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地黃湯

DANG GUI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7%
腎經 13%
肝經 11%
胃經 7%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地黃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血調經: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中以當歸為君藥,旨在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二、滋陰潤燥:當歸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相配,具有滋陰潤燥之功,可緩解因陰虛血燥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當歸地黃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補血功效:熟地黃較生地黃更能滋陰補血,且溫而不燥,適合氣虛血虧之症。熟地黃經過炮製,減少寒涼之性,更易於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增強補血功效。
  2. 避免寒涼傷脾:生地黃性寒,脾胃虛弱者服用容易造成脾胃受寒,影響消化吸收,甚至加重病情。熟地黃則溫和補益,能溫脾暖胃,不易傷脾,更適合氣虛血虧、脾胃虛弱者服用。

當歸地黃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二者搭配,可達到滋陰養血、補血活血的效果,尤其適合血虛、陰虛、氣血不足等症狀。
  2. 清熱涼血: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血熱引起的症狀,如口渴、心煩、失眠等。當歸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二者配合,可以達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效果。

當歸地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緩解血虛所致的肝陽上亢: 方中當歸、地黃滋陰補血,但補血過度容易導致肝陽上亢,出現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能夠抑制肝陽上亢,防止滋陰過度引發不良反應。
  2. 協同當歸,改善血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芍則具有養血和營、緩急止痛的功效。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當歸地黃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滋補肝腎、養血安神。基本組成包括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及當歸等藥材,而有時會根據臨床需要加入人參,其目的是強化整體的補益作用。人參作為一味名貴中藥,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在當歸地黃湯中加入人參,能夠提升方劑對體虛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對於那些因肝腎不足而同時伴有氣虛表現的患者來說,更為適用。此外,人參還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如與當歸配合可增強補血之力,與熟地黃相輔相成則能更好地滋補肝腎。總體而言,加入人參不僅使當歸地黃湯的補益範圍更加全面,也使其適應症更加廣泛,成為一款綜合調理身體機能的優質方劑。

當歸地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血生血: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當歸地黃湯以滋陰補血為主,加入白朮可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好地吸收藥物,提高補血效果,避免藥物滋膩礙脾。
  2. 防止藥物過於滋膩:當歸地黃湯以滋陰補血為主,藥性偏於滋膩,若單純使用滋陰藥物,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白朮加入後,可健脾燥濕,防止藥物過於滋膩,維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促進藥物吸收和療效的發揮。

當歸地黃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茯苓及當歸。其中,茯苓的加入有其深層意義。根據中醫理論,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安神的作用。在當歸地黃湯中,茯苓能夠輔助其他藥材調理人體陰血,並有助於改善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如失眠、多夢等。此外,由於本方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茯苓能夠通過其利水作用,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減輕腎臟負擔,從而起到保護腎臟、增強腎功能的效果。總體而言,茯苓在當歸地黃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既可補益陰血,又能調節水液代謝,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當歸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由當歸、熟地黃兩味藥物組成,用於滋補肝腎、養血調經。然而,在一些變化或加減方中可能會加入黃耆這一味藥材。黃耆性溫、味甘,歸肺、脾經,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效,在中醫臨床應用上極為廣泛。

在當歸地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目的是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因為當歸地黃湯主要針對肝腎不足、血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而黃耆能補益元氣,對於因氣虛導致的上述症狀亦有良好療效。此外,黃耆還能助長其他藥物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同且強化,特別是在治療因氣血雙虛所引起的複雜病證時,其輔助作用尤為顯著。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將黃耆加入當歸地黃湯中,能夠更好地達到調理人體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當歸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由當歸、熟地黃兩味藥材組成,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各類症狀,如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然而,在某些版本或變體中可能會加入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或調整方劑性質,黃柏便是其中一種可能添加的藥材。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在當歸地黃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因為黃柏能夠輔助主藥,增強滋陰降火的作用。對於那些由於陰虛火旺導致的症狀,例如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黃柏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清熱除煩。此外,黃柏還可以增強方劑對泌尿系統的保護作用,對於伴有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短赤、淋瀝不適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總體而言,黃柏的加入使當歸地黃湯更適合治療因肝腎陰虛而兼有濕熱內蘊的複雜病情。

當歸地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當歸地黃湯以滋陰補血為主,但若患者體內熱邪較盛,單純滋陰易導致陰寒凝滯,不利於病情恢復。知母加入其中,可起到清熱瀉火之效,平衡陰陽,避免滋陰過度。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知母與當歸、地黃等藥材配伍,可相互協調,增強藥效。知母的清熱瀉火可防止滋陰藥物過於滋膩,而當歸、地黃等滋陰藥物可緩解知母的寒涼之性,使整體藥效更加協調,療效更佳。

「當歸地黃湯」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當歸、地黃滋補陰血,易致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加入陳皮可理氣健脾,促進藥物吸收,避免滋膩礙胃。
  2. 調和藥性:陳皮味辛性溫,可調和當歸、地黃的滋膩之性,防止藥物過於滋膩,使藥效更加平和、協調。

當歸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當歸、地黃皆屬滋陰藥,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問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負擔,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
  2.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在當歸地黃湯中,甘草可以增強當歸、地黃的補血、滋陰作用,協同藥物共同達到滋陰補血、養血潤燥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地黃湯」

中藥方劑介紹

當歸地黃湯,又稱四物湯加黃耆、白朮、茯苓、陳皮,是一種具有補氣血、滋陰清熱功效的中醫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2.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3.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4.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5.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6.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7.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9.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10.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11.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12.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當歸地黃湯具有補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可治療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疾病,包括:

  • 氣血兩虛:如面色蒼白、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盜汗。
  • 陰虛火旺: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手足心熱、盜汗。
  • 月經不調:如月經延遲或閉經、月經量少或色淡、痛經。
  • 便祕:如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 盜汗:如夜間盜汗,醒後汗止,或汗出較多。
  • 咽喉腫痛:如咽喉腫痛,灼熱疼痛,伴有口乾舌燥。
  • 失眠:如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醒早醒。

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2. 脾胃虛寒者慎用。
  3. 感冒發熱時慎用。
  4. 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5. 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

總結

當歸地黃湯是中醫治療氣血兩虛、陰虛火旺的常用方劑,具有補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臨牀上,當歸地黃湯廣泛應用於治療月經不調、便祕、盜汗、咽喉腫痛、失眠等疾病,療效顯著。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歸地黃湯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不適反應。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芍藥半兩,川芎半兩,白朮半兩,染槐子半兩,黃藥子半兩,生地黃1兩,甘草1兩,茯苓(去皮)1兩,黃芩1兩,白龍骨1兩。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2.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氣喘貧血胃腸出血血尿咳血肋間神經疼痛夜間盜汗月經期間過長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牙齦出血月經淋漓不止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地黃湯, 出處:《醫學正傳》卷七引《良方》。 組成:當歸1錢,熟地黃2錢。 主治:胎痛。

當歸地黃湯, 出處:《證治匯補》卷三。 組成:四物湯加秦艽、鉤藤、天麻、防風。 主治:破傷風,營血虛者。

當歸地黃湯,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歸身1錢,白芍1錢,熟地(俱酒洗)1錢,人參1錢,甘草1錢,陳皮1錢,桂1錢。 主治:産後去血太多,肝虛脅下痛,喜人按,其氣閃動肋骨,狀若奔豚者。

當歸地黃湯,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當歸半兩,芍藥半兩,川芎半兩,白朮半兩,染槐子半兩,黃藥子半兩,生地黃1兩,甘草1兩,茯苓(去皮)1兩,黃芩1兩,白龍骨1兩。 主治:嗽血、衄血、大小便血;或婦人經侯不調,月水過多,喘嗽者。

當歸地黃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當歸1錢,熟地1錢,生地1錢,白芍(酒炒)1錢,人參5分,白朮(去蘆)1錢,茯苓(去皮)1錢,黃耆(蜜炙)1錢,黃柏(蜜水炒)8分,知母(蜜水炒)8分,陳皮8分,甘草3分。 主治:盜汗,屬氣血兩虛者。

當歸地黃湯, 出處:《杏苑》卷八。 組成:當歸1錢,白芍藥1錢,白朮1錢,蒼朮1錢,黃耆7分5厘,熟地黃2分半,橘皮2分半,甘草(炙)1分半,柴胡1分,生地黃1分5厘。 主治:脾胃虛弱,經漏鮮血,時值秋初,困倦無力,不思飲食,身熱悶亂,大便時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