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益陽湯

ZI YIN YI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7%
腎經 13%
肝經 11%
胃經 7%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功效。滋陰益陽湯以滋補陰血為主,而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滋養陰血,有助於改善陰虛導致的各種症狀。
  2. 調和陰陽,平衡氣血:滋陰益陽湯名稱即表明其藥效,旨在滋補陰陽,而當歸兼具補血和活血之效,能調和陰陽,使氣血運行通暢,進而達到滋陰益陽的功效。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熟地黃能補腎陰,並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有助於改善因陰虛所導致的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症狀。
  2. 補腎填精: 熟地黃能補腎填精,改善因腎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遺精等問題。其溫和的性質,也能緩解因腎陰不足所造成的虛寒症狀。

因此,熟地黃在滋陰益陽湯中扮演著滋陰補血、補腎填精的重要角色,幫助平衡陰陽,改善因陰虛或腎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滋陰益陽湯中包含生地黃,其原因在於生地黃性寒涼,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

此方中,生地黃主要用於滋陰降火,平衡陰陽。若患者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例如口乾舌燥、盜汗、心煩失眠等,生地黃可以滋養陰液,清熱降火,緩解上述症狀。

此外,生地黃還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滋陰益陽的效果,達到整體的治療目的。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症,白芍可滋陰降火,平肝息風,緩解肝臟的異常亢奮,使陰陽平衡。
  2. 緩解瘀血: 白芍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的消散。若方中存在血瘀阻滯的情況,白芍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寒涼性質,有助於平衡方劑中的溫燥之性。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癢之效。在滋陰益陽湯中,黃柏可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瀉火: 滋陰益陽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之證,黃柏的寒涼性質能清降虛火,避免滋陰藥過於滋膩,造成濕熱內蘊。
  2. 平衡方劑性質: 方劑中可能存在溫燥之性,如附子、肉桂等,而黃柏的寒涼性質能有效地平衡溫燥之性,使方劑寒熱適中,避免燥熱傷陰。

總而言之,黃柏在滋陰益陽湯中起到清熱瀉火、平衡方劑性質的作用,有助於更好地治療陰虛火旺之證。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善於清肺熱、降腎火,並可滋陰潤燥。滋陰益陽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燥熱內盛之症,而知母的清熱瀉火作用可有效抑制內熱,減少陰液消耗,同時滋陰潤燥,可補益受損的陰液,達到陰陽調和、整體改善的效果。

因此,知母的加入是滋陰益陽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扶正: 人參為補氣藥,具有益氣補脾、生津止渴之效。滋陰益陽湯以滋陰補陽為目的,而人參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陰陽平衡,達到滋陰益陽的效果。
  2. 協調陰陽: 人參雖屬陽藥,但其亦有滋陰作用。人參能補氣生津,使陰液充沛,從而達到陰陽協調的目的。滋陰益陽湯中加入人參,可避免單純滋陰或補陽,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陰陽: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滋陰益陽湯旨在調理陰陽失衡,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藥物,促進陰陽平衡。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從而更好地發揮滋陰益陽的功效。
  2. 扶正祛邪,協調陰陽:滋陰益陽湯多用於虛弱之症,而白朮具有扶正祛邪之功,可以增強正氣,抵抗邪氣侵襲。此外,白朮還能調和脾胃,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陰陽的協調平衡。因此,白朮的加入能更好地協調陰陽,達到滋陰益陽的目的。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中寧心: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滋陰益陽湯常用於治療陰陽失衡、氣血虧虛所致的虛勞、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同時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配伍增效:茯苓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等,共同作用,可增強補益氣血、滋陰養腎之效。茯苓的利濕作用,可以避免滋補藥物過於滋膩,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使藥效更為溫和有效。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扶正: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滋陰益陽湯多用於氣陰兩虛,或氣虛陽衰之症,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為方劑中主要的補氣藥物。
  2. 協調陰陽: 黃耆雖屬補陽藥,但其亦能補脾益氣,脾氣健運則能生化氣血,滋養陰液。因此,黃耆可協調陰陽,既補氣助陽,亦能滋陰生血,使方劑更能全面調理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助藥力滲透: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滋陰益陽湯常用於氣虛陰虧、陽氣不足的患者,陳皮可促進脾胃運化,使藥力更好地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避免滋膩: 滋陰益陽湯以滋陰補陽為目的,藥性多偏滋膩。陳皮加入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滋膩,防止藥物滯留體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

滋陰益陽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滋陰益陽湯中常包含性質較寒涼的滋陰藥物,以及性質較溫熱的益陽藥物,甘草能起到調和陰陽、平衡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2. 緩解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部分藥物可能存在的毒性,例如一些滋陰藥物可能存在較強的寒性,甘草可以緩解其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此外,甘草還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滋陰益陽湯:方劑組成及功效介紹

滋陰益陽湯

主治功效:盜汗

中藥方劑組成:

藥材性味歸經功效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生地黃苦、甘、微寒歸肝、腎經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白芍酸、微寒歸肝、脾經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黃柏苦、寒歸肺、大腸、腎經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知母苦、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補氣、益中、健脾、生津止渴、補血
白朮苦、辛、溫歸脾、胃經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肺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黃耆甘、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陳皮苦、辛、溫歸脾、肺經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滋陰益陽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益陰、固表的功效。它通常用於治療盜汗、氣虛、體弱、免疫力低下等症狀。方劑中的當歸、熟地黃、生地黃、白芍、黃柏、知母等藥材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潤燥、清熱瀉火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盜汗、氣虛等症狀。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甘草等藥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改善體質。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熟地黃1錢,生地黃1錢,白芍(酒炒)1錢,黃柏(蜜水炒)8分,知母(蜜水炒)8分,人參5分,白朮(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黃耆(蜜水炒)1錢,陳皮8分,甘草(炙)3分。
上銼1劑。
加大棗2枚,浮小麥1撮,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益陽湯具有滋陰補血、益氣固表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等症狀,不宜服用滋陰益陽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益陽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四。 組成:當歸(酒洗)1錢,熟地黃1錢,生地黃1錢,白芍(酒炒)1錢,黃柏(蜜水炒)8分,知母(蜜水炒)8分,人參5分,白朮(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黃耆(蜜水炒)1錢,陳皮8分,甘草(炙)3分。 主治:盜汗,氣血兩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