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二畫 (4)

回本書目錄

二畫 (4)

1. 二畫

丁香散,治傷寒咳逆。(活人書方)

丁香,柿蒂(各一分),甘草,良薑(各半錢)

上沸湯煮。作一服。乘熱猛吃。按。三因方同。大全良方。有人參。五味。治妊娠惡阻。又家寶方。丁香柿蒂二味。煎服治同。名順氣湯。濟生名柿蒂湯。易簡無方名。

七寶飲,治一切瘧疾。無問寒熱多少。先後連日間日。及不伏水土。山嵐瘴氣。寒熱如瘧等證。(簡易方)

厚朴(薑汁製),陳皮,甘草(炙),草果仁,常山(雞骨煮),檳榔,青皮

上等分。㕮咀。每服五錢。水半盞。酒半盞。煎取一盞。去滓。露一宿。來早又燙溫。向東服了。睡片時。忌熱物。半日。寒多加酒退水。熱多退酒加水。須熳火煎。令熱。不吐不瀉。一服即效。

七成湯,溫疫愈後。脈細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後。便作泄瀉。此命門真陽不足。宜此湯。或亦有雜證。屬實者。宜大黃丸。下之立愈。(溫疫)

破故紙(炒錘研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照常煎服。愈後更發者。宜八味丸。倍加附子。

七氣消聚散,有因積聚相攻。或疼或脹者。初用此湯。日久元氣虛。脾胃弱而脹者。參朮健脾湯。少助消導藥。(準繩方)

香附米(一錢半),青皮,蓬朮,三稜(俱醋炒),枳殼(熬炒),木香,砂仁(各一錢),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七氣湯,虛冷上氣勞氣方。(千金)痰涎積聚。心腹亦痛。不能飲食。(準繩)

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七味清脾湯,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疼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先寒後熱。寒多熱少。寒少熱多。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但寒不熱。或隔日一發。或三日五日一發者。(三因方)

厚朴(四兩薑製),青皮,半夏,良薑,烏梅(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每四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未發前。並三服。

八正散,治大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痛。唇焦血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隆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局方)如酒後恣欲而得者。則小便將出而痛。既出而癢。以此藥主之。(回春)治肝經積熱。小便淋閉不通。及一切淋病俱效。(正宗)

車前子,瞿麥,滑石,大黃(曲裹煨去曲切焙),山梔仁,萹蓄,木通,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丁香散

治療因為傷寒引起的咳嗽和氣逆。

藥材:丁香、柿蒂各一份,甘草、良薑各半錢。

用法:用滾燙的開水煎煮。一次服用,趁熱喝下。註解:這個方子和《三因方》相同。《大全良方》的版本加入了人參和五味子,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另外,《家寶方》只用丁香和柿蒂兩味藥煎服,也能達到相同效果,稱為「順氣湯」,《濟生》則稱之為「柿蒂湯」,《易簡方》則沒有此方。

七寶飲

治療各種瘧疾,不論是寒熱的程度、發作的先後、連日發作、間日發作,或是因為水土不服、山嵐瘴氣等引起的寒熱症狀,都適用。

藥材:厚朴(用薑汁炮製)、陳皮、甘草(炙烤過)、草果仁、常山(用雞骨煮過)、檳榔、青皮。

用法:將以上藥材等分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半碗、酒半碗煎煮至一碗,去渣。放置露天一晚,隔天早上加熱後向東服用,然後睡一會兒。忌吃熱性的食物,半天內需注意。寒症較重就加酒並減少水,熱症較重就減少酒並增加水。煎藥時要用文火慢煎,讓藥效充分發揮。服藥後如果沒有嘔吐或腹瀉,就表示藥效已經起作用。通常服用一次就有效。

七成湯

治療溫疫痊癒後,脈象細弱,每天黎明或半夜後出現腹瀉,這是由於命門真陽不足引起的。適用此方。如果出現其他雜症,屬於實證,應該用大黃丸來攻下,就能立即痊癒。

藥材:破故紙(炒過後搗碎成末,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子(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烤過,五分)。

用法:照常煎服。如果痊癒後又復發,應該服用八味丸,並加倍附子的用量。

七氣消聚散

針對因積聚互相攻擊導致的疼痛或脹氣,初期使用此方。如果時間久了,導致元氣虛弱、脾胃虛弱而脹氣,則應該改用參朮健脾湯,並適量搭配消導藥。

藥材:香附米(一錢半)、青皮、蓬朮、三稜(都用醋炒過)、枳殼(熬煮後炒過)、木香、砂仁(各一錢)、厚朴(用薑製)、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烤過,四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三片生薑,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七氣湯

針對虛寒引起的上氣和勞損引起的氣喘。也可用於治療痰涎堆積、心腹疼痛、無法進食的情況。

藥材: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

七味清脾湯

治療胃瘧,發作時有規律,發作前會先打呵欠,然後出現寒戰、身體顫抖、上下顎顫動,全身內外都感到寒冷,腰背痠痛。寒戰過後,全身內外又感到發熱,頭痛欲裂,口渴想喝冷水,或者胸中痰液堆積,煩躁想吐,或是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寒多熱少,熱多寒少,或寒熱交替,或只有熱沒有寒,或只有寒沒有熱,或是隔一天發作一次,或是隔三、五天發作一次。

藥材:厚朴(四兩,用薑製)、青皮、半夏、良薑、烏梅(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烤過,半兩)。

用法:每次用四錢藥材,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七分。在瘧疾發作前服用,分三次服完。

八正散

治療大小孩因心經邪熱導致的各種內熱症狀,例如咽喉乾燥、口渴想喝水、心慌、臉發熱、煩躁不安、眼睛紅腫疼痛、嘴唇乾裂出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也可用於治療小便赤澀或小便不通,以及熱淋、血淋等疾病。

註解:如果是酒後性慾過度引起的,會出現小便將出未出時疼痛,小便排出後又癢的情況,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此方也可用於治療肝經積熱導致的小便不通,以及各種淋病。

藥材:車前子、瞿麥、滑石、大黃(用麵粉包裹後烤過,去麵粉後切開烘乾)、山梔仁、萹蓄、木通、甘草(炙烤過,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