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癰瘍雖已成膿,由於氣血不足,無力排膿外出,故瘡面不易潰破,治宜益氣潰堅排膿。
方中黃耆一味,生用能氣托毒排膿,炙用則只能補氣,無托毒之力,且反有助火益毒之弊,故方中黃耆必須生用,重用生黃耆益氣托毒排膿為君
輔以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山甲、皂刺消散通透,軟堅穿潰,共為臣藥;黃酒通經行瘀,以助藥勢為佐使。
諸藥合用,共奏托毒潰膿之功。膿由氣血不調,鬱熱腐化而成,因此癰疽等症的出膿,可使毒氣隨膿外泄,它和傷寒表證從汗解,腑證從下解,有著相同的道理。
倘或正氣不足,不但不能托毒化膿,而且有膿亦不能速潰,即用刀針決之。潰後膿亦清稀,流而不暢,仍需托里之劑,方得膿稠出。
所以凡是癰疽瘡瘍在膿成不易外潰或不能化毒成膿,消之不可,開刀又不適宜的情況下,運用本方,最為確當。
諸痛瘡及貼骨癰不破者。癰瘍正虛,不能托毒。症見成膿難潰,漫腫無頭,或酸脹熱痛,舌紅苔黃,脈虛數。
現代用於:軟組織化膿性感染,見瘡成,膿成,但未能潰穿,舌淡,苔白,脈虛弱者。
傳統服藥法
水煎服,或加黃酒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透膿散, 出處:《瑞竹堂方》卷五。 組成:蛾口繭(用出了蛾兒繭)1個。 主治:諸痛瘡及貼骨癰不破者。
透膿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黃耆4錢,山甲(炒,末)1錢,川芎3錢,當歸2錢,皂角針1錢5分。 主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
透膿散, 出處:《醫學心悟》卷六。 組成:黃耆4錢,皂刺1錢,白芷1錢,川芎1錢,牛蒡子1錢,穿山甲(炒,研)1錢,金銀花5分,當歸5分。 主治:癰毒內已成膿,不穿破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