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化痰湯

ZI YIN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2%
肝經 12%
胃經 9%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調經止痛之功效。滋陰化痰湯主治陰虛肺燥、痰熱咳嗽,而當歸可以補益血氣,滋潤肺陰,改善因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喉乾燥等症狀。
  2. 活血化瘀:當歸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痰液排出。對於痰熱鬱結於肺,導致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的患者,當歸可以幫助化解痰熱,利於痰液的排泄,緩解咳嗽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在滋陰化痰湯中起到滋陰補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陰虛肺燥、痰熱咳嗽等病症。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開竅醒神: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痰濁阻滯,往往伴隨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症狀,川芎可以疏散風寒,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提高腦部供氧,緩解痰濁阻滯所致的頭昏腦脹。
  2. 行氣活血,促進痰液排出: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同時,川芎還能通經活絡,疏通氣血運行,減少痰液積聚。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滋陰化痰湯多用於肺燥津傷、痰熱咳嗽,而白芍可以滋養肝陰,緩解肝氣鬱結,有助於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2. 緩解燥熱: 白芍可以緩解肺燥熱,使陰液得以滋生,並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潤肺化痰,達到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的效果。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潤燥生津: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的作用。對於陰虛肺燥,痰液粘稠難咳的患者,熟地黃能滋補腎陰,生津潤燥,使痰液得以化解,咳嗽減輕。
  2. 佐助其他藥物,提高療效: 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更好地配合其他藥物,如麥冬、沙參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效果。同時,熟地黃還能補益氣血,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氣喘、口渴咽乾等症狀,黃柏能清肺熱、化痰濕,起到輔助滋陰化痰的作用。
  2. 抑制細菌感染: 黃柏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部分病原菌的生長,有助於減少感染,進一步促進痰液的排出,有利於肺部的恢復。

總而言之,黃柏在滋陰化痰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抑制感染,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化痰、止咳平喘的療效。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因燥熱傷肺,導致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知母可清肺熱,滋陰潤燥,使痰液變得稀薄易咳。
  2. 配伍增效: 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百合等,相互配伍,共同發揮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作用,協同增強療效。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陳皮,是為了其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效。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其辛散之性,能理氣解鬱,促進肺氣宣降,利於痰液的排出。其燥濕之性,能化解痰液中的濕邪,減少痰液的生成。此外,陳皮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效力,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滋陰化痰的作用。因此,陳皮的加入,是滋陰化痰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可以幫助患者更有效地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濕上擾、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滋陰化痰湯中加入半夏,能夠有效地化痰止咳,並輔助改善其他伴隨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滋陰化痰湯常用於治療燥熱傷肺、痰熱壅盛等症,而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能幫助體內水液代謝,減少痰液形成。
  2. 健脾益氣:茯苓還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滋陰化痰湯多用於肺陰不足、津液虧損等症,茯苓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肺陰不足的狀態,從而更好地化痰止咳。

滋陰化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滋陰化痰湯多以辛涼藥物為主,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同時也避免藥物過於辛燥,加重燥咳。

二、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能緩解一些滋陰化痰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口乾、舌燥、胃寒等。同時,甘草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陰化痰湯」,主治功效是:小孩因為陰虛痰熱,而導致尾骨疼痛。

滋陰化痰湯由十味中藥組成,分別是:甘草、白芍、半夏、陳皮、川芎、當歸、茯苓、黃柏、熟地黃、知母。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9.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10.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滋陰化痰湯各味中藥配伍使用,具有滋陰化痰、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小孩陰虛痰熱,尾骨疼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炒)、川芎、白芍(好酒炒)、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陳皮、半夏(薑炒)、白茯苓(去皮)、甘草各等分。
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上銼。
少用宮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化痰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當歸(酒炒)、川芎、白芍(好酒炒)、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陳皮、半夏(薑炒)、白茯苓(去皮)、甘草各等分。 主治:陰虛痰火所致之小兒尾骨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