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便毒」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便毒,又稱為便秘,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中醫認為,便毒是由於腸道積熱、燥結所致,主要表現為大便乾結、排便困難、腹脹、腹痛等症狀。

便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不節:飲食過於肥甘厚膩、生冷寒涼,會損傷脾胃,導致腸道積熱、燥結。
  • 情志不遂:長期情志不暢,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從而導致便秘。
  • 久病體虛:久病體虛,脾胃功能失調,也容易導致便秘。

便毒的治療,以清熱利濕、潤腸通便為主。常用中藥有大黃、芒硝、桃仁、火麻仁、郁李仁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

便毒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清淡,避免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便毒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但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甚至引發其他疾病。因此,如果出現便秘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小柴胡湯治瘰癧、乳癰、便毒、下疳及肝經之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
  • 2.《立齋外科發揮》:「_小柴胡湯_,治瘰癧乳癰,便毒下疳,及肝膽經分,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
  • 3.《外科理例》:「治瘰癧。乳癰。便毒。下疳。及肝經分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

十全大補湯

  • 1.《立齋外科發揮》:「_十全大補湯_,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癧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若血氣不足之人,結腫未成膿者,宜加枳殼、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 2.《外科理例》:「治瘡潰膿清。或不潰不斂。皆由元氣虛弱。不能營運。服此生血氣。壯脾胃。兼補諸虛。及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癧。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而不斂。若血氣不足。結腫未成膿者。加枳殼、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 3.《証治準繩‧瘍醫》:「_十全大補湯_,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癧、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若血氣不足之人,結腫未成膿者,宜加枳殼、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五苓散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葛根湯

  • 1.《方機》:「瘰癧(七寶。梅肉日投。亦可也。)便毒瘍疔之類。(以梅肉攻之。伯州散。朝五分。夕五分。酒送下。)

歸脾湯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八正散

  • 1.《証治準繩‧瘍醫》:「_八正散_,治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脈證俱實者。
  • 2.《外科樞要》:「_八正散_,治下疳便毒,小便淋瀝,脈症俱實者。

葛根加半夏湯

  • 1.《皇漢醫學》:「瘰癧(日投七寶,梅肉亦可)、便毒、瘍、疔之類(以梅肉攻之,或伯州散朝五分,夕五分,用酒送下)、疳瘡(選用七寶或梅肉之類),凡諸有膿時則加桔梗。若疼劇時則加朮附。

補中益氣湯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龍膽瀉肝湯

  • 1.《濟世全書》:「_五苓散方見中暑)八味丸方見補益)龍膽瀉肝湯方見便毒)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歸脾湯_(方見健忘)
  • 2.《古今醫統大全》:「病機與便毒所致相同,內服亦須龍膽瀉肝湯數帖,方可用外藥。
  • 3.《錢氏小兒直訣》:「_龍膽瀉肝湯_,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澀滯。
  • 4.《外科證治全書》:「_龍膽瀉肝湯_(九),治肝經濕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凡肝經有餘之證宜服之。
  • 5.《蘭臺軌範》:「_龍膽瀉肝湯_,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澀滯。

加味逍遙散

  • 1.《方劑辭典》:「加味逍遙散,治便毒下疳。血疝。服疏導攻伐之劑。不能消散。虛熱不已。口無食味。及肚腹重墜。水道澀痛。或兩胯痛。足膝無力者。(薛己)治患顛疾。歌唱無時。逾牆上屋。乃榮血迷於心胞所致。加遠志去心。桃仁去皮尖。蘇木紅花。各一錢。水一杯半煎。(得效方)

雙解散

  • 1.《仁齋直指方論》:「雙解散,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結疼痛。
  • 2.《世醫得效方》:「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絞疼痛。
  • 3.《奇效良方》:「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結疼痛。

托裡散

  • 1.《奇效良方》:「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
  • 2.《醫方集解》:「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弦洪實數,腫甚欲作膿者(脈弦洪實數,乃實熱堅滿之證,故宜下之)。
  • 3.《成方切用》:「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弦洪實數,腫甚欲作膿者。(脈弦洪實數,乃實熱堅滿之症,故宜下之。)
  • 4.《玉機微義》:「托裡散治一切惡瘡發背丁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三服消盡
  • 5.《証治準繩‧瘍醫》:「_托裡散_,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三服消盡。
▼ 展開更多

人參敗毒散

  • 1.《濟陰綱目》:「_消毒飲_,治吹乳吹癰並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藥。

復元活血湯

  • 1.《立齋外科發揮》:「_復元活血湯_,治墜墮,或打撲瘀血,流於脅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痞悶,及便毒,初起腫痛。
  • 2.《外科理例》:「治墜墮或打撲。瘀血流於脅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痞悶及便毒。初起腫痛。

桃仁承氣湯

  • 1.《外科理例》:「治傷損。瘀血停滯。腹痛發熱。或發狂。或便毒。壅腫疼痛。便秘發熱。用此通之。

透膿散

  • 1.《方劑辭典》:「透膿散,治便毒有膿未破。作痛作脹。(黴瘡)

牡蠣散

  • 1.《景岳全書》:「有按在下疳瘡條中。此瘡初起時,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後瘡出,是為一套。若便毒勢甚,腫痛熱秘,而元氣素強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一、此瘡或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

復元通氣散

  • 1.《外科心法要訣》:「_復元通氣散_,此方治乳癰、腹癰、便毒、耳痛、耳聾等證。皆由毒氣滯塞不通故耳,服之則氣通毒散。
  • 2.《外科備要》:「_復元通氣散_,治乳癰、腹癰、便毒、耳聾、諸瘡痛皆效。
  • 3.《雜病廣要》:「復元通氣散,治小腸氣,腎癰便毒,腰疼氣刺,腿膝生瘡。
  • 4.《世醫得效方》:「便毒初發用此。
  • 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瘡癤癰疽,方作焮赤,初發疼痛,及膿已潰、未潰,小腸氣、腎癰、便毒,腰痛氣刺,腿膝生瘡,及婦人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