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師傳三十二則 (9)

回本書目錄

師傳三十二則 (9)

1. 師傳三十二則

亡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又少陰脈不至。腎氣絕。為屍厥。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冷。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者難治。戴同父云。短脈只當責之於尺寸。若關中見短。是上不通寸為陽絕。下不通尺為陰絕矣。曷知關部從無見短之理。

昔人有以六部分隸而言者。殊失短脈之義。

【大】大脈者。應指滿溢。倍於尋常。不似長脈之但長不大。洪脈之既大且數也。大脈有虛實陰陽之異。經云。大則病進。是指實大而言。仲景以大則為虛者。乃盛大少力之謂。然又有下利脈大者為未止。是又以積滯未盡而言。非大則為虛之謂也。有六脈俱大者。陰不足。陽有餘也。

有偏大於左者。邪盛於經也。偏大於右者。熱盛於內也。亦有諸脈皆小。中有一部獨大者。諸脈皆大。中有一部獨小者。便以其部。斷其病之虛實。且有素稟六陽。或一手偏旺偏衰者。又不當以病論也。凡大而數盛有力。皆為實熱。如人迎氣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氣口微大。

名曰平人。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而緩則生。急則死。乳子。是指產後以乳哺子而言。非嬰兒也。產後脈宜懸小。最忌實大。今證見喘鳴肩息。為邪氣暴逆。又須實大而緩。方與證合。若實大急強。為邪勝正衰。去生遠矣。此與乳子而病熱。脈弦小。

手足溫則生。似乎相左。而實互相發明也。傷寒熱病。譫語煩渴。脈來實大。雖劇可治。得汗後熱不止。脈反實大躁疾者死。溫病大熱不得汗。脈大數急強者死。細小虛澀者亦死。厥陰病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其強下之也。陰證反大發熱。脈虛大無力。乃脈證之變。內證元氣不足。

發熱脈大而虛。為脈證之常。虛勞脈大,為血虛氣盛。金匱云。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氣有餘便是火也。所以瘦人胸中多氣而脈大。病久氣衰而脈大。總為陰陽離絕之候。孰謂大屬有餘。而可恣行攻伐哉。若脈見乍大乍小。為元神無主。隨邪氣之鼓動。可不慎而漫投湯液耶。

【小】小脈者。三部皆小。而指下顯然。不似微脈之微弱依稀。細脈之微細如髮。弱脈之軟弱不前。短脈之首尾不及也。夫脈之小弱。雖為元氣不足。若小而按之不衰。久按有力。又為實熱固結之象。總由正氣不充。不能鼓搏熱勢於外。所以隱隱略見滑熱之狀於內也。設小而證見熱邪亢盛。

則為證脈相反之兆。亦有平人六脈皆陰。或一手偏小者。若因病而脈損小。又當隨所見部分而為調適機用。不可不治也,假令小弱見於人迎。衛氣衰也。見於氣口。肺胃弱也。見於寸口。陽不足也。見於尺內。陰不足也。凡病後脈見小弱。正氣雖虛。邪氣亦退。故為向愈。設小而兼之以滑實伏匿。

白話文:

師傳三十二則

亡陽神志不清,脈搏短促者將死,脈搏自和者則不死。又少陰脈搏不到,腎氣衰竭,形成屍僵。傷寒病發六七天,大量瀉下之後,寸脈沉而遲,手腳冰冷,下部脈搏不到,咽喉不利,吐出膿血者難治。戴同父說:脈搏短促只應責之於寸關尺三部。若關部見短,是上不通寸為陽氣絕,下不通尺為陰氣絕。然而關部從未見過脈搏短促的道理。

古人以六脈分屬六腑來解釋,卻誤解了脈搏短促的含義。

大脈是指脈搏充盈溢滿,比平常脈搏粗大許多,不像長脈只是長而不粗大,洪脈既粗大又頻數。大脈有虛實陰陽之別。《內經》說:「脈搏粗大則病情加重」,是指實證的粗大而言。張仲景認為脈搏粗大則為虛,是指脈搏雖然粗大,但力量不足而言。然而也有瀉痢時脈搏粗大,是因為積滯未盡,這不是脈搏粗大就一定是虛證的意思。六脈都粗大,說明陰氣不足,陽氣有餘。

脈搏偏向左側粗大,邪氣盛於經脈;偏向右側粗大,內熱盛。也有一些情況,所有脈搏都細小,只有一部獨大,或者所有脈搏都粗大,只有一部獨小,就根據這一部分脈搏,判斷病情的虛實。還有一些人天生六陽偏盛或單手脈象偏盛偏衰,不能單純以病症論斷。凡是脈搏粗大,脈數頻數有力,都是實熱證。比如人迎脈(頸部)和氣口脈(腕部)粗大緊浮,病情更嚴重地表現在外。氣口脈搏略粗大,稱為平人脈。脈搏粗大堅實而澀滯,稱為脹,產後哺乳婦女中風熱,喘息氣粗者,脈搏實大而緩則生,急則死。這裡的「乳子」,是指產後以乳汁哺育子女的婦女,不是嬰兒。產後脈象宜懸小,最忌實大。現在見到喘息氣粗,是邪氣逆襲,必須脈搏實大而緩,才能與證候相符。如果脈搏實大急強,是邪氣勝過正氣,離痊癒很遠了。這與產後婦女患熱病,脈象弦細小,手腳溫暖則生,似乎矛盾,但實際上是互相印證的。傷寒熱病,神志不清,煩渴,脈搏來勢實大,雖然病情嚴重,但可以治癒。出汗後熱不退,脈搏反而實大躁急者將死。溫病大熱不出汗,脈搏粗大數急強者將死,脈搏細小虛弱澀滯者也將死。厥陰病瀉痢,脈搏粗大者為虛,因為這是強行瀉下的結果。陰證反而出現大熱,脈搏虛大無力,是脈證的變化,內在證候是元氣不足。

發熱脈搏粗大而虛弱,是脈證的常態。虛勞脈搏粗大,是血虛氣盛。《金匱要略》說:男子平人脈搏粗大為勞,氣有餘便是火。所以瘦人胸中氣多而脈搏粗大,久病氣衰而脈搏粗大,總體來說都是陰陽離絕的徵兆。怎麼能說脈搏粗大就屬於有餘,而可以肆意攻伐呢?如果脈搏時大時小,是元神失控,隨著邪氣的鼓動,怎能不謹慎而濫用湯藥呢?

小脈是指三部脈搏都細小,但指下可以明顯感覺到,不像微脈那樣微弱模糊,細脈那樣細如髮絲,弱脈那樣軟弱无力,短脈那樣首尾不及。脈搏細弱,雖然是元氣不足,如果細小但按之不衰,久按有力,又為實熱固結的象徵,總體是由於正氣不足,不能將熱勢鼓動到體表,所以隱隱約約見到滑熱的症狀在內。如果脈搏細小,但又見到熱邪亢盛,就是證脈相反的徵兆。也有一些人平時六脈皆陰,或單手脈象偏小。如果是因為生病而脈搏變細小,應該根據所見的部位進行調整治療,不能不治。比如,小弱見於人迎脈,是衛氣衰弱;見於氣口脈,是肺胃虛弱;見於寸口脈,是陽氣不足;見於尺脈,是陰氣不足。凡是病後脈搏見細弱,正氣雖然虛弱,但邪氣也退了,所以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脈搏細小,而且兼有滑數實證隱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