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君湯

YI JU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8%
肺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0%
胃經 10%
大腸經 5%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益君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調經: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益君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作用能改善患者氣血虛弱狀態,其活血化瘀功效則能緩解經血不通、痛經等症狀。
  2. 潤燥養血:益君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皮膚乾燥、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具有潤燥養血的功效,可以滋養血脈,改善皮膚乾燥問題,使面色紅潤,恢復氣血旺盛狀態。

益君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的功效。益君湯主治肝鬱脾虛,氣血不足,白芍可以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並滋養肝血,使肝氣和暢,脾胃運化正常。
  2. 斂陰止汗,改善脾虛汗出: 白芍亦有斂陰止汗的功效,可改善脾虛所致的汗出。益君湯中加入白芍,可以幫助收斂汗液,減少汗出,進一步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氣血虛弱的症狀。

益君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功效。益君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症,生地黃可滋陰降火,緩解因陰虛所致的各種不適。
  2. 補血養血: 生地黃還具有養血生血之效。益君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生地黃可補血養血,改善因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益君湯中既可滋陰降火,又可補血養血,是治療陰虛火旺、血虛證的重要藥材。

益君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補血之要藥,能滋補腎陰,養血生精,適用於腎陰不足,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
  2. 溫腎助陽:熟地黃性溫,能溫腎助陽,有助於改善陽虛體質,對於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熟地黃在益君湯中起到滋陰補血、溫腎助陽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益君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養血之效,能增強體質,改善氣虛血虧之症。益君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諸多症狀,而人參的補氣作用,能為整體方劑的功效提供強大的支持。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益君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導致的各種疾病,而人參的扶正作用,能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使身體更有力量抵禦病邪的侵襲。

益君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中焦: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益君湯旨在補氣益血,而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氣血生化,達到補益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益君湯中多含有黃芪、黨參等補氣藥,而白朮與之搭配,可加強補氣健脾之效,並可防止單純補氣而導致氣滯血瘀或濕邪內蘊。此外,白朮還可佐以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以利水滲濕,協同治療氣虛水濕等症。

益君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益君湯主治脾腎氣虛,濕熱內蘊之證,茯苓能健脾利濕,助益脾腎運化水濕,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因脾腎氣虛、濕熱內蘊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茯苓的加入有助於益君湯整體功效的發揮,更有效地治療脾腎氣虛、濕熱內蘊之證。

益君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益君湯多用於治療陰虛肺燥、熱傷津液等病症,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熱,使肺氣得以滋潤,有助於改善咳嗽、氣喘、口乾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外,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因熱毒傷肺、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咳嗽、痰稠等症狀,麥門冬可以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益君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發熱、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梔子能夠降胃氣,止嘔吐。益君湯中加入梔子,有助於緩解因熱邪上擾、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症狀。

因此,益君湯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病發熱、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嘔吐等症狀。

益君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化痰止咳: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益君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痰濕阻肺等症,陳皮可以幫助理氣化痰,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進而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益君湯中常包含一些偏寒涼的藥物,而陳皮性溫,加入其中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的功效,增強藥效。

益君湯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備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益君湯中,甘草可協調其他藥物,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藥物互相抵觸,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 補益脾胃: 甘草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益君湯主要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甘草的補益作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益君湯中包含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斂肺,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虛久咳、痰多清稀者尤為適宜。
  2.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具有生津止渴之效,對於暑熱傷津、口渴心煩者,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此外,烏梅還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等功效,與益君湯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益君湯:滋補養陰,和血斂汗

益君湯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麥門冬,梔子,陳皮,甘草,烏梅等,具有滋補養陰,和血斂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心血不足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滋陰潤燥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以及心血不足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等症狀。

白芍:養血柔肝,鎮痛止痙

白芍性涼,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鎮痛止痙,斂陰斂汗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陰虧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人參:補氣益血,扶正固本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茯苓:健脾補腎,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腎,利水滲濕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腎虧虛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麥門冬:養陰生津,清心潤肺

麥門冬性微寒,味甘,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清心潤肺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津虧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盛火旺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滯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甘草性甘,味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等功效。常被用於調和益君湯中的各味藥材,增強其療效。

烏梅:斂汗固澀,生津止渴

烏梅性酸,味澀,歸肝、脾、肺經,具有斂汗固澀,生津止渴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盜汗,口乾舌燥等症狀。

總結

益君湯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麥門冬,梔子,陳皮,甘草,烏梅等,具有滋補養陰,和血斂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心血不足所致的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盜汗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芍藥2錢,生地黃2錢,熟地2錢,人參5分,白朮8分,茯苓8分,麥冬8分,梔子8分,陳皮8分,甘草3分,烏梅1個。
加炒米100粒,水煎成,調辰砂(水飛)5分,臨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膩礙胃之弊,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益君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當歸2錢,白芍藥2錢,生地黃2錢,熟地2錢,人參5分,白朮8分,茯苓8分,麥冬8分,梔子8分,陳皮8分,甘草3分,烏梅1個。 主治:心血少而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