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湯

SAN H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3%
肝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6%
膽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和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三和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虛頭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調和藥性: 三和湯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方劑,其組成藥物眾多,藥性也各不相同。當歸性溫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之間相互沖突,提高藥效。

因此,當歸在三和湯中的使用,不僅能起到補血活血的作用,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顯著。

三和湯的組成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三和湯多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川芎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目的。

2. 改善血瘀: 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瘀,減輕瘀血對經脈的阻滯,促進血液流通,從而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三和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鎮痛、止痙、養血和營的功效。三和湯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白芍可以緩解疼痛,調和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幫助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2. 斂陰止汗,固澀止瀉:白芍性微寒,能斂陰止汗,收斂止瀉。一些婦科疾病伴隨汗出、腹瀉等症狀,白芍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使病情得到控制。

三和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精血,滋陰潤燥: 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的功效。三和湯主治血虛津虧,燥熱便祕,熟地黃可滋陰潤燥,養血生津,使大便通暢,緩解便祕。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三和湯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偏於活血化瘀,熟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力過於偏燥,同時也使藥性更平和,提高療效。

總之,熟地黃在三和湯中起到補益精血、滋陰潤燥的作用,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

三和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三和湯中含有甘草,容易導致脾胃虛弱,而陳皮能幫助脾胃運化,避免甘草過於滋膩,使藥效更佳。
  2. 行氣消脹:陳皮氣味芳香,能行氣消脹,幫助消化吸收。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陳皮的加入可以促進氣機運行,緩解脹氣,增強藥效。

三和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三和湯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化解痰濕,利氣開胸,緩解呼吸不暢。
  2. 降逆止嘔: 半夏亦可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濕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半夏的加入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半夏在三和湯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和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腫等症,茯苓能幫助利水消腫,減輕脾胃的負擔,使水濕得以排除。
  2. 健脾益氣: 茯苓還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水濕代謝正常,從根本上解決水腫的問題。三和湯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蒼朮等也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與茯苓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三和湯中加入黃連,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瀉心火、清胃熱、燥濕止痢。三和湯常用於治療濕熱下痢,其中黃連可以清熱燥濕,抑制腸道炎症,減少水瀉。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減輕腹瀉症狀,輔助止瀉。因此,黃連在三和湯中起到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止瀉的效果。

三和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味苦寒,歸肺、膽、大腸經,能清肺熱、瀉膽火、除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泄瀉、黃疸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和湯通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腸胃病症,如急性腸炎、痢疾等。黃芩作為其中的一味藥材,能夠清熱解毒,燥濕止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改善患者的腹痛、發熱等症狀。

三和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三和湯主治濕熱下注,導致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黃柏能有效清熱除濕,改善尿路感染及炎症,達到利尿止痛的效果。
  2. 固腎止遺: 黃柏性收斂,能固腎止遺,對於因腎氣不足、濕熱下注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三和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能清瀉肝膽之火,並解熱毒,故常用於治療肝火旺盛、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熱毒瘡瘍等症。

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腹脹腹痛等症。加入梔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止痛,可以更有效地緩解溼熱對膀胱的刺激,並改善疼痛症狀,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治療效果。

三和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腹脹、噯氣等症狀,枳殼能幫助疏通肝氣,解除氣滯,從而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化積除脹:枳殼亦有消食導滯、化積除脹的功效,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三和湯中常與其他消食導滯藥物合用,例如神曲、麥芽等,共同起到消食化積的作用。

三和湯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疏散肺氣,利咽開音,對於因外感風寒、痰濁阻滯導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排膿消腫: 桔梗亦具排膿消腫之效,對於肺膿瘍、癰腫等症,可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三和湯中加入桔梗,不僅能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更能促進體內痰液、膿液排出,加速病症恢復。

三和湯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三和湯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杏仁可以疏散風寒,止咳化痰,幫助患者緩解咳嗽症狀。
  2. 潤肺止燥: 杏仁還具有潤肺止燥的功效。三和湯中常加入其他燥性藥物,例如麻黃,杏仁可以起到平衡燥性,防止藥物燥傷肺氣的作用。

因此,三和湯中加入杏仁,既可以宣肺止咳,又可以潤肺止燥,達到治療咳嗽的最佳效果。

三和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肺止咳,宣肺降氣:桑白皮味甘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桑白皮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抑制肺熱,宣肺降氣則有助於緩解氣逆咳嗽。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對於肺熱所致的痰液壅塞、胸悶氣短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桑白皮加入三和湯,是為了發揮其清熱止咳、宣肺降氣和利水消腫的作用,以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的功效。

三和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表止汗:五味子味酸性收斂,能固護脾胃,收斂汗液,用於治療氣虛自汗,特別是脾肺氣虛,容易出汗的患者。三和湯主要治療脾胃虛弱,易腹瀉,而脾虛易導致氣虛,進而導致自汗,因此加入五味子以固表止汗,改善脾胃虛弱和自汗症狀。
  2. 益氣生津:五味子能益氣生津,補益心肺,增強機體抵抗力。三和湯的主要作用爲補益脾胃,而脾胃健壯可以更好地吸收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加入五味子能起到輔助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體質。

三和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三和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後期,陰虛火旺,出現口渴咽乾、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症狀。知母能清瀉肺胃之熱,降低體內熱度,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2. 滋陰潤燥:知母兼具滋陰潤燥之效。熱病後期,患者體內陰液損耗,導致津液不足,知母能滋陰潤燥,補充津液,改善陰虛症狀,使患者體質恢復正常。

總而言之,知母在三和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有效緩解熱病後期陰虛火旺的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三和湯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三和湯主要針對熱痰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清熱化痰,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緩解肺部乾燥,減少咳嗽次數,改善呼吸道黏膜的炎症。與其他藥材配合,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增強療效。

三和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三和湯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散咽喉部位的熱毒,緩解腫痛。
  2. 配伍增效:玄參與三和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生地、丹皮等配伍使用,可增強清熱涼血的功效,並能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玄參與生地搭配,可加強清熱涼血之力,而與丹皮搭配,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

三和湯中包含白朮,乃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水濕停滯所致的腹瀉、水腫、食少便溏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三和湯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其中白朮的加入,不僅可以加強健脾益氣之功,還能起到燥濕利水,祛除水濕停滯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和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阿膠性溫,味甘,入肺、肝、腎三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三和湯本身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阿膠可增強其補血功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固本培元: 阿膠富含膠原蛋白和氨基酸,能促進細胞再生,提高機體免疫力。三和湯多用於治療慢性疾病,加入阿膠可起到固本培元、延緩衰老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康復速度。

三和湯中包含馬兜鈴,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馬兜鈴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馬兜鈴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止咳化痰:馬兜鈴亦能止咳化痰,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等症狀,馬兜鈴能起到清肺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三和湯中加入馬兜鈴,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相應的病症。

三和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三和湯中其他藥材性味較烈,甘草可以緩解其刺激性,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

2. 補益脾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三和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健脾益氣之效,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總之,甘草在三和湯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刺激、補益脾氣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三和湯

整體功效:熱化痰,滋陰降火。

主治: 咳嗽痰盛,潮熱陰虛。

三和湯是一首清熱化痰、滋陰降火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盛、潮熱陰虛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

  2. 《本草綱目》

  3. 《中藥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麻黃3兩(去節),杏仁2兩(去皮尖),甘草1兩(炙)。
上為末。
每服3錢,水半盞,煎3分,熱服,進3服。蔥粥投之,衣被蓋,汗出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和湯性味甘平,有清熱化痰、滋陰降火的功效,適合於咳嗽痰盛、潮熱陰虛的患者服用。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鼻塞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月經稀少閉經咳嗽多痰心情煩燥身體發低熱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三和湯,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四物湯合涼膈散。 主治:婦人月事不來。

三和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麻黃3兩(去節),杏仁2兩(去皮尖),甘草1兩(炙)。 主治:小兒傷寒,鼻塞聲重,痰嗽,體熱煩躁。

三和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八。 組成:橘皮2兩,厚朴2兩,檳榔2兩,白朮2兩,甘草(炙)2兩,紫蘇2兩,海金沙2兩,木通3兩。 主治:脾脹,善噦,四肢滿。

三和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當歸1錢5分,川芎5分,白芍藥1錢,熟地黃2錢,陳皮8分,制半夏8分,茯苓1錢,黃連(薑汁炒)1錢,枯芩8分,黃柏(炒)8分,山梔(炒)8分,枳殼8分,桔梗、杏仁(去皮尖)、桑白皮、五味子(去梗)、知母(去毛)、貝母(去心)、玄參、白朮(土炒)、阿膠(蛤粉炒或面炒成珠子)、馬兜鈴、甘草各等分。 主治:咳嗽痰盛,潮熱陰虛。

三和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 三和湯(《魏氏家藏方》卷五。)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組成:肉豆蔻(面裹煨)6兩,人參(去蘆)6兩,草豆蔻仁6兩,白茯苓(去皮)6兩,白豆蔻仁6兩,甘草20兩,青州棗肉3斤,陳皮2斤(去白),蒼朮2斤(去皮,銼,米泔浸1宿),厚朴3斤3兩(去皮,薑汁制炙)。主治:調理脾胃。 。 主治:調理脾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