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宗三昧》~ 異脈 (2)
異脈 (2)
1. 異脈
脈至如丸泥。言指下動滑。如循薏苡子。是胃精予不足也。脈至如橫格。言堅強如橫木之拒於指下。是膽氣予不足也。脈至如弦縷。言弦急而強。如轉索之狀。是胞精予不足也。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言指下艱澀不前。重按則不由正道而出。或前大後細。與綿綿如瀉漆之絕互發。
脈至如湧泉。言寸口洪盛。如泉出穴之湧。而按之散漫。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脈至如頹土之狀。言澀大模糊。如雨中頹土。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重按即無。故以齶間下垂之肉喻之。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脈至如偃刀。偃刀者。
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鬱熱。寒熱獨並於腎也。脈至如丸。滑不直手。按之不可得。是大腸氣予不足也。脈至如華者。言如花之虛浮。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如上諸脈。古聖目之大奇。洵非尋常可擬。余嘗反復互參。始得其旨。前九條。
咸以脈證異同。究其病之所屬。如脾脈外鼓沉。及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之脈皆彷彿。而為病迥殊。後十四條。又以指下乖異。辨諸經之氣予不足。而悉予之短期。近世但知彈石解索。雀啄屋漏。魚翔蝦游。謂之六絕。若浮合等脈。真臟七診。茫然不知何義。而漫治取謗者有之。
多有病本瀕危。藥之不應。而顯絕脈絕證。如病人身熱脈大。服藥後。忽然微細欲絕。厥冷下利。呃逆不止者死。脈轉躁疾亦死。病人厥逆下利。脈微欲絕。服藥後。脈暴出者死。與厥逆下利。本不能食。今驟能食。為除中者死。同義。又脈來忽沉忽浮。乍疏乍數。來去無次。
皆不可治。經謂不大不小。病猶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也。真臟者。獨弦獨鉤獨毛獨石獨代。而指下堅強。絕無和緩之象。臟氣病氣。打成一片。故曰真臟。見之必死。七診者。獨小獨大獨疾獨遲。諸部皆然。非一部兩部見病脈也。獨熱者。尺炬然熱。獨寒者。尺膚寒是也。
獨陷下者。諸部皆陷伏不應也。真臟悉為死候。七診猶為病脈。其所重全在胃氣。胃主肌肉。故言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胃為五臟之本也。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前篇匯次逆順。此篇專輯異脈。欲人貫徹其旨。庶無輕諾許治之失。
白話文:
異脈
脈象像丸泥一樣,指下感覺滑動,如同沿著薏苡子滑動,這是胃的精氣不足。脈象像橫著的木棍一樣堅硬,指下感覺強硬如橫木阻擋,這是膽氣不足。脈象像弦線一樣,又緊又強,像絞索的樣子,這是胞精(生殖系統精氣)不足。脈象像交錯的漆一樣,交漆是指脈象左右旁至,指下感覺艱澀,不易向前推進,用力按壓則不循正道而出,或者前面脈象大而後面細小,與綿綿如瀉漆般斷續出現互相交替。
脈象像湧出的泉水一樣,寸口脈洪盛有力,像泉水從地底湧出,按壓則散漫,浮在肌肉之中,這是太陽經氣不足。脈象像鬆軟的泥土一樣,澀滯、寬大而模糊不清,像雨後的泥土,按壓時感覺不到,這是肌肉的氣不足。脈象像懸雍垂一樣,懸雍垂是指浮取時感覺較大,用力按壓則消失,所以用上顎下垂的肉來比喻,這是十二經脈的俞穴氣不足。脈象像倒臥的刀一樣,浮取時感覺小而急,按壓時感覺堅硬、寬大而急促,這是五臟鬱熱,寒熱同時出現在腎臟。脈象像丸子一樣,滑利而不順暢,按壓時感覺不到,這是大腸之氣不足。脈象像花一樣,虛浮,患者容易恐懼,不願坐臥,行走站立時總是傾聽聲音,這是小腸之氣不足。
以上這些脈象,古代聖賢稱之為大奇脈,確實不是尋常脈象可以比擬的。我反覆參閱比較,才理解其精髓。前九條脈象,都根據脈證的相同或不同之處,探究其所屬的病症。例如脾脈外鼓而沉,以及胃脈沉而澀,胃脈外鼓而大的脈象都相似,但所患疾病卻大不相同。後十四條脈象,則根據指下脈象的差異,辨別各經脈的氣不足,並都能在短期內痊癒。近世只知道彈石、解索、雀啄、屋漏、魚翔、蝦游,稱之為六絕脈,至於浮、合等脈象,以及真臟七診的含義卻茫然不知,而漫不經心地治療,招致批評者有之。
許多病患病情危急,用藥無效,而出現絕脈絕證。例如病人身熱脈大,服藥後脈象忽然微細欲絕,厥冷(手足冰冷)、下痢、呃逆不止者將死;脈象轉為躁疾者亦死;病人厥逆(內寒外熱)、下痢,脈象微弱欲絕,服藥後脈象突然洪大者將死;與厥逆下痢,本來不能吃東西,現在卻突然能吃,這是邪氣被清除導致將死,其義相同。又脈象忽沉忽浮,忽疏忽數,來去無次,皆不可治。經書上說,脈象不大不小,病症尚可治療;如果脈象過大或過小,則難以治療。
真臟脈是指獨弦、獨鉤、獨毛、獨石、獨代,指下堅硬強勁,完全沒有平和緩和的樣子,臟腑之氣和病邪之氣混雜在一起,所以稱為真臟脈,見到此脈象必死。七診脈是指獨小、獨大、獨疾、獨遲,各部皆然,不是單一部位或兩個部位出現病脈。獨熱是指尺脈熱盛如火炬,獨寒是指尺脈冰冷如膚,獨陷下是指各部脈象皆陷伏無反應。真臟脈都是死兆,七診脈則仍屬於病脈。其關鍵都在於胃氣,胃主肌肉,所以說形體肌肉已衰敗,即使九候脈象調和,仍然會死亡;如果七診脈出現,而九候脈象皆從之(與七診脈象相符),則不會死亡,因為胃是五臟之本。如果出現七診的病脈,而其脈象也敗壞,則必死無疑。前篇彙集了順逆脈象,此篇專論異脈,希望讀者能貫徹其旨,以免輕率許諾治療而造成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