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逆順 (3)
逆順 (3)
1. 逆順
脈大實為順,沉澀者逆。 痿痹,脈虛澀為順,緊急者逆。 䘌蝕陰肛,虛小為順,堅急者逆。 癰疽初起,脈微數緩滑為順,沉澀堅勁者逆。 未遺,洪大為順,虛澀者逆。 潰後,虛遲為順,數實者逆。 腸癰,軟滑微數為順,沉細虛澀者逆。 病瘡,脈弦強小急,腰脊強,瘛瘲,皆不可治。
潰後被風,多此痙病。 脈浮弦為陽,沉緊為陰。 若牢細堅勁搏指者,不治。 妊娠,脈宜和滑流利,忌虛澀不調。 臨月,脈宜滑數離經,忌虛遲小弱,牢革尤非所宜。 新產,脈宜緩弱,忌弦緊。 帶下,脈宜小弱,忌急疾。 崩漏,脈宜微弱,忌實大。 乳子而病熱,脈懸小,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凡崩漏胎產久病,脈以遲小緩滑為順,急疾大數者逆。
以上諸例,或採經論,或摭名言,咸以病脈相符為順,病脈相反為逆。 舉此為例,余可類推。 穎悟之士,自能聞一知十,無煩余之屑屑也。
白話文:
逆順
脈搏有力有力為順利,脈搏沉而澀滯則為逆。例如痿證、痹證。脈搏虛弱而澀滯為順利,脈搏急速則為逆。例如陰部潰爛。脈搏虛弱細小為順利,脈搏堅硬而急速則為逆。例如癰疽初期。脈搏微弱、數目少、緩慢而滑利為順利,脈搏沉而澀滯堅硬則為逆。例如未遺(指大便不通)。脈搏洪大有力為順利,脈搏虛弱而澀滯則為逆。例如潰瘍癒合後。脈搏虛弱而遲緩為順利,脈搏數目多而有力則為逆。例如腸癰。脈搏柔軟滑利,脈搏數目少為順利,脈搏沉細虛弱而澀滯則為逆。例如瘡瘍。脈搏弦急細小,腰脊強直,瘛瘲(一種抽搐症)等,皆不可治。
潰瘍癒合後受風,常會出現這種痙攣疾病。脈搏浮而弦細為陽證,脈搏沉而緊則為陰證。如果脈搏像繩索般細小堅硬,搏動有力地觸壓手指,則不可治。懷孕期間,脈搏宜和緩滑利,忌諱虛弱澀滯不調。臨產時,脈搏宜滑利而數目多,脫離正常脈絡,忌諱虛弱遲緩細小衰弱,尤其堅硬如革的脈象更是不宜。產後,脈搏宜緩弱,忌諱弦緊。帶下病,脈搏宜細小虛弱,忌諱急速。崩漏病,脈搏宜微弱,忌諱有力而大。嬰兒患熱病,脈搏懸而小,手足溫暖則可活,寒冷則死亡。凡是崩漏、胎產、久病,脈搏以遲緩細小滑利為順利,急速有力而數目多則為逆。以上諸例,有的採自經方論述,有的摘錄名醫語錄,都以病症與脈象相符為順利,病症與脈象相反為逆。以此為例,其他的可以類推。聰明的人,能夠由此舉一反三,不必我再絮絮叨叨地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