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21)
卷之一 (21)
1. 腫瘍(十六)
癰疽,初發壅腫而未見膿者也。《集驗》論瘡瘍之法,其名有三:曰癤,曰癰,曰疽。癤者,初生突起,浮赤而無根腳,腫見於皮膚間,止闊一二寸,有少疼痛,數日後則微軟,薄皮剝起,始出清水,後自破膿出,如不破,用替針丸、拔毒膏貼之,膿出即愈。
癰者,初生紅腫,突起無頭,便用火針針之即散,不散針侵根腳,闊三四寸,發熱惡寒,煩渴,或不發熱,抽掣疼痛,四五日後,按之微軟,此證毒氣浮淺,春夏宜用防風敗毒散,加蔥頭、薑棗煎服,秋冬去薑棗、蔥頭,加木香。身半以上加栝蔞,身半以下宜加射干,治早者即散。
或用追毒丸、返魂丹、復元通氣散微利之。膿成用鈹針破開,或用替針丸咬開。又一等皮色不變,但略微腫,肌肉內痛,夜間痛甚,發熱惡寒,煩渴,此熱毒深,亦名為疽,謂其能傷筋脈骨髓也,日久按之,心中微軟,膿成後用火烙烙開,以決大膿,外用拔毒乳香膏貼之,宜服內托之藥。初發,急用大針於腫硬處針之則散。
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大,便覺癢痛,觸著其痛應心,此疽始發之兆也。急用火針於白粒上針開,或誤觸破,或入湯,便覺微赤腫痛,三四日後不散,根腳赤暈展開,須詳看之,方見其暈闊狹,如闊四五寸左右,渾身發壯熱,微渴,瘡上亦熱,此疽也。
用火針於初起白粒上,刺入一寸余,徑寸之間,四邊刺四處,便用四味紫葛湯淋洗,一日夜共五六次洗之,洗了以軟帛拭乾,看疽上或有漸生白粒,如黍米或多或少,可用銀篦兒挑去,勿令見血,或有少血亦不妨,不見血尤妙。卻用老皮散敷之,用涼水調大鐵箍散圍貼,卻留瘡口,瘡口處,用水調正鐵箍散貼之,未可用膏藥。
如再要洗,須先去圍藥令淨,然後洗之,一次洗,一次點檢,疽上漸生白粒,有則如前挑之,六七日瘡頭無數如蜂房,膿不肯出,仍淋洗、圍貼,冬月用五香連翹湯,大黃一味隨虛實加減;夏秋用黃連羌活散,春末夏初用防風敗毒散,加蔥白、棗煎服,秋去之加木香。若形氣實,脈洪滑有力,痛腫焮開,壯熱便閉,於五利大黃湯、漏蘆湯、返魂丹、追毒丸、復元通氣散,選一藥以通利之。若大便潤,便止藥,四十歲以前可用之,虛弱年老之人,雖有便閉之證,須慎之勿令過也。
瘡熱暈赤焮開圍貼,如赤暈收斂,卻再換鐵箍散,不及用火針,證七八日後,中間初起白粒處,此竅已潰通內大膿,可用皮紙捻小紙紝,捻入竅中令透,漸漸流出,可不用針砭。如要膿透,必以大針刺開,或周圍四五處,其竅四邊如蜂房處,膿不肯出,用正鐵箍散香油調貼。
一證初生白粒,誤觸後,便覺情懷不舒暢,背上沉重,如負五七斤米樣,身體煩疼,胸膈痞悶而躁,飲食無味,怕聞食氣,所謂外如麻,里如瓜者,疽毒深惡,內連腑臟也。三五日內,皆可用烙,於中間左右上下,令毒氣通暢後,膿從諸竅而出。
白話文:
腫瘤(十六)
癰疽,是指最初發病時腫脹但還沒有化膿的病症。《集驗方》討論瘡瘍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三類:癤、癰、疽。
癤,最初長出來時像小包一樣突起,表面發紅且沒有根部,腫脹侷限於皮膚之間,大約一兩寸寬,會有些微疼痛。幾天後,腫脹會稍微變軟,表皮會剝落,開始流出清澈的液體,然後會自行破潰流膿。如果沒有自行破潰,可以用替針丸或拔毒膏貼敷,等膿液流出就會痊癒。
癰,最初長出來時是紅腫,突起且沒有膿頭。此時可以用火針刺一下,腫脹就會消散。如果沒有消散,就用針刺入根部,腫脹會擴大到三四寸寬,會發燒怕冷、口渴煩躁,或者不發燒,但會有抽痛。四五天後,按壓會感覺稍微變軟。這種情況是毒氣浮在表面,春夏時節應該用防風敗毒散,加上蔥頭、生薑、紅棗一起煎服。秋冬時節則去掉生薑、紅棗、蔥頭,加入木香。如果腫脹在上半身,可以加入栝蔞;如果腫脹在下半身,則應該加入射干。如果及早治療,腫脹就會消散。
或者可以使用追毒丸、返魂丹、復元通氣散等藥物稍微通利大便。等膿液形成後,可以用鈹針切開,或者用替針丸咬開。還有一種情況是皮膚顏色不變,只是稍微有些腫脹,肌肉內部疼痛,晚上疼痛更加劇烈,會發燒怕冷、口渴煩躁,這種情況是熱毒深入,也稱之為疽,表示它會損傷筋脈和骨髓。時間久了,按壓會感覺內部稍微變軟,等膿液形成後,可以用火烙燒開,使膿液順利排出,外部再用拔毒乳香膏貼敷,同時應該服用內服藥來扶正。初發時,應該立即用大針在腫脹堅硬的地方刺入,腫脹就會消散。
疽,最初長出來時是像小米一樣大的白色小點,會感覺到癢痛,觸摸時疼痛會直達心裡,這是疽開始發作的徵兆。應該立即用火針在白色小點上刺開,或者不小心碰破了,或者碰到熱水,會感覺到微微發紅腫痛。三四天後,如果腫脹沒有消散,根部會出現紅暈並擴散開來,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到紅暈的寬窄。如果紅暈擴散到四五寸左右,全身會發高燒,稍微口渴,瘡口處也會發熱,這就是疽。
用火針在最初的白色小點上刺入一寸多深,在周圍一寸的範圍內,再向四邊刺四個點。然後用四味紫葛湯淋洗,一天一夜總共洗五六次。洗完後用柔軟的布擦乾。觀察疽上面是否又長出白色小點,像黍米一樣,數量可能多也可能少。可以用銀篦子挑去,不要讓它出血,或者稍微出血也沒關係,不見血最好。然後用老皮散敷上,用涼水調和的大鐵箍散圍繞瘡口貼敷,要留出瘡口,瘡口處用水調和正鐵箍散貼敷,暫時不要用膏藥。
如果還要清洗,必須先去除周圍的藥,清洗乾淨。每次清洗都要檢查,疽上如果又長出白色小點,就按照之前的方法挑去。六七天後,瘡口處會出現像蜂巢一樣的許多孔洞,但膿液不肯流出來,仍然需要淋洗、圍貼。冬天用五香連翹湯,大黃則根據身體虛實情況加減。夏秋則用黃連羌活散,春夏交際則用防風敗毒散,加上蔥白、紅棗一起煎服,秋季則去掉蔥白,加上木香。如果身體強壯,脈搏洪大有力,疼痛腫脹發紅,高燒並且便秘,可以使用五利大黃湯、漏蘆湯、返魂丹、追毒丸、復元通氣散等藥物中的一種來通利大便。如果大便通暢,就應該停止用藥。四十歲以前的人可以使用這些藥物,身體虛弱年老的人,即使有便秘的情況,也應該謹慎使用,不能過度使用。
瘡口紅腫發熱,紅暈擴散,要圍繞貼敷,等紅暈收縮,再更換鐵箍散。如果不需要用火針,病情到了七八天後,中間最初長出白色小點的地方,這個孔竅已經潰破,膿液會從內部流出來,可以用皮紙捲成小紙捻,插入孔竅中使其通透,膿液就會慢慢流出,可以不用針刺。如果想要膿液徹底排出,就必須用大針刺開,或者在周圍四五個地方刺開,如果這些孔竅周圍像蜂巢一樣,膿液不肯流出,可以用正鐵箍散用香油調和後貼敷。
還有一種情況是,最初長出白色小點,不小心碰破後,會感覺心情不舒暢,背部沉重,像背了五七斤米一樣,身體煩躁疼痛,胸口憋悶而焦躁,吃東西沒有味道,害怕聞到食物的氣味,這就是所謂的“外如麻,里如瓜”,疽毒深入,已經連累到了內臟。三五天內,都可以用火烙來治療,在中間左右上下燒烙,使毒氣通暢,然後膿液就會從各個孔竅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