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9)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9)
1. 痘疹
黃芩,連翹(為君),甘草,梔子,薄荷,桔梗,竹葉
上水煎服。
退火丹(八四)治痘中狂妄,神方。
滑石,硃砂(飛,各一錢),冰片(三釐)
共為細末。冷水調一分服。得睡,少時神安氣寧,痘轉紅活矣。
(陳氏)通關散(八五)通心經,降心火,利小便良方。
山梔仁,大黃(炒,各一分),木通,甘草(炙),車前子(炒),赤茯苓,人參,瞿麥,滑石(各三分),扁蓄(炒,五分),
上用水一盞,燈草十根,煎半盞。溫服。
玄參地黃湯(八六),治痘疹衄血。
玄參,生地黃,牡丹皮,梔子仁(各錢半),甘草,升麻(各半錢),白芍藥(一錢),蒲黃(炒,五分),
水一鍾,煎七分。溫服。愚謂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衝之源,勿謂但屬陽明即宜用升麻也。
(萬氏)清肺飲(八七)治肺熱喘嗽聲啞。
麥門冬,桔梗(各二錢),荊芥穗,天花粉,知母(各一錢),石菖蒲,訶子仁(各八分),
上水煎服。此當與清肺湯參用,方在後一四五。
導赤通氣散(八八)治心虛聲不揚者。
木通,生地黃,人參,麥門冬,當歸身,石菖蒲,甘草
上加燈心,水煎服。
甘桔清金散(八九)治肺熱咽痛,聲不清。
桔梗(一兩),甘草,連翹(各半兩),訶子皮(三錢),牛蒡子(炒,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葉少許同前服。
加味甘桔湯(九十)咽喉腫痛暫用。
桔梗(八分),甘草(錢二分),牛蒂子,射干(各六分),防風,玄參(各四分),
水一鍾,煎服,或加生薑一片。熱甚者,加黃芩,去防風亦可。
大如聖飲子(九一)治瘡疹痘毒攻咽嗌,腫痛熱渴,或成腫毒不消等證。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萬氏)橘皮湯(九二)行滯消痰止嘔吐。
橘皮(半去白,炒,二錢),半夏(一錢),白茯苓(錢半),
上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勻氣散(九三),行氣化滯。
木香,青皮(各五錢),山楂肉(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甘草湯調服。
前胡枳殼湯(九四)治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
前胡(一兩),枳殼,赤茯苓,甘草(炙),大黃(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此方宜量大小加減,如身溫脈微並瀉者,不可服。
薛氏曰:前症苦屬肺胃實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身熱脈實者,宜用之以疏通內臟,使邪無壅滯,則痘瘡輕而易愈也。
當歸丸(九五),治便堅三五日不通者。
當歸(半兩),紫草(三錢),黃連(錢半,炒),炙甘草(一錢),大黃(二錢半),
白話文:
痘疹
黃芩連翹湯 黃芩、連翹(作為主要藥材)、甘草、梔子、薄荷、桔梗、竹葉。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退火丹 (治療痘疹發作時精神錯亂,效果顯著的藥方) 滑石、硃砂(研磨成粉末,各一錢)、冰片(三釐)。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冷水調和後服用一分。服用後會想睡覺,稍後精神會安定,氣息平和,痘疹就會轉為紅潤有活力。
通關散 (陳氏所傳,疏通心經、降低心火、利尿的良方) 山梔仁、大黃(炒過,各一分)、木通、甘草(炙烤過)、車前子(炒過)、赤茯苓、人參、瞿麥、滑石(各三分)、扁蓄(炒過,五分)。 以上藥材用水一盞,加入燈芯草十根,煎煮至剩半盞。溫熱服用。
玄參地黃湯 (治療痘疹引起的流鼻血) 玄參、生地黃、牡丹皮、梔子仁(各一錢半)、甘草、升麻(各半錢)、白芍藥(一錢)、蒲黃(炒過,五分)。 用水一鍾,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我認為此方應該去掉升麻,以避免藥性向上衝,不應認為只要是屬於陽明經的病症就適合使用升麻。
清肺飲 (萬氏所傳,治療肺熱引起的喘息、咳嗽、聲音沙啞) 麥門冬、桔梗(各二錢)、荊芥穗、天花粉、知母(各一錢)、石菖蒲、訶子仁(各八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此方應與清肺湯一起參考使用,清肺湯的藥方在後面的第一百四十五條。
導赤通氣散 (治療心氣虛弱導致說話聲音低微) 木通、生地黃、人參、麥門冬、當歸身、石菖蒲、甘草。 以上藥材加入燈芯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甘桔清金散 (治療肺熱引起的咽喉疼痛、聲音不清) 桔梗(一兩)、甘草、連翹(各半兩)、訶子皮(三錢)、牛蒡子(炒過,七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薄荷葉一起服用。
加味甘桔湯 (暫時緩解咽喉腫痛) 桔梗(八分)、甘草(一錢二分)、牛蒡子、射干(各六分)、防風、玄參(各四分)。 用水一鍾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加入一片生薑。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黃芩,去掉防風。
大如聖飲子 (治療瘡疹痘毒侵犯咽喉,引起腫痛、口渴,或者形成腫毒不消等症狀)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過,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橘皮湯 (萬氏所傳,行氣、化痰、止嘔吐) 橘皮(去掉內部白色部分,炒過,二錢)、半夏(一錢)、白茯苓(一錢半)。 以上藥材加入生薑三片,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
勻氣散 (行氣化滯) 木香、青皮(各五錢)、山楂肉(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甘草湯調和服用。
前胡枳殼湯 (治療痰液阻塞、身體壯熱、胸中煩悶、大便乾硬、躺下就喘不過氣) 前胡(一兩)、枳殼、赤茯苓、甘草(炙烤過)、大黃(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一大盞,煎煮至剩六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此方應根據病情輕重增減藥量。如果身體發熱但脈象微弱,並且有腹瀉症狀,則不可服用此方。 薛氏認為:以上症狀多屬於肺胃實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躁口渴喜歡喝冷飲,身體發熱脈象洪實的患者,適合使用此方來疏通內臟,使邪氣不致於壅塞,這樣痘瘡就會比較輕微而容易痊癒。
當歸丸 (治療大便乾燥,三五天不通) 當歸(半兩)、紫草(三錢)、黃連(炒過,一錢半)、炙甘草(一錢)、大黃(二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