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營清熱和中湯

YANG YING QING RE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心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4%
胃經 13%
大腸經 4%
腎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滋養心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有明顯療效。此方可能針對病患氣血不足,需要補血來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
  2. 活血化瘀:當歸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流通,緩解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此方若有熱毒蘊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則當歸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將熱毒帶離體外。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養血柔肝,緩和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和脾胃之功效。該方劑旨在養營清熱,和中調理,白芍的養血作用可滋養脾胃,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其柔肝作用可平息肝火,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二、配伍協同,增強療效:白芍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相配伍,能增強清熱瀉火、和中調理的作用。白芍的養血柔肝之性,可緩和黃連、黃芩等藥物的苦寒之性,避免其過寒傷脾,同時又能增強其清熱瀉火的效果。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養血止血之功效。方中運用生地黃,可清泄心火,滋養陰血,緩解熱證引起的煩躁、口渴、心悸、失眠等症狀。

其二,生地黃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如與黃連、黃芩等清熱燥濕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與麥冬、百合等滋陰潤肺藥物配合,可加強滋陰生津的作用。因此,生地黃是養營清熱和中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健脾益氣,增強消化吸收: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以白朮補脾氣,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營養不良所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進一步增強機體對營養的吸收,達到養營之效。

二、和中調脾,消除積滯: 白朮具有調和脾胃、消除積滯的功效。對於因脾胃失調、飲食不節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白朮可以起到調和脾胃、促進消化、消除積滯的作用,從而達到和中之效。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促進營養吸收,同時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熱,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提升機體免疫力。
  2. 和中調脾,安神寧心: 茯苓能和中調脾,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食慾減退等症狀。同時,茯苓具有安神寧心作用,可以改善睡眠品質,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使身心達到平衡狀態。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善於清肺熱、胃熱及膽火。方中若出現因熱邪亢盛導致的口渴、咽痛、舌苔黃膩等症狀,則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瀉火除煩,使熱邪消退,恢復正氣。

此外,黃芩亦能止瀉止痢,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有效改善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養營清熱和中的目的。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解毒的功效。對於熱邪內蘊,引起心煩失眠、口渴咽乾、小便短赤等症狀,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
  2. 和胃止嘔: 黃柏亦能抑制胃酸分泌,有助於緩解胃熱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伴有胃熱上逆者,可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因此,黃柏在養營清熱和中湯中起到清熱瀉火、和胃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熱證所致的各種症狀。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此方中可能含有較寒涼或燥熱的藥物,甘草可以調節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補虛緩急、止咳化痰等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解毒藥物相配,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疏肝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與方劑中清熱和中的目的相輔相成,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2. 調和脾胃,助消化:香附味辛,性溫,能理氣化痰,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劑中的「和中」功效相一致,使脾胃功能得到恢復。

總體而言,香附的加入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調和脾胃,與方劑中的「養營清熱和中」功效相契合,有助於改善肝脾不和、氣機鬱滯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陳皮,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化痰,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因脾胃氣滯、痰濕阻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提升患者的營養吸收能力。
  2. 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口苦口粘、胸悶氣短、痰多粘稠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藥物,達到清熱燥濕、和中健脾的效果。

總而言之,陳皮在「養營清熱和中湯」中發揮著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營養攝取,同時輔助清熱藥物,達到更佳的療效。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擅於清熱化痰,對於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燥引起的乾咳、咽喉乾燥等症狀。

因此,川貝母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化痰,更能潤肺止咳,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養營清熱和中的功效。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經,能清泄三焦實熱,並能解毒消腫,緩解熱毒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赤黃等症狀。

此外,梔子還有降血壓、抗菌消炎等作用,有助於平衡藥方中的清熱涼血功效,避免過於寒涼,更適合熱病、濕熱、肝火旺盛等症狀的患者。

養營清熱和中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養胃生津之效。此方旨在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緩解因熱邪傷陰導致的口渴、咽乾、咳嗽等症狀,麥門冬恰好能發揮此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麥門冬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共同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作用,協同增強療效。同時,麥門冬的甘潤之性可以緩解其他寒涼藥材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養營清熱和中湯 」: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主治功效:

  • **風熱鬱結:**由於風熱之邪侵襲人體,導致氣機鬱結,不通暢。
  • **頭目昏眩:**頭部發昏,頭暈目眩的感覺。
  • **咳嗽:**因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引起的、以氣道發出的聲音為主要表現的症狀。

總結:

養營清熱和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養營清熱和中的作用,可以治療風熱鬱結、頭目昏眩、咳嗽等症狀。該方劑由當歸、生地黃、白芍、白朮、茯苓、黃芩、黃柏、甘草、香附、陳皮、川貝母、梔子、麥門冬等藥物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清熱解毒、疏肝理氣、止咳化痰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白芍藥(炒)8分,生地黃(酒洗)1錢,白朮1錢,白茯苓8分,黃芩(炒)8分,黃柏(炒)7分,生甘草5分,香附(童便浸)4分,陳皮(去白)4分,貝母5分,山梔仁(炒)6分,麥門冬(去心)7分。
養陰,清熱,和中。
用水1鐘半,加生薑3片煎,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甘平,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暈眩肺氣腫咳嗽梅尼爾氏病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養營清熱和中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 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藥(炒)8分,生地黃(酒洗)1錢,白朮1錢,白茯苓8分,黃芩(炒)8分,黃柏(炒)7分,生甘草5分,香附(童便浸)4分,陳皮(去白)4分,貝母5分,山梔仁(炒)6分,麥門冬(去心)7分。 主治:養陰,清熱,和中。主治:風熱鬱結,頭目昏眩,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