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

ZI YIN JIANG HUO QING FEI YANG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三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6%
肝經 13%
脾經 12%
腎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0%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燥滑腸、止痛等功效。其補血作用能改善肺陰不足導致的燥熱咳嗽、口乾咽燥等症狀;涼血止血作用則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咯血、鼻衄等出血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當歸性溫和,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麥冬等滋陰藥搭配,可以緩解滋陰藥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而傷陽氣。同時,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疏散風熱、活血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能疏散風熱,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清除肺熱、滋陰潤肺。同時,川芎也能活血化瘀,幫助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氣血不足,進而達到清肺養脾的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方中以白芍滋陰降火,緩解肺熱所致的燥咳、咽痛等症,同時兼顧肝臟的疏泄功能,避免肝火上炎加重肺熱。

2. 斂陰止汗: 白芍亦有斂陰止汗的功效。肺熱傷津易導致津液外泄,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白芍入肺經,可以收斂肺氣,固護津液,緩解汗出不止的症狀。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降火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燥熱上炎導致的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滋養陰液,平衡體內陰陽。
  2. 清肺養脾: 生地黃亦能清肺熱,潤肺燥,並可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肺臟功能。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熟地黃,可以滋補腎陰,緩解肺陰不足,從而達到降火清肺的作用。
  2. 益氣養脾: 熟地黃亦能補脾益氣,脾爲後天之本,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容易出現肺陰虧虛、虛火上炎等症。熟地黃可以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爲肺陰的恢復提供物質基礎。

因此,熟地黃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發揮着滋陰補血、益氣養脾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降火、滋陰潤肺、健脾益氣的目的。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肺: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難以到達肺部,影響藥物療效。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使氣血充足,有助藥力到達肺部,發揮清肺降火之效。
  2. 固本培元,防止虛火妄動: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主要針對陰虛火旺、肺燥咳嗽等症。白朮健脾益氣,能固本培元,防止因脾虛導致的虛火妄動,進一步加強清肺降火之效。

總之,白朮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起到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肺,固本培元,防止虛火妄動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知母,能清泄肺熱,滋養肺陰,達到降火的效果。
  2. 養脾: 知母性寒,能清熱瀉火,同時也能抑制脾胃的過度亢奮,達到養脾的效果。此外,知母還能生津止渴,改善脾胃津液不足的情況,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之效。方劑中以黃柏清瀉肺熱及脾胃之火,可緩解因熱邪內盛所致的咳嗽、痰稠、口乾、舌紅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黃柏又能滋陰降火,可緩解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症狀。方劑中以黃柏配合其他滋陰藥物,起到陰陽雙補、標本兼治的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燥、乾咳、咽喉疼痛等症狀,並有助於改善因肺陰不足導致的呼吸道問題。
  2. 養血益脾:阿膠能補益氣血,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於因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體虛乏力等症狀,也具有改善作用。

因此,阿膠的加入不僅能滋陰降火,清肺潤燥,更能兼顧養血益脾,使藥效更加全面。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熱降火。對於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養陰生津,潤燥止渴,對於脾陰不足、津液虧虛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具有滋補功效。

因此,麥門冬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可起到潤肺清熱、滋陰生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熱燥咳、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也起到養護脾胃的作用。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溫脾胃: 生薑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肺脾虛弱,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生薑能溫化寒邪,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輔助清肺養脾。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藥性偏寒涼,加入生薑可以溫和藥性,避免過寒損傷脾胃,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方劑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有助於清肺熱、滋陰潤肺。
  2. 養陰益脾:天門冬亦可入脾經,具有養陰益脾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虛濕困、食慾不振、腹瀉等脾胃失調的症狀,達到養脾的效果。

因此,天門冬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扮演著滋陰潤肺、養陰益脾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清熱降火、滋陰養肺、健脾益氣的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方劑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潛陽: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降火、補腎固精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陰虛火旺、腎陰不足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補益脾腎:龜板富含膠原蛋白,能補益脾腎,改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問題,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肺部功能恢復。

因此,龜板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起着滋陰降火、補益脾腎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肺養脾、滋陰降火的功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效。針對本方劑的「降火」功效,黃芩可清肺熱、心火,並輔助滋陰降火,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
  2. 止咳化痰: 黃芩對於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狀亦有療效,可與方劑中其他清肺止咳的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2. 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因肺熱燥咳引起的乾嘔、反胃等症狀。此外,陳皮還能和胃止痛,配合其他藥材,更能有效緩解因肺熱導致的脾胃不和,進而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甘草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方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質偏寒或偏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其寒燥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傷脾胃。

二、增強療效:甘草本身具備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益氣健脾等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滋陰降火、清肺養脾的整體療效。同時,甘草可以緩解藥材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利氣止咳之效。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咳嗽等症狀,能有效清熱解毒,化解痰液,使肺氣通暢。
  2. 利水滲濕: 瓜蔞仁亦能利水滲濕,對於脾虛濕盛、水腫等症狀,也能起到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改善脾胃運化,提升身體抵抗力。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潤肺: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川貝母可有效緩解。
  2. 養陰生津: 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養陰生津作用,可滋潤肺燥,緩解因肺熱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因此,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川貝母,可有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同時滋陰生津,更好地達到滋陰降火、清肺養脾的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斂肺止咳,滋陰生津: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滋陰生津的功效。對於肺陰不足、燥熱咳嗽,或脾虛不運、津液不足等症狀,五味子能起到緩解作用,與方劑中其他清肺降火、滋陰養脾的藥材相輔相成。
  2. 益氣固精,生津止渴: 五味子還具有益氣固精、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於脾虛不運、氣陰不足導致的乏力、口渴等症狀,五味子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可針對肺熱、脾火引發的咳嗽、口乾、便祕等症狀,起到降火的作用。
  2. 抑制脾胃濕熱: 黃連能抑制脾胃濕熱,減少濕熱對肺部的影響,有助於滋陰清肺。同時,黃連還能幫助脾胃運化,改善脾虛造成的消化不良。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脾運化: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水濕代謝通暢,有助於降低肺熱,改善脾虛濕困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茯苓性平,不寒不燥,可與其他藥物相配,起到協同作用。例如,與麥冬、生地黃等滋陰藥物搭配,可增強滋陰降火的效果;與杏仁、川貝等清肺化痰藥物搭配,可增強清肺止咳的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紫菀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其可溫潤肺燥,化解痰液,對於因肺燥咳嗽、痰多黏稠、喘息等症狀,有良好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紫菀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瀉火,減輕肺熱引起的咳嗽、胸痛等症狀,並改善因肺熱引發的炎症。

因此,紫菀的加入,可協同方劑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之功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改善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與方劑中清肺降火的作用相輔相成。
  2. 引藥入肺: 桔梗能引藥入肺,提高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力更能直達肺部,發揮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是由於其具備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針對肺熱、肝火旺盛、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清熱降火的效果。
  2. 護肝利膽:梔子還具有護肝利膽的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梔子在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中,起到清熱降火、護肝利膽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達到滋陰降火、清肺養脾的功效。

主治功效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功效主治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主要具有清熱、清火、補氣、益血、潤肺、養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咳嗽、氣喘、痰多、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組成中藥

  1. 甘草:補氣、益氣、止咳化痰、潤肺。
  2. 生薑:溫中、散寒、發汗、止嘔。
  3. 白芍:平肝、止痛、養血。
  4. 白朮:健脾、補氣、化濕、止瀉。
  5. 陳皮:理氣、化痰、止咳、健脾。
  6. 川貝母:清肺、止咳、化痰。
  7.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8.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9. 阿膠:補血、滋陰、潤燥。
  10.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
  11. 龜板:滋陰、補腎、固精。
  12.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
  13. 黃連:瀉火、解毒、清熱。
  14. 黃芩:清熱、瀉火、涼血。
  15.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16.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17.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18.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19.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20. 五味子:固澀、補氣、補腎、止咳化痰。
  21.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22. 梔子:清熱、解毒、涼血。
  23. 紫菀: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24. 瓜簍仁: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

結語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是一款具有清熱、清火、補氣、益血、潤肺、養胃等作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咳嗽、氣喘、痰多、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此方劑組成中藥材種類繁多,藥性複雜,相互作用多樣,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全用,酒浸,焙乾)1兩,川芎(酒浸)5錢,白芍(酒炒)1兩,生地(酒洗,薑汁浸透,焙)1兩,熟地1兩(同上制),白朮(去梗,泔浸,土炒)2兩,南知母(去毛,酒炒)1兩,黃柏2兩(鹽、酒焙),阿膠1兩(蛤粉炒),麥冬(酒浸,去心,薑汁制透)1兩,天冬(去心)1兩(同上制),龜版2兩(酒炙透),黃芩(酒炒)1兩,陳皮(鹽水浸)1兩,大甘草(炙)5錢,瓜蔞仁(炒)1兩,貝母(去心)1兩,五味子5錢,黃連(薑汁浸炒),5錢,白茯苓(去皮)1兩,紫苑(酒洗)1兩,桔梗(去蘆)1兩,山梔(炒)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100丸,空心、臨臥用溫水送下;有痰用薑湯送下。
久瀉者不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神經性厭食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夜間盜汗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降火清肺養脾丸,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當歸(全用,酒浸,焙乾)1兩,川芎(酒浸)5錢,白芍(酒炒)1兩,生地(酒洗,薑汁浸透,焙)1兩,熟地1兩(同上制),白朮(去梗,泔浸,土炒)2兩,南知母(去毛,酒炒)1兩,黃柏2兩(鹽、酒焙),阿膠1兩(蛤粉炒),麥冬(酒浸,去心,薑汁制透)1兩,天冬(去心)1兩(同上制),龜版2兩(酒炙透),黃芩(酒炒)1兩,陳皮(鹽水浸)1兩,大甘草(炙)5錢,瓜蔞仁(炒)1兩,貝母(去心)1兩,五味子5錢,黃連(薑汁浸炒),5錢,白茯苓(去皮)1兩,紫苑(酒洗)1兩,桔梗(去蘆)1兩,山梔(炒)1兩。 主治:久痰喘嗽,胸膈痞悶,飲食少進,面黃肌瘦,或咯吐唾衄過血者,及已成未成勞疾,發熱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