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至寶湯

ZI YIN ZHI B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8%
胃經 13%
心經 13%
肝經 12%
腎經 8%
三焦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滋陰至寶湯主要針對陰虛血少、氣血不足等症狀,而當歸補血效果顯著,能改善氣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問題。
  2. 活血化瘀:當歸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滋陰至寶湯中可能含有其他活血化瘀藥材,與當歸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陰: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滋陰至寶湯以滋陰為主,但若脾胃虛弱,則難以將藥力有效地輸送到陰分,影響藥效。白朮健脾益氣,可以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達到滋陰的效果。
  2. 配伍調和,相輔相成:滋陰至寶湯中多用滋陰清熱之藥,如生地、麥冬等,容易寒涼傷脾。白朮性溫,可以溫和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達到滋陰的目的。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滋陰至寶湯主要針對陰虛內熱、血虛津傷等症,而白芍可滋陰養血,補充因陰虛而導致的血虛之症,緩解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2. 緩解疼痛:白芍還具有鎮痛的作用,可緩解因血虛或肝氣不舒所引起的疼痛,例如頭疼、腹痛等。滋陰至寶湯中常加入白芍,有助於緩解因陰虛內熱所引起的疼痛,使整體療效更佳。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陰: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滋陰至寶湯多用於陰虛內熱證,而脾虛濕盛會影響藥物吸收,茯苓能健脾利濕,幫助藥物更好地滋陰降火,使藥力達於陰分。
  2. 利水滲濕,預防水腫:滋陰至寶湯中常含滋膩藥物,如生地、麥冬等,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脾陽虛弱、水濕內停。茯苓能利水滲濕,避免水濕內停導致水腫等副作用,保證藥物的安全性。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滋陰至寶湯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脾胃虛弱則難以吸收藥效。陳皮加入可健脾和胃,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2. 行氣化痰,防止藥物凝滯:滋陰至寶湯多以滋陰潤燥藥物組成,容易產生痰濕。陳皮能行氣化痰,防止藥物凝滯,避免藥效受阻,使藥效發揮更全面。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善於清肺熱、胃熱,並能滋陰潤燥,適用於熱病傷陰、陰虛燥熱等症狀。
  2. 配伍增效:知母與其他滋陰藥材如生地、麥冬等相配伍,可增強滋陰降火之力,更有效地改善陰虛火旺、燥熱傷津等病症。

因此,知母在滋陰至寶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清熱降火,又能滋陰潤燥,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滋陰至寶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清熱化痰: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能清肺熱,化痰止咳。滋陰至寶湯多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燥熱咳嗽,而川貝母能有效緩解肺燥、痰熱,幫助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2. 潤肺養陰:川貝母入肺經,能滋陰潤肺,緩解因陰虛所致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滋陰至寶湯以滋陰補腎為目的,川貝母的潤肺作用能更好地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滋陰養肺的功效。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滋陰至寶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而香附可以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滋陰降火、舒肝解鬱的效果。

此外,香附還能緩解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涼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之效。滋陰至寶湯多用於陰虛火旺、虛熱內蘊所致的症狀,如潮熱盜汗、口燥咽乾等,地骨皮可以有效清熱瀉火,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不僅清熱,更能滋陰潤燥,適合於陰虛內熱導致的皮膚乾燥、毛髮枯燥等症狀。滋陰至寶湯中加入地骨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滋陰潤燥、改善皮膚狀態的作用。

滋陰至寶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滋陰至寶湯多用於陰虛燥熱、肺燥咳嗽、心煩失眠等症,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熱,改善咳嗽及心煩等症狀。
  2. 養陰生津:麥門冬還具有養陰生津之效,能夠滋潤津液,改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滋陰至寶湯中常加入其他滋陰生津藥材,如生地黃、玉竹等,與麥門冬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養陰生津之效。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柴胡,看似與滋陰補虛的方劑主旨相悖,實則有其獨到之處。

柴胡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柴胡,意在疏解肝氣鬱結,使肝氣得以疏泄,避免肝氣鬱滯而影響脾胃運化,從而更好地促進陰液生成,達到滋陰的目的。

此外,柴胡還可升舉陽氣,協調陰陽,避免滋陰過度而導致陽氣虛衰,有助於整體陰陽平衡,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虛的功效。

滋陰至寶湯為一道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如咽乾舌燥、心煩失眠等。此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滋陰清熱效果的藥材,而其中加入薄荷這一成分,則是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薄荷性涼,味辛,能清頭目、疏肝解鬱,對於因陰虛而致的情緒不寧、頭暈目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其次,薄荷還能散風熱,對於因虛火上升所導致的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再者,薄荷具有一定的芳香開竅作用,能夠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增強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因此,在滋陰至寶湯中加入薄荷,不僅可以輔助改善主症,還能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調理和治療。

滋陰至寶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滋陰至寶湯以滋陰補腎為主要功效,但部分藥材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可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材對脾胃的損傷,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備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解毒調和等功效,與滋陰至寶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等,能相互協同,增強滋陰補腎、養血生津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陰至寶湯」

滋陰至寶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朮、白芍、茯苓、陳皮、知母、川貝母、香附、地骨皮、麥門冬、柴胡、薄荷、甘草等,具有滋陰補虛、益氣養血、調經止痛、清熱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身體虛弱,百病纏身,五臟勞損,七情內傷,經絡不順暢,四肢消瘦無力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
  2.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3.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4.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5.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6.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7.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8.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9. 地骨皮: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10.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11. 柴胡: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12.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13.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滋陰至寶湯中藥方劑具有滋陰補虛、益氣養血、調經止痛、清熱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身體虛弱,百病纏身,五臟勞損,七情內傷,經絡不順暢,四肢消瘦無力等症狀。其組成藥材均為天然草本植物,副作用小,長期服用也比較安全。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8分,白朮(去蘆)8分,白芍(酒炒)8分,白茯苓(去皮)8分,陳皮8分,知母8分,貝母(去心)8分,香附(童便炒)8分,地骨皮(去骨)8分,麥門冬(去心)8分,柴胡(酒炒)3分,薄荷3分,甘草3分。
調經水,滋血脈,補虛勞,扶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潤咽喉,清頭目,定心慌,安神魄,退潮熱,除骨蒸,止喘嗽,化痰涎,收盜汗,住泄瀉,開鬱氣,利胸膈,療腹痛,解煩渴,散寒熱,祛體疼。
上銼1劑。
加煨薑3片,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至寶湯是一張具有滋陰補血、調經止帶功效的中藥方劑,但由於其性質比較溫和,所以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胰臟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身體消瘦夜間盜汗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口乾口渴多痰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至寶湯,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當歸(酒洗)8分,白朮(去蘆)8分,白芍(酒炒)8分,白茯苓(去皮)8分,陳皮8分,知母8分,貝母(去心)8分,香附(童便炒)8分,地骨皮(去骨)8分,麥門冬(去心)8分,柴胡(酒炒)3分,薄荷3分,甘草3分。 主治:調經水,滋血脈,補虛勞,扶元氣,健脾胃,養心肺,潤咽喉,清頭目,定心慌,安神魄,退潮熱,除骨蒸,止喘嗽,化痰涎,收盜汗,住泄瀉,開鬱氣,利胸膈,療腹痛,解煩渴,散寒熱,祛體疼。主治: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經脈不調,肢體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