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惡寒
一男子,潰而惡寒,用四君子湯,加桂,倍用黃耆,大料,四劑而止。膿水尚多,投八珍湯,加桂數劑漸少。惟瘡口不合,以附子餅,及十全大補湯,每劑加炮附子五分,數劑乃去附子,又服月餘而愈。一男子,潰後畏寒,脈虛,以四君子加炮姜,四劑而愈,以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斂。
仲景云: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養血。信夫!
白話文:
一位男子,患了潰瘍,而且畏寒,醫生就用四君子湯,加入桂枝,並把黃耆的用量加倍,再加上大料,服用四劑後症狀就停止了。膿水依然很多,醫生就改用八珍湯,加入桂枝,服用幾劑後膿水逐漸減少。但潰瘍傷口沒有癒合,醫生便使用附子餅,以及十全大補湯,每一劑都加入炮附子五分,服用幾劑後便停止使用附子,又繼續服用一個多月才痊癒。
另一位男子,潰瘍癒合後畏寒,脈象虛弱,醫生用四君子湯加炮薑,服用四劑後痊癒,接著服用十全大補湯一個多月,傷口才完全癒合。
張仲景說:「脈象虛弱就代表血虛,血虛會產生寒氣,也就是陽氣不足。潰瘍腫脹,脈象虛弱,就應該用藥物來補益內臟,滋養血液。」真是說得很有道理啊!
2. 嘔逆
丹溪治一老人,年七十(云云。見兼症嘔條。)
五香白朮散,寬中和氣,滋益脾土,生肺金,進美飲食。(方見內癰門,肺癰條下。)
白話文:
丹溪為一位七十歲的長老治療時,(接下來提到的是關於併發症的嘔吐條目。)
使用了五香白朮散,這是一種能舒緩中焦、調和氣息、滋養脾臟、補益肺部、促進消化好食物的藥方。(詳細內容可見於內癰門,肺癰條目下。)
3. 禁忌
〔丹〕,五香湯,即五香連翹湯,去射干、大黃、升麻、連翹,加參、犀角。若用於腫瘍,猶可借其飛走,以攻散其毒,使不延蔓。若用於潰瘍,雖多有參耆、甘草之緩補,而走泄太多,寧不犯仲景,已有得汗復汗,得下復下,重虛之戒!可不省乎。
《精要》云:血氣聞香則行,聞臭則逆。又言:飲食調令香美,益其脾土,養其真氣。夫甘而淡者,可養脾土,若香美者,但能起火,經以熱傷脾,熱傷氣為戒。今曰益脾養氣,若施之於腫瘍者,似有暢達之理,潰瘍後用香美,恐有發濕熱,損真陰之患矣。
白話文:
「丹」方,也就是五香連翹湯,去掉射干、大黃、升麻、連翹,加入人參和犀角。如果用在腫瘤上,可以借其發散的力量,攻散毒氣,避免蔓延。如果用在潰瘍上,雖然有參、耆、甘草的緩補,但走泄太多,難道不犯仲景的戒律嗎?已經有得汗復汗、得下復下,導致重虛的教訓了,難道還不明白嗎?
《精要》說:血氣聞到香味就會順暢,聞到臭味就會逆行。又說:飲食調理得香美,可以益脾土,養真氣。甘淡可以養脾土,但香美只能生火,長期下來會熱傷脾,熱傷氣,要謹慎。現在說益脾養氣,如果用在腫瘤上,似乎有暢達的道理,潰瘍後用香美,恐怕會發濕熱,損傷真陰。
《精要》云:熱盛脈數,與漏蘆湯,單煮大黃等湯,不甚熱,脈緩弱,只投五香連翹湯。夫熱盛脈數,若腫瘍時,臟腑秘而體實者,猶可與大黃。若潰瘍後,膿血出多者,熱盛脈數,去死為近,其可下乎!緩弱之脈,古人皆以為邪毒已散,五香之飛走升散,其可用乎。
《精要》云:初成膿,宜用烙,得膿利為效,亦服神仙追毒丸,此又不能無疑者也。夫追毒丸下積取丸之毒,決無取膿之效,今用烙而得膿,若在裡之氣血壯實,則膿自出如推矣,何不以和氣活血之藥,佐參耆補劑,使膿自托出乎。
白話文:
《精要》中提到,如果病人发热严重,脉搏跳动很快,可以服用漏芦汤或单用大黄煮成的汤药。如果热度不甚强烈,脉搏缓慢无力,则只应服用五香连翘汤。热盛脉数,如果患者患有肿疡,脏腑闭塞,身体强壮,还可以服用大黄。但是如果肿疡溃烂,脓血大量流出,热盛脉数,生命垂危,就不应该再服用泻下药物了。脉搏缓慢无力,古人认为是邪气已散,而五香连翘汤具有升散的作用,是否适合服用呢?
《精要》中还说,脓疮初成时,可以用烙法治疗,脓液排出则有效,也可以服用神仙追毒丸。但这并非没有疑虑。追毒丸是用来治疗积滞的药物,并没有化脓的作用。如今用烙法排出脓液,如果病人的体内气血充实,则脓液自然会排出,如同推开一般。为什么不用和气活血的药物,配合参芪补剂,使脓液自然排出呢?
《精要》云:瘡作渴甚,急與神仙追毒丸,取下惡毒,與清膻湯、萬金散、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千金漏蘆湯,皆可選用。下利以後,渴尚未止,宜用生津補氣藥,則津液生,氣血完,渴自止矣。
夫大渴而與利藥,非明示脈症,何以知其當下?後又言下利後,渴又不止,卻用補藥,又不明言脈症,恐是但有大渴必與峻下,下後尚渴方與補藥,夫醫者治未病,如此用藥可乎?況渴屬上焦,當腫瘍時猶或可用,若潰瘍時渴,恐因血氣之虛,何以待下利後,方議其虛哉。
白話文:
《精要》中記載:瘡瘍患者口渴嚴重,應立即給予神仙追毒丸,將毒素排出體外,並可選用清膻湯、萬金散、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千金漏蘆湯等藥物治療。毒素排出後,口渴仍然未止,應使用生津補氣的藥物,這樣津液就會生成,氣血就會恢復,口渴自然就會消退。
然而,對於口渴的患者,為何要急於使用瀉藥?沒有明確指出脈症,如何得知需要下瀉?之後又說,瀉下之後,口渴仍然未止,卻要使用補藥,仍然沒有明確指出脈症,恐怕只是看到患者口渴就急於使用瀉藥,瀉下之後仍然口渴才使用補藥。醫者應該要預防疾病,這樣用藥合適嗎?況且,口渴屬於上焦的症狀,在腫瘍階段或許可以瀉下,但如果已經潰瘍,口渴可能是因為血氣虛弱所致,為何要等到瀉下之後,才考慮補虛呢?
《精要》論疽疾,咽喉口舌生瘡,歸罪於不得內托,以致熱毒衝心,與琥珀犀角膏。夫於腫瘍時用之,猶或近理,若於潰湯後用之,彼犀角、腦子之升散,寧不助病邪致虛,以速其死也耶!後有犀角散,以大黃佐黃耆,用黃耆則知其虛,用大黃又似疑其有實熱,夫瘡潰體虛,縱有舊熱,將自漸因膿血而消,何必以峻冷利動臟腑,若在秋冬,何異用刀劍耶。
《精要》論癰疽,發寒熱多汗,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連日作,或間日作,必先嘔痰,然後寒熱,寒熱解,大汗出,不可專以為有熱,亦有氣虛而得者,亦有因怒而得者,又有先感寒邪,脾氣不正而有此證者。夫氣虛者,當以補氣藥補之。因怒者,當以順氣藥和之。脾氣不正者,當以調脾藥養之。
白話文:
《精要》提到疽疾,咽喉口舌生瘡,認為是內虛無法托住邪氣,導致熱毒衝擊心臟,因此用琥珀犀角膏治療。在腫瘍階段使用或許還算合適,但如果瘡瘍已經潰爛流膿,犀角、腦子具有升散的作用,豈不是會助長病邪,耗損人體元氣,加速病情惡化嗎?後來又出現犀角散,用大黃配黃耆,用黃耆就知道是虛證,用大黃又好像懷疑有實熱,其實瘡瘍潰爛後身體虛弱,即使有舊熱,也會隨著膿血慢慢消退,何必用峻冷利藥傷害臟腑?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就如同用刀劍一樣危險。
《精要》論述癰疽,患者會發寒發熱,伴隨大量出汗,可能先寒後熱,也可能先熱後寒,或是連續發作,或是間歇發作,通常會先嘔吐痰液,之後才出現寒熱症狀,寒熱消退後,會大量出汗。不可一味認為是熱證,也有可能是氣虛導致的,也可能是由於生氣而引起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先受寒邪侵襲,脾胃氣虛失調,才出現這種症狀。對於氣虛者,應該用補氣藥物來補充元氣。對於因怒而得病者,應該用順氣藥物來調和氣血。對於脾胃氣虛者,應該用調脾藥物來調理脾胃。
今用不換金正氣散,悉是溫散瀉衛之藥,而欲以一兩人參,收拾十四兩之瀉衛可乎?若用於腫瘍時感寒邪者,猶或庶幾。彼氣虛者,因怒者,脾氣不正者,此方能兼治乎?又未知用於腫瘍耶,潰瘍耶。
《鬼遺》穴有孔慎風,仍慎再合,如再合者,為風濕邪氣,攻搏而再生膿,宜如前以通和湯藥,依次第用,不可急性,恐傷氣害人之命也。《三因》瘡瘍未合,風入,為破傷風;濕入,為破傷濕,二者害人最急,倉卒不知其因,甚難認治,癰疽、瘰癧,潰後尤宜謹之。
白話文:
現在使用不換金正氣散,藥性都偏向溫散瀉衛,但想要用一兩人參來收斂十四兩的瀉衛之藥性,可能嗎?如果用於腫瘍伴隨寒邪者,或許還有效果。但對於氣虛、因怒、脾氣不正的人,這個方子能兼治嗎?而且還不清楚是要用於腫瘍還是潰瘍。
《鬼遺》記載穴口要小心風邪,再次癒合也要小心,如果再次癒合,可能是風濕邪氣攻入導致再次化膿,應該像之前一樣使用通和湯藥,依序服用,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傷氣危及性命。《三因》指出瘡瘍未癒合,風邪入侵,就會變成破傷風;濕邪入侵,就會變成破傷濕,這兩種情況都很危急,如果一時無法辨明原因,就很難診治。癰疽、瘰癧潰爛後更要小心。
4. 追蝕膿蠹
癤之薄皮剝起,癰疽之瘡口緊細,瘰癧火針破核之後,皆可用追蝕破膿之藥。癰疽開後,瘡口再閉,宜用藥紝以通之,或用紙、或用發、或用干稻草葉,皆可塗捻紝,塗以蟾酥,硇砂、白丁香、巴豆、寒食麵之類,或用五灰膏,隨輕重塗紝用之。瘡疽腐敗,可用手法去之,或用金寶膏去之,或用雄黃、輕粉敷之,多待數日,亦自脫落。
白話文:
當癤的薄皮剝離,癰疽的傷口又緊又細,瘰癧用火針破核之後,皆可使用追蝕破膿的藥物。癰疽若已開口,傷口再次閉合,應該使用藥物來疏通,或是用紙、頭髮、或乾稻草葉來搓進藥物,並塗上蟾酥、硇砂、白丁香、巴豆、寒食麵等類似藥物,或者用五灰膏,隨著輕重來塗用。若傷口腐爛,可以用手法去除,或是使用金寶膏來去除,或是用雄黃、輕粉塗敷,等待幾天,自然會脫落。
疽破後,有蠹肉努出者,遠志末酒調塗之,則漸漸消去。如不消,用五灰膏塗之則消。癰疽久流膿水,不腐不敗,氣血不能滋養瘡口,滯毒日漸內侵,好肉而為蠹肉,膿水過處,漸成膜管,如鵝毛管而軟,其瘡口如魚嘴樣,日久不能愈,筋爛骨壞,用金寶膏,或塗或紝,或封之,一日三四次用之。不耐痛者,一日二次用之,其蠹肉、膜管消盡,以滋潤膏藥貼之。
薛新甫云:瘡瘍之症,膿成者,當辨其生熟淺深,肉死者,當驗其腐潰連脫。丹溪先生云:癰疽因積毒在臟腑,當先助胃壯氣為主,使根本堅固,而行經活血佐之,令其內消。余常治脈症虛弱者,用托裡之藥,則氣血壯而肉不死,脈症實熱者,用清熱之劑,則毒氣退而肉自生。
白話文:
膿包破掉後,如果看到有腐肉突出,可以用遠志末泡酒塗抹,慢慢就會消退。如果沒有消退,就用五灰膏塗抹,就能消掉。如果癰疽長期流膿,既不腐爛也不潰爛,氣血無法滋養傷口,毒素日益深入,就會形成腐肉,膿水流過的地方,逐漸形成像鵝毛管一樣柔軟的膜管,傷口像魚嘴一樣,久治不愈,筋骨也會腐爛。这时可以使用金寶膏,可以塗抹、敷貼或封住傷口,每天用三次,最多四次。如果疼痛難忍,一天用两次即可。等到腐肉和膜管都消退了,再用滋潤的藥膏贴敷。
薛新甫說,瘡瘍的病症,膿包形成後,要根據其生長程度和深淺來判斷。如果肉壞死,就要觀察其腐爛潰爛的程度和範圍。丹溪先生說,癰疽是因為體內臟腑積聚毒素所致,治療時要先健脾胃,壯氣血,使身體根本强健,再配合活血化瘀的藥物,使毒素從內部消退。我常在治療脈症虚弱的病人時,使用托里藥物,这样气血就能增强,肉就不会壞死;而治療脈症實熱的病人,則使用清熱藥物,这样毒气就能退去,傷口自然会愈合。
凡瘡聚於筋骨之間,肌肉之內,皆因血氣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壯其脾胃,則未成自散,已成自潰,又何死肉之有?若不大痛,或木痛,或不赤,或內膿不潰,或外肉不腐,乃氣血虛弱,宜用桑枝灸炙十全大補,加薑桂,壯其陽氣,則四畔即消,瘡頭即腐,其毒自解,又何假於針割。
若脾胃虛弱,飲食少思,用六君倍加白朮,壯其榮氣,則肌肉受毒者自活,已死者自潰,已潰者自斂。若初起或因克伐,或犯房事,以致色黯而不痛者,乃陽氣脫陷,變為陰症,急用參附湯溫補回陽,亦有可生。
白話文:
如果瘡瘍長在筋骨之間或肌肉裡面,都是因為血氣虛弱導致的。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補益脾胃,這樣即使瘡瘍還沒消退也會自己潰爛,根本不會留下死肉。如果瘡瘍不痛,或者只有木頭般的疼痛,或者不發紅,或者裡面有膿但不潰爛,或者外面肉不腐爛,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可以用桑枝灸炙十全大補湯,加入生薑和桂枝,溫補陽氣,這樣瘡瘍四周就會消退,瘡頭就會腐爛,毒素也會自行消除,根本不需要用針割。
如果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倍白朮,補益脾胃的運化功能,這樣肌肉受到毒素侵害的就會自行恢復,已經壞死的就會自己潰爛,潰爛的也會自行癒合。如果瘡瘍剛開始出現,或者因為勞累過度,或者房事過度導致面色黯淡而不疼痛,這是陽氣虧虛,轉變成陰證的表現,應該趕緊服用參附湯溫補回陽,也有可能恢復健康。
吳癢,史邦直之內,仲夏患背疽,死肉不潰,發熱痛甚,作嘔少食,口乾飲湯,脈洪大按之如無,此內真寒而外假熱,當舍時從症,先用六君加炮薑、肉桂,四劑飲食頓進,諸症頓退。又用十全大補,仍加薑桂之類,五十餘劑而死肉潰,又五十餘劑而新肉生。斯人氣血充盛,而瘡易起易斂,使醫者逆知,預為托裡,必無此患。
六合回生丹,(又名,六合奪命散。),治發背、癰疽潰爛者,有回生之妙。
鉛粉(一兩),輕粉,銀硃,雄黃,乳香(篛上炙焦),沒藥(亦炙,各二分半,共一兩一錢二分半)
白話文:
吳癢,一位名叫史邦直的人,在仲夏時患了背疽,腐肉不潰,發燒疼痛厲害,還伴隨嘔吐食慾不佳、口乾舌燥,脈象洪大,但摸起來卻好像沒有脈搏。這是內虛寒而外假熱的表現,應該根據病情的變化對症下藥。起初用六君湯加炮薑、肉桂,服用四劑後飲食胃口明顯改善,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後又用十全大補湯,也加入薑桂等藥,服用五十多劑後腐肉開始潰爛,再服五十多劑後新肉長出來。這位病人氣血充沛,瘡傷容易癒合,如果醫生能事先預知,預防內虛,就不會出現這種病症了。
六合回生丹(又稱六合奪命散),專門治療發背、癰疽潰爛,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藥方:鉛粉一兩,輕粉、銀硃、雄黃、乳香(篛上炙焦)、沒藥(亦炙)各二分半,共計一兩一錢二分半。
上六味,各擇真正好者,研為極細末,收貯。凡治其病,先煎好濃茶,將瘡洗淨,軟帛拭乾後,剖開豬腰子一枚,用藥一分,摻於豬腰子上,卻敷患處,待豬腰子上發熱如蒸,良久,取去。自此拔毒氣,減痛苦,定瘡口,出膿穢,不可手擠。第二日依前法仍敷之,第三日亦敷之,瘡勢惡甚,可敷七八九次,瘡小隻敷一次可愈。
豬腰子不發熱,勿治。又治對口瘡同前。
沁陽,焦閣老先生,曾施此方,用藥一分,敷一次則止。茶仙,施此方,加藥至參五分,敷數次,見效尤速,功多在拔其毒耳。瘡口大者,恐一個豬腰子敷之不足,可加半個。剖腰子法,不可剖脫,做兩斷,須要相連如一,大約量瘡口大小,摻藥則可,用獖豬腰子為佳。其腰子有毒,宜深埋之。
白話文:
選六味藥材,挑選品質最好的,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保存好。治療時,先煮濃茶,清洗患處,用柔軟的布擦乾,然後剖開一個豬腰子,取藥粉一份,摻在豬腰子上,敷在患處,待豬腰子發熱如蒸,時間久了,再取下。這樣可以拔出毒氣,減輕痛苦,固定瘡口,排出膿液,切記不可用手擠壓。第二天依舊用同樣方法敷藥,第三天也一樣。如果瘡勢嚴重,可以敷七八九次,如果瘡小,敷一次就能痊癒。
如果豬腰子不發熱,就不要用這個方法。治療對口瘡也用同樣的方法。
沁陽的焦閣老先生曾經使用這個方子,只用藥粉一份,敷一次就止住了。茶仙使用這個方子,加藥到三五分,敷幾次,效果更快,主要功效是拔除毒氣。如果瘡口太大,一個豬腰子可能不夠,可以加半個。剖開豬腰子的時候,不要剖斷,要連在一起,大小要根據瘡口的尺寸來定,然後摻入藥粉即可。用公豬的腰子效果更好。因為豬腰子有毒,所以要深埋處理。
若臁瘡日久不愈,用黃蠟少加好黃丹,化攤紙上,量瘡大小,裁其蠟紙炙熱,摻藥一二分,黏在蠟紙上面貼瘡,綿帛縛住,任瘡出盡惡水即愈。若患下疳,用豬腰子切作寬片,摻藥縛裹疳上,或以尖刀穿開豬腰子,納藥於內,籠套其疳亦良,羊、魚、鵝、雞、犬,鴨,及發毒菜物,俱忌之。
驪龍散,治發背、癰疽,破與不破二者之間,功能捷奏。
珍珠(五分),牛糞(十二月生用。余月燒存性),鐵鏽(各重一兩)
上研細末。以豬腦髓和好醋,調敷瘡口,三五次愈,初起者自消。凡發毒品味,忌食之。
白話文:
如果腿上的潰瘍久治不癒,可以用黃蠟加少許黃丹,混合後塗在紙上,根據潰瘍的大小裁剪蠟紙,加熱後,撒上藥粉,黏在蠟紙上貼在潰瘍處,用布包紮,讓潰瘍中的膿水流盡即可痊癒。如果患有下疳,可以用豬腰子切成片,撒上藥粉包紮在患處,或者用尖刀在豬腰子上戳個洞,把藥粉塞進去,再用豬腰子包住患處也有效。患病期間要忌食羊肉、魚肉、鵝肉、雞肉、狗肉、鴨肉,以及發毒的蔬菜。
驪龍散,能治療背部的發炎腫痛,無論是破潰還是未破潰的都可以使用,效果很快。
將珍珠五分、牛糞(十二月生的用生,其他月份的燒成灰)、鐵鏽各重一兩研磨成細粉,用豬腦髓和醋調勻後敷在患處,三到五次就能治癒,剛開始發炎的就可以自行消退。服用期間要忌食發毒的食物。
麥飯石膏,在膿潰後,圍瘡口。
麥飯石(不拘多少,炭火煅至紅,以好米醋淬之,如此煅粹十數次,研為末,重羅去粗者,取細末入乳缽,數人更遞研,五七日,如面極細,為妙),白蘞(研為細末),鹿角(不用自脫者,須用帶腦頂骨全者,卻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長,炭火燒令煙盡,研羅為末,再入乳缽,更歸研,令極細)
上用麥飯石細末(二兩),,白蘞(末二兩),,鹿角灰(四兩),最要研得極細,方有效,粗則反致甚痛,細則大能止痛、收口、排膿。(精粗之異如此。),和合,量藥未多寡,用經年好米醋,入銀石器內,熬令魚眼沸,卻旋旋入藥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攪,熬一二時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盛之,候冷以紙蓋覆,勿令著塵。
白話文:
麥飯石膏在膿瘡潰爛後,敷在傷口周圍。製作麥飯石膏需要將麥飯石煅燒成紅色,用米醋淬煉十幾次,研磨成細粉,再用乳缽反覆研磨,直到細如麵粉。白蘞也要研磨成細粉。鹿角則要選用帶有腦頂骨的完整鹿角,燒成炭後研磨成細粉。將麥飯石粉、白蘞粉和鹿角粉按照比例混合,用陳年米醋熬煮,直到稀稠合適,裝入瓷器中,蓋上紙,避免沾染灰塵。
用時先以豬蹄湯,洗去膿血,以故帛挹干,鵝翎蘸膏,塗敷四圍,凡有赤處;盡塗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未潰能令內消,已潰則排膿如湍水,逐日瘡口收斂,瘡久肌肉腐爛,筋骨出露,用舊布片塗藥貼瘡,但內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瘡勿可手觸嫩肉,亦不可口氣吹著。
合藥亦忌腋氣之人,及月經有孕婦人見之。仍可熬好米醋一大碗,收瓷器內,候逐日用藥於瘡上,久則藥干,以鵝翎點醋拂拭藥上,勿令繃也。初則一日一洗一換藥,十日後兩日一換。
古方云: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
白話文:
治療時,首先用豬蹄湯清洗傷口,去除膿血,用舊布吸乾水分,再用鵝毛蘸藥膏,塗抹在傷口周圍所有發紅的地方,只留中心一小塊,大小像銅錢一樣。如果傷口尚未潰爛,藥膏可以促進內部消散;如果已經潰爛,藥膏就能排出膿液,像湍急的流水一樣,傷口每天都會縮小。如果傷口長期存在,肌肉腐爛,筋骨暴露,可以用舊布片塗藥膏貼在傷口上,只要內膜沒有穿破,也能治癒。清洗傷口時,不要用手觸碰嫩肉,也不要讓口氣吹到傷口。
配藥時,要避免有腋臭的人和月經期間或懷孕的婦女靠近。另外,可以熬好一碗米醋,裝在瓷器裡,每次用藥後,就用鵝毛沾醋擦拭藥膏,不要讓藥膏繃緊。剛開始每天清洗一次,換一次藥,十天后每兩天換一次藥。
古方記載:麥飯石顏色黃白,像麥飯一樣,曾經用來磨東西的麥飯石效果更好。
按:麥飯石不可作磨,狀如麥飯糰,生粒點。如無此石,常以舊面家磨近齒處石,代之,取其有麥性故也。或溪中尋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鵝卵,略如握聚一團麥飯。
解毒百用膏
豬牙皂角(煨),南星(各一兩),大米(一合,炒黑),臭小粉(乾者四兩,炒焦,去火毒)
上為末,和勻,蜜水調圍。治攧撲,酒醋調圍。
劉氏貼發背癰疽,膿盡四面皮黏,恐有膿毒攻起,宜用,逼毒散,。
白話文:
麥飯石不能拿來磨,它長得像麥飯糰,表面有顆粒。如果沒有麥飯石,可以用舊磨面機靠近齒輪的地方的石頭代替,因為它也有麥子的特性。也可以到溪流裡尋找像豆子或米粒大小的白石,這就是麥飯石。這些石頭大小不一,有些像拳頭,有些像鵝卵石,有些則像握著一團麥飯。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小豆(二兩),雄黃(一兩)
上為末,水調敷。
青散子,治發背、癰疽、膿盡生肉平滿,宜用此緊瘡口、生肌。
槿花葉(盛時收,陰乾,取四兩,為末),青赤,小豆,白芨(各二兩)
上為末。臨時用槿花末三錢匕,白芨、小豆末各一錢匕,相和,新汲水調攤紙上。貼四畔,中心瘡口不用貼。
雄黃解毒散,治一切癰腫潰爛毒勢盛者,先用此藥二三次,以後用豬蹄湯。
白話文: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小豆二兩,雄黃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
青散子藥方,用於治療發背、癰疽,膿液排盡後生出肉,表面平滑,適合用於緊緊包紮傷口,促進癒合。
槿花葉(盛開時採收,陰乾,取四兩,磨成粉末),青赤,小豆,白芨各二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臨時使用時取槿花粉末三錢匕,白芨、小豆粉末各一錢匕,混合在一起,用新鮮的水調和,攤在紙上。貼在患處周圍,傷口中心不用貼。
雄黃解毒散,用於治療各種癰腫潰爛,毒性較強者,先用此藥兩三次,之後用豬蹄湯治療。
雄黃(一兩),白礬(四兩),寒水石(煅,一兩)
用滾水二三碗,乘熱入前藥一兩,洗患處。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豬蹄湯,治一切癰疽腫毒,消毒氣,去惡肉,凡瘡有口,便須用此湯洗。
香白芷(不見火),黃芩(去心),赤芍藥,露蜂房(取有蜂兒者),當歸(去蘆),羌活,生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雄黃一兩,白礬四兩,寒水石(煅燒後)一兩。
用滾水兩三碗,趁熱加入上述藥物一兩,洗患處。然後用太乙膏或神異膏敷貼。
豬蹄湯可以治療各種癰疽腫毒,具有消毒、消腫、去除壞肉的功效。凡是潰瘍有開口,就必須用豬蹄湯清洗。
香白芷(不經火烤)、黃芩(去掉心)、赤芍、露蜂房(選擇有蜂蛹的)、當歸(去掉蘆頭)、羌活、生甘草,各取等量。
上為粗末。看疽大小用藥,如疽大加料用。先將獖豬前蹄,兩雙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軟,將汁分作二次,澄去面上油花,盡下面滓肉。每次用藥一兩,投於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數沸,去滓。以故帛蘸藥湯,溫溫徐薄揩瘡上,死肉惡血隨洗而下。淨洗訖,以帛挹干,仍避風,忌人口氣吹之。
有狐臭人,並月經見行婦人,貓犬,並不許入病入房。洗瘡切勿以手觸著。洗疽之方所傳甚多,唯此方極效,其用露蜂房有理,蓋以毒驅毒也。
集香散,洗癰疽潰爛。
白芷,藿香,茅香,香附子,防風(各三錢),木香,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根據癰疽的大小決定用藥量,如果癰疽很大,就需要加藥。首先,用白水煮兩隻豬前蹄,總共一斤,煮到軟爛,將湯汁分兩次取用,去除上面的油脂和底部的雜質和肉。每次用藥一兩,放入湯汁中,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煮十幾沸,去除藥渣。用乾淨的布蘸取藥湯,溫溫的輕輕塗抹在瘡口上,壞死的肉和污血就會隨著藥湯洗掉。洗乾淨後,用布將瘡口吸乾,避風,忌諱人用嘴巴吹。
有狐臭的人,以及月經期間的婦女,以及貓狗,都不允許進入病人的房間。洗瘡口時,不要用手觸碰。治療癰疽的方子很多,但這個方子效果最好,因為它使用露蜂房,以毒攻毒。
集香散可以洗滌癰疽潰爛。
白芷、藿香、茅香、香附子、防風(各三錢)、木香、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用水三碗,煎數沸,去渣。淋洗患處。
〔薛〕,按:此方乃馨香之劑也。經云,血氣聞香則行,得臭則逆,即此意也。若瘡毒將盡,宜用之。若毒未盡,或有瘀肉,宜先用雄黃解毒散解之,後宜用此方。須用膏藥護貼,使風邪弗入,肌肉易生。大凡一有瘡口,即用膏藥貼之,至收口為度,最忌生肌之劑。
熏洗方,凡諸發及癰疽、瘰癧、臁瘡、湯燙、火燒等疾;或有別作一種,穢臭氣息不堪聞者,最是惡證;或已破未破,或小或大,皆當作急治之。可用忍冬藤一握,擂細,用無灰酒濾汁服之,以滓敷瘡四圍。用雲母膏別研,亦可剪開大口,以護其瘡之上,俟其瘡出膿,便以獖豬蹄湯等十分淨洗、久洗為妙,至一二時辰不妨。次用後藥熏之。
白話文:
製作藥劑一份,用水三碗煎煮至沸騰幾次,去除藥渣。用藥液沖洗患處。
這個方子是一種帶有香氣的藥劑。古籍記載,血氣聞到香氣就會流動,聞到臭氣就會逆行,這就是這個方子的原理。如果瘡毒快消退了,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如果毒素還沒消退,或者有瘀肉,應該先用雄黃解毒散來解毒,然後再使用這個方子。需要用膏藥保護患處,防止風寒侵入,幫助肌肉生長。總之,一旦出現瘡口,就要用膏藥貼住,直到傷口癒合為止,最忌諱使用生肌的藥物。
熏洗方,針對各種瘡瘍、癰疽、瘰癧、臁瘡、燙傷、燒傷等疾病,或者其他有惡臭氣息的疾病,無論是已經破潰或尚未破潰,無論大小,都應該及時治療。可以使用忍冬藤一握,研磨成粉,用無灰酒過濾取汁服用,將藥渣敷在瘡口周圍。另外,可以將雲母膏研磨,剪開大口,覆蓋在瘡口上,等待瘡口出膿,然後用乾淨的豬蹄湯反复清洗,時間長一些,一兩個時辰都不妨礙。之後用後藥熏洗患處。
好降真香末,楓香末
上二味於銚中攪熔,丸如彈子大。卻取香爐一枚,依爐口造紙菸筒一個,如燒龍涎香樣,慢火爇之,緊以煙筒口熏瘡上,不拘丸數,稍倦暫止。然後更熏未出膿者即出;已出膿者即干,直候生肌合口。然後止向後有赤腫去處,又再熏,大概欲屏去穢氣也。
白話文:
取降真香粉末和楓香粉末,放在小鍋裡攪拌熔化,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再取一個香爐,在香爐口處用紙製作一個煙筒,就像燒龍涎香一樣,用小火慢慢熏烤丸子,用煙筒口對著瘡口熏,丸子的數量不限,熏到稍微疲倦就暫停。然後再熏那些還沒出膿的瘡,出膿的瘡就會慢慢乾涸,直到長出新肉合攏。之後再熏那些已經消腫但還有紅腫的地方,大概是想把污濁的氣味驅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