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方

ZHU JI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肝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1%
心經 11%
膀胱經 6%
大腸經 2%
膽經 1%
小腸經 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煮酒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溫通經絡: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的功效。煮酒方主要針對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當歸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弱症狀。煮酒方中往往還包含其他具有溫補作用的中藥材,與當歸搭配使用,可更有效地調和氣血,提升療效。

煮酒方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 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散寒的作用。煮酒方主治陽虛畏寒、腰膝痠軟、陽痿遺精等症,五加皮能補益腎陽,溫煦脾胃,有助於改善陽虛症狀。
  2.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五加皮亦具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之效。煮酒方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五加皮能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疼痛。

煮酒方中加入海風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海風藤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煮酒方本身也以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為主,加入海風藤可以加強此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麻木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2. 酒性助藥力: 海風藤藥性較緩和,以酒煎服可以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加強藥效,並更好地發揮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作用。

總而言之,海風藤加入煮酒方,可以協同酒性,增強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麻木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煮酒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煮酒方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配合酒性,增強藥效: 酒性溫熱,善於行血通絡,與川芎的功效相輔相成,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時,酒可助藥力,使藥物更易於滲透肌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煮酒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煮酒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川牛膝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川牛膝具有引藥入絡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煮酒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紅花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牛膝的加入可以促進這些藥材的藥力深入經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煮酒方中含有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

方劑中若有熱毒蘊結,或濕熱交蒸,黃芩能清熱瀉火,並能燥濕解毒,使邪氣消散。同時,黃芩也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幫助傷口癒合。

總體而言,黃芩的加入能有效地幫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煮酒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木通。木通,亦稱為「木通草」,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活血通經、利尿消腫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鹼、多酚類等,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

在煮酒方中添加木通的原因,主要是因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現象,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或不適具有較好的療效。此外,木通也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對於水腫或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另外,木通與其他藥材配伍時,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具協同作用。煮酒方的特點在於其熱性,適合寒症或虛弱體質。透過木通的加入,使方劑在調理身體的同時,也能達到解毒和排毒的效果,從而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因此,木通在煮酒方中的應用,展現了中醫藥方劑組合的智慧與複雜性。

煮酒方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濕健脾:薏苡仁性味甘淡,具利濕健脾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因濕邪困脾而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症狀。煮酒方中常加入酒性溫熱之物,容易導致脾胃受損,而薏苡仁可以起到保護脾胃,防止濕邪侵襲的作用。
  2.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對於酒後發熱、口渴、小便赤等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煮酒方中酒性辛熱,容易上火,薏苡仁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起到平衡酒性,避免酒後上火的作用。

煮酒方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舒筋活絡:木瓜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舒筋活絡、通經止痛的功效。煮酒方中加入木瓜,可以增強方劑的舒筋活絡作用,緩解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
  2. 健脾開胃:木瓜還具有健脾開胃、消食積的功效。煮酒方中加入木瓜,可以增強方劑的健脾開胃作用,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木瓜在煮酒方中起到舒筋活絡、健脾開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整體療效。

煮酒方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之功效。酒性溫熱,可助白朮之力,更能有效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乏力、脾虛溼困等症狀。
  2. 溫陽化寒:煮酒方多用於治療寒溼痹痛、脾胃虛寒等症,而白朮性溫,可溫陽化寒,緩解寒邪凝滯,配合酒性溫熱,協同作用,更能驅散寒氣,改善體質。

綜上,白朮在煮酒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健脾益氣,還能溫陽化寒,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煮酒方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煮酒方以溫熱酒性,配合蒼朮的燥濕之力,可有效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2. 解毒消腫: 蒼朮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解酒毒、消水腫。酒性溫熱,若飲酒過量易傷脾胃,導致濕熱內蘊,蒼朮可清熱解毒,平衡酒性對人體的負面影響。

因此,煮酒方中加入蒼朮,不僅能促進酒性發揮療效,更能有效緩解因飲酒過量引起的脾胃不適,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解毒消腫的綜合功效。

煮酒方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煮酒方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烏藥的溫中散寒之效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起到溫暖脾胃、驅寒止痛的作用。
  2. 助酒之力,增強療效:煮酒方以酒為引,酒性溫熱,能助藥力,加速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烏藥的辛溫之性,能與酒性相得益彰,增強酒的溫散作用,提高藥效。

煮酒方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煮酒方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虛濕困所致的各種病症,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濕邪困脾之症,達到祛濕利水、健脾和胃之效。
  2. 安神定志:茯苓亦有安神定志之效,能寧心安神,改善酒醉後頭昏腦脹、心神不寧等症狀。煮酒方中加入茯苓,能緩解酒精對神經系統的刺激,有助於酒後醒酒,安定心神,恢復精神。

煮酒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煮酒方多以辛溫藥物為主,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猛烈的作用,避免傷及脾胃,使藥力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提高藥效:甘草味甘,能增強藥物的滲透力和吸收率,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同時,甘草還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藥物毒性,提高用藥安全性。

煮酒方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酒毒: 白芍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汗 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飲酒過度引起的肝氣鬱結、脾胃虛弱、頭暈目眩等症狀。其 斂陰 功效更能幫助穩定津液,減少因酒精刺激導致的口乾舌燥、口渴等不適。
  2. 和胃止痛: 白芍兼具 緩解疼痛 的作用,對於因飲酒過度引發的胃痛、腹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之效。其 柔肝 功效更能幫助舒緩肝氣鬱結,進而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白芍在煮酒方中既能緩解酒毒,又能和胃止痛,可謂是此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煮酒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煮酒方中因酒性溫熱,容易導致燥熱,生地黃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平衡酒的溫燥之性。
  2. 滋陰潤燥: 酒性燥烈,長期飲用容易耗傷陰血,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酒精對人體的損傷,保護臟腑功能,使人體保持陰陽平衡。

煮酒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酒性辛熱,易於助長肝陽,而陳皮可疏肝理氣,調和肝脾,防止酒性過於燥熱,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2. 和中開胃:陳皮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酒後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噁心等症狀。此外,陳皮的辛香氣味,亦可減緩酒的苦澀味,令酒更易入口。

煮酒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酒性溫熱,能助半夏燥濕之力,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半夏具降逆止嘔之效,可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煮酒方中加入半夏,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導致的嘔吐。

因此,煮酒方中加入半夏,主要目的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治療痰濕阻肺、脾胃不和所致的咳嗽、胸悶、嘔吐等症。

煮酒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擅長祛風散寒,止痛。煮酒方多用於寒濕痹痛,肢體麻木,筋骨拘攣等症,而羌活的祛風散寒之性,可有效緩解寒溼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2. 通絡止痛: 羌活亦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舒筋活血,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減輕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煮酒方中加入羌活,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通絡止痛的作用。

煮酒方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寒止痛: 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煮酒方以溫熱之酒為引,配合獨活,可有效驅散寒邪,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活血通絡: 獨活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

煮酒方中含有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煮酒方主治外感風寒,症狀包括頭痛、鼻塞、發熱、無汗等,麻黃可通過發汗作用,將體內的寒邪排出,達到解表的效果。
  2. 宣肺止咳: 麻黃還能宣肺止咳,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煮酒方中麻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煮酒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煮酒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而金銀花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退熱消炎。
  2. 增強酒性:金銀花加入煮酒方後,能與酒性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有助於藥力迅速滲透,更快地達到治療效果。

煮酒方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消脹的功效。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寬胸散結的功效。

煮酒方主要用於治療胸悶、脅痛、食積脹滿等症狀,而枳殼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有助於緩解胸悶、脅痛等不適,並促進消化,消除食積脹滿。此外,枳殼也能降逆止嘔,對於伴隨嘔吐的食積脹滿症狀也有輔助療效。因此,煮酒方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煮酒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散寒: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酒性溫熱,能助防風之力,使藥力深入腠理,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2. 疏通經絡: 防風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使氣血流通,減輕風寒侵襲所致的經絡阻滯,從而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酒能活血化瘀,與防風協同作用,促進氣血運行,增強療效。

「煮酒方」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酒醒脾: 紫蘇葉性微溫,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中之效。酒性溫熱,易傷脾胃,而紫蘇葉能解酒毒,緩解酒後頭昏腦脹、噁心嘔吐等症狀,並促進脾胃運化,避免酒後脾胃不適。
  2. 行氣止痛: 紫蘇葉能行氣止痛,對於酒後胸悶、腹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煮酒方」中加入紫蘇葉,可有效緩解酒後不適,起到解酒醒脾、行氣止痛的作用。

煮酒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藥性: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健脾開胃: 木香亦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煮酒方加入木香,既能緩解酒後的不適,又能促進腸胃功能,達到改善消化、增進食慾的目的。

主治功效


煮酒方:緩解腰背疼痛的傳統中藥方劑

腰背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骨質疏鬆等。中醫認為,腰背疼痛多與腎虛、風寒濕邪有關,因此在治療上常採用補腎、祛風散寒、除濕等方法。

煮酒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腰背疼痛、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煮酒方的組成包括當歸、五加皮、海風藤、川芎、川牛膝、黃芩、木通、薏苡仁、木瓜、白朮、蒼朮、烏藥、茯苓、甘草、白芍、生地黃、陳皮、半夏、羌活、獨活、麻黃、金銀花、枳殼、防風、紫蘇葉、木香等,各味藥材的功效如下: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五加皮:**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3. **海風藤:**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消腫。
  4.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5.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6.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7.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8.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9.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10.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11.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12.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13.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14.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15.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16.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17.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18.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19.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20.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21.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2.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23.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24.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25.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26.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煮酒方各味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腰背疼痛的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5錢,五加皮5錢,海風藤5錢,川芎2錢,牛膝2錢,黃芩2錢,木通2錢,薏仁2錢,木瓜2錢,白朮1兩,蒼朮1兩,烏藥1兩,茯苓1兩,甘草1兩,寄生1兩,白芍藥3錢,生地3錢,陳皮3錢,半夏3錢,羌活3錢,獨活3錢,麻黃3錢,金銀花3錢,枳殼3錢,防風3錢,紫蘇葉1錢,木香1錢。
上為粗末,好酒1壇,將藥用絹袋盛於壇內,密封口,文武火重湯煮一時,取出去火毒,過三日飲之。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煮酒方,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二八。 組成:當歸5錢,五加皮5錢,海風藤5錢,川芎2錢,牛膝2錢,黃芩2錢,木通2錢,薏仁2錢,木瓜2錢,白朮1兩,蒼朮1兩,烏藥1兩,茯苓1兩,甘草1兩,寄生1兩,白芍藥3錢,生地3錢,陳皮3錢,半夏3錢,羌活3錢,獨活3錢,麻黃3錢,金銀花3錢,枳殼3錢,防風3錢,紫蘇葉1錢,木香1錢。 主治:白虎歷節疼痛。

煮酒方, 出處:《直指》卷四。 組成:當歸3錢6分,川芎1錢8分,蒼朮6錢,白朮9錢,白芍藥1錢5分,枳殼9分,生地黃1錢2分,半夏1錢5分,甘草9分,烏藥1錢5分,麻黃3錢,茯苓2錢半,防己1錢8分,陳皮1錢8分,木通1錢8分,薏苡仁1錢8分,五加皮1錢半,木香6分,桑寄生1錢2分,黃芩1錢8分,羌活1錢2分,獨活1錢2分,牛膝1錢8分,木瓜1錢8分,海風藤3錢,蘇葉2錢4分。 主治:腫風及白虎歷節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