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二畫 (5)

回本書目錄

二畫 (5)

1. 二畫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潔古云因熱為腫者用此方)

八味腎氣丸,治腳氣上入小腹。不仁者。(金匱)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同上消渴)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同上婦人)治虛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千金方)

乾地黃(八兩),桂枝,附子(各一兩炮),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八味順氣散,凡中風。若內因七情。而得之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隨症治之。(濟生方)

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三錢。水一大盞。煎七分。溫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

八物湯,治大病後。血氣虛損者方。(正宗)

即於八珍湯中。去人參。加黃耆。

八珍湯,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憒。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痛等證。(薛己)治潰瘍諸症。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氣血。增進飲食。和表裡。退虛熱。為氣血俱虛之大藥也。(正宗)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即四君四物湯合方)

八解散,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感風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痠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惰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局方)

人參(去蘆),陳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藿香(去土),白朮,茯苓(各一兩),厚朴(去粗皮銼。生美汁浸炒紫色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腫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正宗)

生狼牙(一兩炙),附子(三兩炮),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九味羌活湯,治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頭痛。發熱無汗。脊強脈浮緊。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宜此發散。(同上)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蒼朮(米泔浸一錢),川芎(一錢),細辛(三分),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散劑

這個藥散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燈心草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在飯後或睡前服用。小孩子要根據身體狀況酌量減少服用。 (張元素說這個方子適用於因熱引起的腫脹。)

八味腎氣丸

這個藥丸可以治療腳氣向上蔓延到小腹,導致下肢麻木不仁的情況。(出自《金匱要略》) 還可以治療男子消渴症,表現為小便次數多、量大,喝一斗水就排一斗尿。(也是出自《金匱要略》中的消渴症) 有人問:婦女得了病,飲食正常,卻感到煩熱難以入睡,反而要靠著休息,這是怎麼回事? 醫生說:這叫做轉胞,是排不出小便的病症。這是因為膀胱的繫帶扭曲錯亂導致的。只要能順利排小便就可以治好。(出自《金匱要略》中的婦女病) 還可以治療身體虛弱、極度口渴想喝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暢等症狀。(出自《千金方》)

藥方組成: 乾地黃(八兩),桂枝、炮附子(各一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二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用酒送服十五丸,一天服用兩次。

八味順氣散

這個藥散針對中風,如果中風是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引起的,就應該調理氣機,而不是當作風邪來治療。如果是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外邪引起的,也應該先調理氣機,然後根據所感受的六氣來針對病症治療。(出自《濟生方》)

藥方組成: 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水煎煮到剩七分,溫熱服用,然後再喝一些酒幫助藥效發揮。可以間隔服用蘇合香丸。

八物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大病之後,氣血虛損的。(出自《正宗》)

這個藥方就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再加上黃耆。

八珍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脾損傷,氣血虛弱,怕冷發熱,或者煩躁口渴,或者寒熱交替神志不清,或者胸膈不暢,大便不成形,或者食慾不佳,小腹脹痛等症狀。(出自薛己) 還可以治療潰瘍等各種疾病,調和營衛,順理陰陽,滋養氣血,增進食慾,調和表裡,退虛熱,是氣血兩虛的主要藥方。(出自《正宗》)

藥方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到剩八分,在飯前服用。(這個藥方就是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合方)

八解散

這個藥散可以治療四季感受外邪引起的傷寒,表現為頭痛發熱,感受風邪多汗,還可以治療勞累過度引起的骨節痠痛、食慾不振、四肢疲倦、行走氣喘、面色萎黃、身體乏力、咳嗽發冷發熱、身體虛弱自汗、胸膈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出自《局方》)

藥方組成: 人參(去蘆)、陳皮(去白)、半夏(用湯洗七次)、炙甘草、藿香(去土)、白朮、茯苓(各一兩),厚朴(去掉粗皮切碎,用生薑汁浸泡後炒成紫色,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蔥白三寸,一起煎煮到剩七分,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九痛丸

這個藥丸可以治療各種心痛,還可以治療突然昏厥、腹部脹痛、說不出話,還可以治療多年積寒引起的疼痛,在胸部流竄的疼痛,以及寒冷引起的腫脹和上氣,還有從馬上摔下來、從車上摔下來等外傷引起的血症,以上這些病症都可以治療,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與平常一樣。(出自《正宗》)

藥方組成: 炙狼牙(一兩),炮附子(三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製成油脂狀),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用酒送服,體質強壯的人初次服用三丸,一天服用三次;體質虛弱的人服用兩丸。

九味羌活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春夏秋季,不是在當季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表現為突然受寒頭痛、發熱無汗、後背僵硬、脈象浮緊,這是足太陽膀胱經感受邪氣,應該用這個藥方發散外邪。(出自《正宗》)

藥方組成: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一錢),川芎(一錢),細辛(三分),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甘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