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22)
卷之一 (22)
1. 腫瘍(十六)
五六日不散,疽頂生白粒如椒者,數日後漸生多,間有大如蜂房、蓮子者,指捺有膿血而不流,時有清水流出,微腫不突,根腳紅暈,漸漸展開,或癢痛,或不痛,或根腳暈紫赤,焮開至七八寸,疽不甚熱,此證甚重,用紫葛湯加米醋一盞淋洗,可使紅活,如法去白粒,敷老皮散,圍大鐵箍散,瘡口塗正鐵箍散,每用前法,如得根腳紅暈,收疽突,此藥力到,變重為輕。如起第一顆頂上白粒,雖有膿而紝引不透,按之猶硬,或漸不疼,便宜用火烙開透。
若根腳仍舊紫黑,瘡反陷下如牛項之皮,漸變黑色,肌骨腐潰,恍惚沉重,用拔毒乳香膏,貼四邊,仍用大鐵箍散圍,卻用豬蹄湯洗,此數項變證必多,又宜隨證調理,脈若虛弱,便用大料人參、當歸,濃湯調解毒行經之藥。凡癰疽必服萬全散,夏月用桃紅散,服以護心。若見膿之後,當以潰瘍法調理。
(按《集驗》治法,未可盡據為準繩,更當以後論為主,參酌諸方用之。)
大法腫高焮痛,脈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如內托復煎散。腫硬痛深,脈沉者邪在內也,宜下之,如黃連內疏湯、仙方活命飲、苦參丸。外無焮腫,內則便利調和者,邪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如托裡榮衛湯,白芷、升麻輩。焮痛躁煩,或咽乾作渴者,宜降火,如黃連解毒湯。
焮痛發熱,或拘急,或頭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輩,大痛或不痛者,邪氣實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如仙方活命飲。煩躁飲冷,焮痛,脈數者,邪在上也,宜清之,如清涼飲,或金銀花散。惡寒而不潰者,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如十宣散。
焮痛發熱汗多,大渴便秘,譫語者,結陽證也,宜下之,如黃連內疏湯、破棺丹輩。不作膿或熟而不潰者,虛也,宜補之,如補中益氣湯、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輩。焮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氣盛也,隔蒜灸之。腫痛或不作膿者,邪氣凝結也,宜解之,如仙方活命飲。腫痛飲冷,發熱睡語者,火也,宜清之,如清心湯,或防風通聖散加黃連。
不作膿,或不潰及不斂者,陽氣虛也,宜補之,如托裡消毒散。
潔古云: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若其脈沉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原也。其脈浮大,當先托裡,恐邪氣入內也。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甚,遏絕經絡,故發癰腫。經曰: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此因失托裡,及失疏通,又失和榮衛也。治瘡之大要,須明托裡、疏通、行榮衛三法。
托裡者,治其外之內;流通者,治其內之外;行榮衛者,治其中也。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焮赤痛甚,邪氣深於內也,故先疏通臟腑,以絕其原,(內疏黃連湯。)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行,故先托裡以防其干也,(內托復煎散。)內外之中者,外無焮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衛也,(當歸黃耆湯。
白話文:
腫瘍(十六)
五六天腫塊不消,膿瘡頂端長出像胡椒粒一樣的白點,幾天後逐漸增多,有的像蜂窩、蓮子那麼大,用手按壓有膿血但不流出,有時會有清水流出,腫脹不明显,根部周圍紅暈,逐漸擴散,有的癢痛,有的不痛,有的根部周圍呈紫紅色,紅腫範圍可達七八寸,膿瘡不太熱,這種情況很嚴重,可用紫葛湯加米醋一碗淋洗,可以使紅腫處活絡,按照同樣方法去除白點,再敷上老皮散、圍大鐵箍散,瘡口塗上正鐵箍散,每次都用上述方法,如果根部周圍出現紅暈,腫塊消退,說明藥物有效,病情會由重變輕。如果一開始頂端只長出一顆白點,雖然有膿但擠壓不出,按壓仍硬,或逐漸不痛,最好用火烙開透。
如果根部仍然紫黑,瘡口反而凹陷下去像牛頸部的皮膚一樣,逐漸變黑,肌肉骨骼腐爛,病人感到昏沉沉的,就要用拔毒乳香膏貼在瘡口四周,仍然用大鐵箍散圍繞,再用豬蹄湯清洗。這些變化多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治療方法,如果脈象虛弱,就要用大劑量人參、當歸,用濃湯調解毒藥以促進血液循環。凡是癰疽都必須服用萬全散,夏天用桃紅散,服用以保護心臟。如果見到膿液後,就要用潰瘍的治療方法。
(按《集驗》的治療方法,不能完全作為準則,更應以後面的論述為主,參考其他藥方來使用。)
一般來說,腫塊高聳紅腫疼痛,脈象浮的,邪氣在表,應該疏散表邪,例如內托復煎散。腫塊堅硬疼痛深在,脈象沉的,邪氣在裡,應該攻下邪氣,例如黃連內疏湯、仙方活命飲、苦參丸。外無紅腫,內則大小便通暢的,邪氣在經絡,應該調和營衛,例如托裡榮衛湯,白芷、升麻等藥。紅腫疼痛煩躁,或咽乾口渴的,應該瀉火,例如黃連解毒湯。
紅腫疼痛發熱,或肌肉拘緊,或頭痛的,邪氣在表,應該散邪,例如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等,疼痛劇烈或不痛的,邪氣實,可用隔蒜灸,再用解毒藥,例如仙方活命飲。煩躁口渴飲冷,紅腫疼痛,脈象數的,邪氣在上,應該清熱,例如清涼飲,或金銀花散。惡寒而不潰爛的,氣實兼寒邪,應該宣通和補益,例如十宣散。
紅腫疼痛發熱汗多,口渴便秘,神志不清的,是陽氣鬱結的證候,應該攻下,例如黃連內疏湯、破棺丹等。不形成膿液或膿液成熟而不潰爛的,是虛證,應該補益,例如補中益氣湯、八物湯、十全大補湯等。紅腫疼痛或不痛,以及麻木的,邪氣盛,可用隔蒜灸。腫痛或不形成膿液的,邪氣凝結,應該解毒,例如仙方活命飲。腫痛口渴飲冷,發熱說胡話的,是火證,應該清熱,例如清心湯,或防風通聖散加黃連。
不形成膿液,或不潰爛也不收口的,是陽氣虛,應該補益,例如托裡消毒散。
潔古說:瘡瘍是火邪的病變,必須區分內外。如果脈象沉實,應該先疏通內臟,以斷絕病根。如果脈象浮大,應該先托裡,以防邪氣深入內臟。有內外兼雜的情況,邪氣非常嚴重,阻塞經絡,所以發生癰腫。經書上說:營氣不通,逆行於肌肉組織,就產生癰腫。這是因為沒有托裡,沒有疏通,又沒有調和營衛造成的。治療瘡瘍的大原則,必須明白托裡、疏通、行榮衛三種方法。
托裡是指治療外在的內在;疏通是指治療內在的外在;行榮衛是指治療中間的病變。內在的外在,是指脈象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紅腫熱痛明顯,邪氣深在內部,所以先疏通臟腑,以斷絕病根,(內疏黃連湯)。外在的內在,是指脈象浮數,紅腫在外,症狀外顯,擔心邪氣極盛而深入內部,所以先托裡以防邪氣內侵,(內托復煎散)。內外兼雜的情況,外無紅腫熱痛,內部臟腑也通暢,知道邪氣在經絡,就應該調和營衛,(當歸黃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