等辨論之法。

然究其源。有形之脈。乃水穀之精所布。稟乎地也。其鼓運之象。是無形之氣所激。稟乎天也。而交通天地之氣。和合陰陽生生不息之機。此則稟乎氣交也。況此氣血之屬。原不可以方圓端倪。即如人之面目。雖五官無異。及細察之。千萬人中。從未有一雷同者。經脈別論云。

診脈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故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夫色者神氣之所發。脈者血氣之所憑,是以能合色脈。萬舉萬全。得其旨。則心目昭如日月。洵非下士可得而擬議焉。陰陽應象論言。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

白話文:

人體的皮膚、莖葉、血管,都是相互連通的,負責輸送津液。即使是頑石,也有脈理貫通,藉此流通山澤之氣。面對酷熱或嚴寒,木石都會變色,何況人呢?從脈象的常規來看,脈象起源於中焦,循行於肺經,分佈到三部,由內而外,是人體中第一條動脈,與其他血管有所不同。古人雖然有浮沉滑澀等辨論方法,但歸根結底,有形的脈絡是由水穀精華所形成,源於地氣;而脈象的搏動,則是無形之氣的激發,源於天氣。脈絡連通天地之氣,調和陰陽,生生不息,這是天地之氣交感的结果。況且氣血的變化,本來就無法用方圓形狀來界定,就像人的面容,雖然五官相同,但細細觀察,千千萬萬人中,從未有兩個人完全相同。經脈別論中說,診脈之道,觀察人的勇怯、骨肉皮膚,可以了解其性格,作為診斷依據。因此上古時代的僦貸季,通過觀察面色和脈象,就能通曉神明。面色是神氣的顯露,脈象是血氣的依據,所以能夠結合面色和脈象,就能萬無一失。掌握了診脈的精髓,就能心明眼亮,如同日月一般清晰,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陰陽應象論中說,善於診脈的人,觀察面色,觸摸脈象,先区分陰陽,再辨别清濁,就能了解病症所在。

視喘息。聽聲音。而知病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則不失矣。此即能合色脈。萬舉萬全之互辭。然其所重。尤在適其性情。故診不知五過四失。終未免為粗工也。邇來病家亦有三般過差。一者匿其病情。令猜以驗醫之工拙。一者有隱蔽難言之病。

則巧為飾詞。以瞞醫師。一者未脈先告以故,使醫溺於成說。略不加詳。雖老成名宿。未免反費推敲。多有自認錯謬。喻之不省者。苟非默運內照。鮮不因誤致誤也。坐次一人問曰。夫子每云。能合色脈。萬舉萬全。設或深閨窈窕。密護屏幃。不能望見顏色。又當何如。曰。

白話文:

觀察病人的呼吸,聽他們的聲音,就能知道他們病痛的來源。觀察他們的面色和體態,就能知道病症的本質。按壓他們的脈搏,就能了解疾病的根源。運用這些方法治療,就不會失誤。這就是所謂的“合色脈”,能應對各種情況,無往不利。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根據病人的個性特質來治療。如果醫生不能精準地診斷病情,就會出現五種錯誤和四種遺漏,最終只能算作粗劣的醫生。近來,病患也常犯三種錯誤:第一,隱瞞病情,想要考驗醫生的能力;第二,隱藏難言之隱,用虛假的說詞來欺騙醫生;第三,在脈診之前就告知病情,讓醫生陷入既定的思維模式,忽略細節。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者,也難免會陷入推敲和反思,甚至承認錯誤。如果醫生不能心靜如水,內觀自省,很容易因誤診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一位坐在旁邊的人問道:“先生經常說,能合色脈就能萬無一失,如果遇到深閨中的女子,無法看見她們的面色,又該如何診斷呢?”

是何言之不聰也。尼父有云。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但須驗其手腕色澤之蒼白肥瘠。已見一斑。至若肌之滑澀。理之疏密。肉之堅軟。筋之粗細。骨之大小。爪之剛柔。指之肥瘦。掌之厚薄。尺之寒熱。及乎動靜之安危。氣息之微盛。更合之以脈。參之以證。則氣血之虛實。

情性之剛柔。形體之勞逸。服食之精粗。病苦之逆順。皆瞭然心目矣。復問五色之應五臟。愚所共知。余皆學人未諳。願卒聞之。以啟蒙昧。曰。某所謂色脈者。倉公五色診也。乃玉機不刊之秘。知者絕罕。其間奧妙。全在資稟色澤。以參脈證。如影隨形。守一勿失。靈樞所謂粗守形上守神者。

白話文:

這句話怎麼說得這麼不聰明呢?孔子曾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只要觀察手腕的色澤蒼白、肥瘦,就能略知一二。至於皮膚的滑澀、肌理的疏密、肉的堅軟、筋的粗細、骨的大小、指甲的剛柔、手指的肥瘦、手掌的厚薄、尺脈的寒熱,以及動作的安危、呼吸的微弱或強盛,再結合脈象和證狀,就能了解氣血的虛實,

性格的剛柔,身體的勞逸,飲食的精粗,疾病的逆順,這些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了。你又問五色對應五臟的道理,這大家都知道,我所說的,其他人都不懂,希望你把這秘訣告訴我,讓我能從蒙昧中醒悟過來。我所說的色脈,指的是倉公五色診,這是上古醫典《玉機》中不變的秘訣,知道的人非常少。其中的奧妙,全在於觀察資稟色澤,結合脈象和證狀,如影隨形,要牢牢記住,不可遺忘。就像《靈樞》中說的:「粗守形上守神。」

即此義也。夫神者色也。形者質也。假令黃屬脾胃。若黃而肥盛。胃中有痰濕也。黃而枯癯。胃中有火也。黃而色淡。胃氣本虛也。黃而色黯。津液久耗也。黃為中央之色。其虛實寒熱之機。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色白屬肺。白而淖澤。肺胃之充也。肥白而按之綿軟。氣虛有痰也。

白而消瘦。爪甲鮮赤。氣虛有火也。白而夭然不澤。爪甲色淡。肺胃虛寒也。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氣虛不能統血也。若兼爪甲色青。則為陰寒之證矣。白為氣虛之象。縱有失血發熱。皆為虛火。斷無實熱之理。蒼黑屬肝與腎。蒼而理粗。筋骨勞勩也。蒼而枯槁。營血之涸也。

白話文:

這就是這個道理。神的顏色就是皮膚的顏色,形的質地就是身體的質地。假設黃色屬於脾胃,如果黃色且肥胖,胃裡就有痰濕;如果黃色且瘦弱,胃裡就有火;如果黃色且顏色淡,胃氣本就虛弱;如果黃色且顏色暗淡,津液消耗已久。黃色是中央的顏色,其虛實寒熱的變化,還要根據飲食、大小便的變化來判斷。白色屬於肺,白色且潤澤,說明肺胃充盈;白色且肥胖,按壓起來柔軟,說明氣虛有痰;白色且消瘦,指甲鮮紅,說明氣虛有火;白色且粗糙無光澤,指甲顏色淡,說明肺胃虛寒;白色且略帶青色,或手臂上有許多青筋,說明氣虛不能統血;如果再加上指甲顏色發青,就是陰寒的證據。白色是氣虛的象徵,即使有失血發熱,也是虛火,絕不會是實熱。蒼黑色屬於肝和腎,蒼色且紋理粗糙,說明筋骨勞損;蒼色且枯槁,說明營血枯竭。

黑而肥澤。骨髓之充也。黑而瘦削。陰火內戕也。蒼黑為下焦氣旺。雖犯客寒。亦必蘊為邪熱。絕無虛寒之候也。赤屬心。主三焦。深赤色堅。素稟多火也。赤而䐃堅。營血之充也。微赤而鮮。氣虛有火也。赤而索澤。血虛火旺也。赤為火炎之色。只慮津枯血竭。亦無虛寒之患。

大抵火形人。從未有肥盛多濕者。即有痰嗽。亦燥氣耳。若夫肌之滑澀。以徵津液之盛衰。理之疏密。以徵營衛之強弱。肉之堅軟。以徵胃氣之虛實。筋之粗細。以徵肝血之充餒。骨之大小。以徵腎氣之勇怯。爪之剛柔。以徵膽液之淳清。指之肥瘦。以徵經氣之榮枯。掌之厚薄。

白話文:

皮膚黑而潤澤,表示骨髓充足;黑而瘦削,則是陰火內傷。蒼黑色代表下焦氣盛,即使遇到外寒,也必然蘊藏著邪熱,絕無虛寒的徵兆。紅色屬於心,主宰三焦。深紅色堅實,表示天生體質多火;紅色堅硬,是營血充足的表現;微紅而鮮亮,說明氣虛有火;紅色而乾枯,則代表血虛火旺。紅色是火炎的顏色,只擔心津液枯竭,也不會有虛寒之患。

總之,火形人從未見過肥胖多濕的,即使有痰嗽,也是燥氣所致。至於肌膚的滑澀,可以判斷津液的盛衰;肌理的疏密,可以判斷營衛的強弱;肌肉的堅軟,可以判斷胃氣的虛實;筋絡的粗細,可以判斷肝血的充盈;骨骼的大小,可以判斷腎氣的強弱;指甲的剛柔,可以判斷膽液的純淨;手指的肥瘦,可以判斷經氣的盛衰;手掌的厚薄,則反映著整體的健康狀態。

以徵臟氣之豐歉。尺之寒熱。以徵表裡之陰陽。論疾診尺云。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斯皆千古秘密。一旦豁然。詢是臨機應用。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底第一義。稔須著眼。

白話文:

觀察手腕的温度和脉象,可以了解五脏的盛衰,以及表里阴阳的虚实。诊断疾病时,如果手腕皮肤很热,脉搏强劲而急躁,说明是温病。如果脉搏强劲而滑利,说明病情即将出现。如果手腕皮肤寒冷,脉搏细小,说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这些都是千古不传的秘密,一旦领悟,就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这是中医诊断的精髓所在,必须用心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