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季節脾弱胃強,5種策略讓你輕鬆應付脾胃病!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7-30 首次發表:

夏天時出現脾胃病是常態,不少人在夏季常常感到肚子餓,但是吃了一點就開始脹氣,脾胃不舒服,這就是「脾弱胃強」的主要現象!

從大量經絡數據中發現,夏天「脾經弱」、「胃經強」成為一種常態,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印證。此時只要順勢調整經絡與臟腑,中醫養生就會變得清楚且簡單!

本文下提出中醫面對「脾弱胃強」的5種常用策略,讓你在整個炎熱夏季輕鬆應付脾胃病。

炎夏季節容易出現脾胃疾病

傳統中醫認為,夏天是脾胃最脆弱的時候,因為基於中醫理論來看,夏天本來就具備幾種傷害脾胃的條件,主要原因有3:

  1. 喝冰水、吹冷氣:在炎熱的夏天,多數人並不會想喝熱水,一喝冰水就傷脾胃。一出門全身都是汗,看到哪裡有冷氣就往哪裡鑽,待在冷氣房卻都穿著迷你裙、短褲、露腰的衣服,晚上睡覺時肚子、大腿經常露出來,寒冷之氣不斷侵襲腹部也會傷害脾胃。
  2. 夏天濕氣重:夏天雖然炎熱,但是卻伴隨嚴重濕氣,而脾胃的特性是「喜燥惡濕」,因此夏天濕氣重,脾胃狀態就不好。
  3. 夏天炎熱:從大量經絡數據觀察,天氣愈熱時,體內的陽明經(大腸經、胃經)能量愈強,體內火氣愈大。

脾經弱、胃經強是夏季常態經絡現象

在中醫辨證法裡有討論到「脾弱胃強」的概念,這指胃腐熟水谷功能過於旺盛,脾臟運化功能減弱,導致使出現「胃熱脾虛」的證候,常常是因為吃喝過多油膩、腹中蟲積或中焦熱結所造成,這是透過生活飲食習慣就會出現的一種證候。

然而,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發現,多數人到了夏天會自然出現脾弱胃強,這是從經絡的角度來看的。

從下圖可以看出,每年到了4-8月大家的脾經確實出現明顯虛證,而長年虛弱的胃經能量卻開始變強,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印證這種現象

脾經弱胃經強能量趨勢
每年4-8月期間,體內經絡出現脾弱胃強的現象

依照傳統中醫理論,脾經與胃經互為表裡關係,代表這兩個經絡相互影響的力道很強。如果一個人脾經的能量很弱,胃經的能量很強,表裡經絡的能量差異性太大,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各種胃腸不舒服的症狀。

可以從下面這張經絡圖清楚看出,脾經虛證、胃經實證的樣貌,從出現的機率顯示也可以清楚看出,就是出現在炎熱的夏季,由是6-8月最嚴重。

脾弱胃強的經絡型態,高機率出現在炎熱夏季
脾弱胃強的經絡型態,高機率出現在炎熱夏季

在雲端中醫經絡檢測進階版中有一個非常神奇且有效的圖表稱之為「表裡雷達圖」,它會自動計算這表裡經絡的能量差異性,只要一看這張圖就可以快速看出又從哪裡下手養生!以下圖為例,可以看到脾經虛證、胃經實證,所以表裡雷達圖就出現明顯異常!

脾弱胃強雷達圖
透過表裡經絡雷達圖可以清楚看出脾弱胃強現象

從這些數據都可以清楚看出,在炎熱夏季明顯會出現脾胃的不平衡,證明所謂的「脾弱胃強」現象

面對脾弱胃強的5種對應方案

然而,所謂的「脾弱胃強」經絡現象通常不會單一存在,而是會呼朋引伴,成為一組經絡型態。炎夏季節最常見的經絡現象,就是雲端中醫常說的「鐵三角」經絡現象,而脾弱胃強是其中一種變化形態。

脾弱胃強基本型態
面對春夏季節中,脾弱胃強的基本經絡型態

既然在夏天出現脾胃病是常態,只要針對這張鐵三角圖及其變化型加以順勢破解,就可以順利改善脾胃不舒服現象,在此提出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1. 補脾經、瀉胃經,調和表裡關係

脾經與胃經在五行上都屬土,脾屬於陰臟,胃屬於陽腑,具有表裡關係。既然在夏天裡「脾弱胃強」,喜歡推拿的人可以運用補法按摩脾經、運用瀉法按摩胃經。由於針灸瀉法的效果很快,可以運用瀉法針刺胃經,運用灸法補脾經,這是調整表裡經絡不平衡最快的方法。

一般人若不懂推拿或針灸的補瀉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熱水泡腳按摩或拍打脾經,而在胃經刮痧,這也可以達到效果。由於脾胃就是位於腹部,因此直接按摩腹部是改善脾胃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可參考以下影片。

從夏天的經絡圖上也可以清楚看到,膽經與胃經經常會在夏天一起出現實證。然而,肝經、膽經與脾經都有通過肋間部位,因此如果能夠經常用手搓揉這個部位就可以改善脾胃病,只要用手掌在下圖中的紅色圈圈部位反覆摩擦至局部發熱,就可以達著調整脾胃效果。

鐵三角與肋間
經常用手搓揉肋間也可以改善脾胃病

雲端中醫某會員J先生在2020年夏天就是出現這種經絡型態,由於他已經觀察這種經絡型態多年,他說每次只要服用科學中藥「小柴胡湯」或「四逆散」之後,都會感到舒緩,而從中藥的組合原理也是調和肝脾,因此他覺得這是養生的好用中藥方劑。

2. 從膀胱經下手,疏通背俞肝膽脾胃穴道

中醫都知道夏天是脾胃病出現的季節,但幾乎沒有提到一個重點:夏天的時候整條背部幾乎都處於在沒有能量的狀態下。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呢?因為過去幾千年來,就根本沒有經絡檢測系統來印證這件事!

然而,大家在潛意識中似乎也都知道這個道理?在夏天有很多人都會在背後刮痧,普遍認為這可以改善中暑,事實上就是改善膀胱經能量嚴重低下的狀態!因此,如果可以拍打背後膀胱經的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附近的經絡氣血,除了可以疏通膀胱經,更可以直接改善脾胃病。

許多人在夏天喜歡在這附近刮痧或拔罐,有一種比較痛的方法叫做「捏脊」,捏脊等於是「刮痧」+「拔罐」+「按摩推拿」,一招搞定全部。捏脊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運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往上提即可。透過下面 Youtbue影片可以快速學習捏脊的方法,在夏天操作是簡單、快速且有效的。

3. 從去濕健脾、調和肝脾下手

中醫古書《醫學見能》提到:「食而善飽,每飽又作脹者,胃強脾弱也。」《東垣十書》也提到:「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而食亦。」意思是說:脾弱胃強的時候,吃東西很容易飽,肚子脹氣,胃火旺會一直感到不舒服的餓且吃不胖。

當代權威《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中提到脾弱胃強可運用「小柴胡湯」加減即可改善。由於夏天濕氣很重,去濕燥脾最典型的方劑就是「平胃散」。

由於這兩種中藥方劑都是非常有名且常見的中藥方,因此有一些雲端中醫的會員喜歡將這兩個方劑加在一起服用,發現效果特別好。尤其是早上起床後精神不佳,頭重重、頭昏昏,胃脹氣沒有胃口吃早餐時,服用沒多久之後就會改善。

經方大師劉渡舟教授也經常這樣用,他尤其善用平胃散,他提出「小柴胡湯與平胃散接軌」時,可以消除肚子脹氣,改善嘈雜反酸、噁心嘔吐、心下痞滿,如果遇到舌苔白厚膩的人(體內有濕氣),其療效如神。事實上古人早就這樣用,稱之為「柴平煎」。

這兩個方之所以有效,其實從經絡圖也可以明顯看出,小柴胡湯調和肝膽脾胃,因此可以改善肝經、膽經、脾經與胃經,平胃散又可以去除體內濕氣,因此這張圖上的異常經絡幾乎都可以改善,不舒服的症狀當然會自動消失。

2022年某會員H小姐也回報,在整個夏天都確實都出現這種經絡型態,她發現自己很容易肚子餓,吃了之後卻很容易脹氣,就這樣一直反覆循環著。由於這篇文章在2020年就已經發表,她也照著服用「四逆散」,配合一些「平胃散」,每次都可以緩解許多。

4. 溫陽、利尿,提升陽氣

從夏天的典型經絡圖上,可以看出在膀胱經是幾乎沒有能量的,這也可以說是「太陽經」沒有能量,由於腎經與膀胱經互為表裡,因此膀胱的氣化能力會出現障礙,造成尿路異常、小便不利。同時,脾主運化也可以運化體內水液,當這兩條經絡都沒有能量時,體內水的運化障礙就會出問題

腎經膀胱經氣化能力不足
春夏期間很容易出現腎經、膀胱經氣化能力不足現象

當太陽經沒有能量,又見脾虛時,就是「五苓散」出馬的時候了。當代經方名家劉渡舟教授善於運用「五苓散」,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它實在很有效,改善因為體內水氣運障礙現象時,各式各樣的疾病都會消失。

雲端中醫有位會員,在幾年前開始經常頻繁出現胃腸炎現象,整天肚子脹脹的,吃東西都想吐,喝水也會想吐。某日他無意中翻開《傷寒論》中看到這段話:「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他心想,會不會吃這個就有效?沒想到吃了不到一天之後,所有腸胃炎的症狀都改善了,精神也好了起來。後來他不斷觀察自己的經絡,發現膀胱經能力量不足,透過增強膀胱經與脾經氣化水氣的能力,竟然可以改善脾胃病。

尤其在夏天時容易會出現尿痛,尿不出來,尿很黃,口乾舌燥時,他換成類似的「豬苓湯」改善效果非常快速!自從他發現這個秘密之後,之後幾年間運用此法根本就沒再出現過腸胃炎,因此非常值得參考!

5. 快速清熱瀉胃火、肝火

從夏天的典型經絡圖上可以看出,整個夏天的經絡圖元兇「火氣」,夏天炎熱時肝火旺盛,又伴隨伴隨膽火、胃火,上半身三焦經、大腸經也有火,服用中藥瀉火藥改善的速度就會很快。

有位雲端中醫會員回報,每次到了夏天總是口乾舌燥,尤其特別容易餓,胃經常感到怪怪的,說不出來的不舒服。每次只要服用「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這種中藥方劑都可以快速緩解,效果非常好!經常都是服用1-2次就好了。

夏天肝膽胃三焦火
從夏天的經絡型態,可以看出一大堆的火氣現象

另一位會員在2021年5月的期間也出現胃火現象,運用經絡檢測之後也發現肝經、胃經實證,結果他上網Google 找到降胃火的「清胃散」,沒有多久之後這樣的症狀就消失了。同時,之後再度檢測後發現胃經能量不再這麼高。

在2022年時有一位會員更猛,直接實驗所謂的「白虎湯」,果然沒多久就將嚴重的胃經實證給降了下來,還提供了前後比較的觀察經絡圖。

服用白虎湯前後經絡圖比較
服用白虎湯前後經絡圖比較

像這種這麼簡單的方法,為什麼在這篇文章要放在最後面呢?這是因為降火的方法雖然速度很快,卻不能常用,服用太多反而會傷害肝腎且增加體內的寒氣,到了冬天的時候陽虛的經絡現象就會更嚴重,必須要「中病即止」,而不是「效不更方」!

中醫永遠都在討論「平衡」的道理,在夏天找出體內表裡差異最大的經絡(脾經、胃經)而加以平衡,身體自然就會感到舒服。中醫運用在平日養生的方法,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