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師傳三十二則 (14)

回本書目錄

師傳三十二則 (14)

1. 師傳三十二則

是後天資生之根本絕也。故二脈獨見。均為危亡之候。而二脈交見。尤為必死之徵。

【清】清脈者。輕清緩滑。流利有神。似小弱而非微細之形。不似虛脈之不勝尋按。微脈之軟弱依稀。緩脈之阿阿遲縱。弱脈之沉細軟弱也。清為氣血平調之候。經云。受氣者清。平人脈清虛和緩。生無險阻之虞。如左手清虛和緩。定主清貴仁慈。若清虛流利者。有剛決權變也。

清虛中有一種弦小堅實。其人必機械峻刻。右手脈清虛和緩。定然富厚安閒。若清虛流利。則富而好禮。清虛中有種枯澀少神。其人雖豐。目下必不適意。寸口清虛。洵為名裔。又主聰慧。尺脈清虛。端獲良嗣。亦為壽徵。若寸關俱清。而尺中蹇澀。或偏小偏大。皆主晚景不豐。

及艱子嗣。似清虛而按之滑盛者。此清中帶濁。外廉內貪之應也。若有病而脈清楚。雖劇無害。清虛少神。即宜溫補以助真元。若其人脈素清虛。雖有客邪壯熱。脈亦不能鼓盛。不可以為證實脈虛。而失於攻發也。

【濁】濁脈者。重濁洪盛。騰湧滿指。浮沉滑實有力。不似洪脈之按之軟闊。實脈之舉之減小。滑脈之往來流利。緊脈之轉索無常也。濁為稟賦昏濁之象。經云。受谷者濁。平人脈重濁洪盛。垂老不得安閒。如左手重濁。定屬汙下。右手重濁。可卜庸愚。寸口重濁。家世卑微。

尺脈重濁。子姓鹵莽。若重濁中有種滑利之象。家道富饒。濁而兼得蹇澀之狀。或偏盛偏衰。不享安康。又主夭枉。似重濁而按之和緩。此濁中兼清。外圓內方之應也。大約力役勞勩之人。動徹勞其筋骨。脈之重濁。勢所必然。至於市井之徒。拱手曳裾。脈之重濁者。此非天性使然歟。

若平素不甚重濁。因病鼓盛者。急宜攻發以開泄其邪。若平昔重濁。因病而得蹇澀之脈。此氣血凝滯。痰涎膠固之兆。不當以平時澀濁論也。

白話文:

師傳三十二則

這是先天稟賦的根本絕跡。所以,只有兩種脈象出現,都是危亡的徵兆;而兩種脈象同時出現,更是必死的徵象。

清脈:輕清、緩慢、滑利、有神,似小而弱,但並非細微,不像虛脈那樣按之不著力,微脈那樣軟弱模糊,緩脈那樣遲緩,弱脈那樣沉細軟弱。清脈是氣血調和的徵兆。《經書》說:「受氣者清。」普通人脈象清虛和緩,一生沒有危險。例如左手脈清虛和緩,必定清貴仁慈;若清虛流利,則有剛毅果決,善於應變的能力。

清虛脈中有一種弦小堅實的脈象,此人必定性格嚴謹刻板。右手脈清虛和緩,必定富裕安閒;若清虛流利,則富裕且好禮。清虛脈中有一種枯澀少神,此人雖然富有,但心中必定不如意。寸口脈清虛,必定是名門之後,也主聰慧;尺脈清虛,必定能獲得優秀的後代,也是長壽的徵兆。如果寸關兩脈都清虛,而尺脈蹇澀或偏小偏大,都主晚景不豐,以及後代難以承繼。似清虛但按之滑盛,這是清中帶濁,外廉內貪的表現。若有病而脈象清楚,即使病情嚴重也沒有危險。清虛少神,就應該溫補以助長元氣。若此人脈象素來清虛,即使有外邪入侵而出現壯熱,脈象也不能鼓脹有力,不可以因此判斷為脈虛而錯失治療時機。

濁脈:重濁、洪盛、脈象充盈滿指,浮沉、滑利、實有力,不像洪脈那樣按之軟闊,實脈那樣按之減小,滑脈那樣往來流利,緊脈那樣拘急無常。濁脈是稟賦昏濁的象徵。《經書》說:「受谷者濁。」普通人脈象重濁洪盛,晚年不得安寧。例如左手脈重濁,必定品行低劣;右手脈重濁,可預測為庸愚之人。寸口脈重濁,家世卑微;尺脈重濁,子孫愚笨。若重濁脈中帶有滑利的象徵,家道富饒;濁脈兼有蹇澀的狀態,或偏盛偏衰,則不能享有安康,也主夭折。似重濁但按之和緩,這是濁中兼清,外圓內方的表現。大約是經常勞作的人,長期勞動筋骨,脈象重濁是必然的;至於那些不勞動的人,脈象重濁,這就不是天性使然了。

如果平素脈象不甚重濁,因病而脈象鼓脹,應該迅速攻邪以瀉其邪氣。如果平素脈象重濁,因病而出現蹇澀的脈象,這是氣血凝滯,痰涎膠固的徵兆,不應該用平時的重濁脈象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