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季之後,許多人開始出現煩躁且容易生氣的情緒現象,透過經絡觀察所謂的肝、膽、胃火氣,可以清楚理解背後的原因。
煩躁鬱悶雖然是一種情緒,在多數的時候卻是體內臟腑、經絡氣血不平衡所造成,不論是體內「太熱」或「太寒」的人都會感到煩躁。
容易生氣的人經絡呈現紊亂狀態,心情平穩之後經絡也會隨之平穩,身體與心靈的即時交互影響。透過觀察經絡就可以完全掌握,本文提供中醫養生人士研究參考。
肝、膽、胃火氣最容易生氣煩躁
所謂「火冒三丈」,是形容一個人極度生氣的成語。可見從古人就觀察到,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體內是有「火」的!
早在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提到:「心中鬱熱不安為煩,手足擾動不寧為躁」,可見古人已經將「煩」、「躁」分開討論(註1),體內有火氣時就容易煩躁。
雖然中醫認為造成煩躁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根源於「火熱」,所以是實證比較多,最常見的就是肝、膽、胃的火氣。
「火氣」始終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有沒有一個數據量化的指標可以衡量火氣呢?
在2022年雲端中醫發表了「寒熱指數」,區分為上半身與下半身,不論上、下只要出現「正值」的話,就可以代表體內有火氣。
這個「寒熱指數」是由「少陽經」(三焦經與膽經)與「陽明經」(胃經與大腸經)所組成的,這4條經絡要一起出現實證,實在是不太容易。
依照不少會員的實際觀察,這四條經絡實證時,確實大有機會出現火熱證候,例如:「陽明實熱」、「少陽鬱熱」...等等,尤其關鍵經絡就是少陽經(三焦經、膽經)實證。
通常這4條經絡實證的時候,肝經也會出現實證,這種經絡現出現時(下圖),若不要出現「火冒三丈」的情緒,實在是有點困難。
要印證這種現象其實很容易,有會員就觀察到。在2024進入春季之後,有時出現寒流,但有時天氣卻非常炎熱。
只要天氣開始炎熱之後,身邊就有一些人就會開始煩躁、不耐煩、罵人,生氣的頻率明顯開始提升。
這時候身為員工就要很小心了,許多老闆在這時候脾氣會特別不好,一定要小心防範老闆的火氣,否則你可能就會丟掉飯碗。
這時候,只要觀察自己的肝經,就會發現開始能提升,伴隨少陽經、陽明經的能量提升,這幾乎就是進入春夏的典型物理現象。
以某女性會員就分享,每次到了春夏季節就會全身發熱且煩躁,非常容易生氣,沒有食慾且夜間睡眠差,連續觀察5年(2020~2024)都沒有出現例外。
而她發現每次進行經絡檢測,常常都出現這4條經絡實證。每次感到煩躁時,她只要吃冰棒就感到很舒服,肚子也會開始餓,她常邊啃冰棒邊說:「真的,吃冰棒果然可以降火!」
傳統中醫處理這種火熱煩躁經驗最多,一般都是運用針法瀉去陽明經與少陽經的火氣(例如:支溝穴、合谷穴、曲池穴、陽陵泉、足三里),或是運用中藥(例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白虎湯、大承氣湯、清營湯…等等),改善效果都是非常快速的!
提醒:在多數的時候不會一次出現這5條經絡嚴重實證(紅色),而是輕微實證(橘色)或正常區間的實證(黃色、綠色),這依然符合經絡型態趨勢。
現代人典型的煩躁鬱悶:肝氣鬱結,鬱而化火
寒熱指數「上下皆熱」,這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炎熱的夏天裡,多數人也不會出現。
絕大多數現代人體內的火,都是「鬱悶」出來的,所以現代人去中醫診所看病,只要提到煩躁,幾乎多數的中醫師都會從「肝氣鬱結」下手。
中醫理論中提到「肝主疏泄」,現代人常常因為經濟壓力、感情不順而鬱悶,如果肝的疏泄能力不好,鬱悶久了就會化成火氣,因而容易感到煩躁。
所以上面提到的火氣經絡圖,通常會伴隨兩隻腳(脾經與膀胱經虛證),只要長期看到這種經絡型態(見下圖),通常脾氣不可能會太好。
由於這種經絡型態在夏季非常容易見到,所以通常夏天的時候大家脾氣特別不好,請大家都可以實際觀察。
雲端中醫的會員有不少在過去都是四處看病卻效果不彰,很巧地他們總在第一次進行之經絡檢測之後,就是出現這種經絡型態,這幾乎可以證明一個推論:四處看病的人,很有可能源自於長期情緒不佳所造成。
值得觀察的是,這種經絡型態通常會伴隨「心包經」虛證,也就是胸部的經絡不通,如果長期出現很容易出現瘀血、痰火。這也是「痰火內擾」與「瘀血衝心」煩躁的基本模型。
現代人長期疲勞壓力累積,時間久了就出現「心臟病」、「心肌梗塞」,這種經絡型態幾乎可以完美解釋這種疾病的生成原理。如果你可以長期觀察自己的經絡,也可以精確的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
傳統中醫最喜歡運用「加味逍遙散」來改善這種體質,或是「溫膽湯」加黃連、黃芩之類,或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來活血祛瘀,頂多都只是短暫緩解一下。依照許多會員實際的經驗,要改善這種「鐵三角經絡體質」,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體質極度陰寒最容易出現煩躁
雖然多數的時候,感到煩躁是因為體內「火熱旺盛」所造成,古人卻早已觀察出來,體內「過度陰寒」時也會感到煩躁。
有一些「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會員都長期觀察發現,體質很寒的人也很容易煩躁,而且這種煩躁更嚴重,會有想死的衝動。
2024年2月,某會員在新冠確診轉陰之後整天都想睡覺,一天睡12小時也不夠,精神與體力都非常不好,睡醒之後一直出現很煩躁的感覺,而且噁心想吐。
他幫自己檢測,出現下圖「陰盛陽虛」的經絡型態,手三陽經全部虛證,膽經、腎經也虛證。結果他跟另一位會員討論,他馬上就轉這篇文章給他閱讀。
《傷寒論》曾提到「表寒鬱熱」煩躁,原文是:「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所謂的太陽中風,就是受到傷寒感冒的初期,這種寒氣會在體內化熱時,也會出現煩躁現象。
傷寒逐步進入陰的階段後,書上提到「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寒氣深入體內之後也會出現煩躁。這個少陰病就是很寒的病,這種煩躁會令人難受,甚至想死!
所以,新冠的後遺症除了極度疲倦之外,還有可能出現極度煩躁現象。結果他在服用「附子理中湯」+「吳茱萸湯」兩天之後,全部症狀都消失。
另外一位會員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他長期觀察下來完全確認一個現象:心情平靜的他每次到冬天反而容易煩躁,靜不下來做事,直到2024年時回報這種現象依然存在。
他曾經告訴阿編說:「這也真奇怪,每次服用附子理中湯之後,就會感到心情好多了。」
他覺得很奇怪,反問說:「如果煩躁是火氣造成的,為什麼服用很熱的中藥反而會好呢?」這其實就是典型體內陽虛造成的煩躁心理現象!
年紀大的人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煩躁
許多人都會觀察到,年長者很容易生氣、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疑神疑鬼,傳統醫學認為這是「大腦老化」所造成的。
事實上這是成立的,幾乎多數的老年人經絡型態都是呈現「上實下虛」,幾乎所有通往腦部的經絡都已經氣血不足,而且持續數十年以上,這樣腦部怎麼可能不會老化呢?
這種「上實下虛」的經絡型態,很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當一個人所有腳上的經絡都相對沒有能量的時候,手上的能量就會相對能量強旺,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陰虛火旺」、「上實下虛」症狀。
這種陰虛火旺的煩躁,年紀愈大愈容易出現,有一些年紀較輕的人也會出現,他們的精神狀態通常都具有一種特質,就是很容易急躁,做事特別不耐煩,耐不住性子。可以參考「上實下虛」所產生的自律神經不調。
2023年2月的時候,某會員就寫信來感謝雲端中醫,他在閱讀完遠紅外線烘腳文章之後,整個冬天都在烘腳,他發現過去嚴重的「上實下虛」經絡現象,竟然開始鬆甕了。
他發現心情上最大的改變,就是開始變得有耐心,心情也改善很多,不像以前這麼容易煩躁,晚上也不會那麼容易醒來,睡眠障礙明顯改善!
傳統中醫處理這種煩躁,一般都是運用推拿按摩或灸法提升下半部能量,或是運用中藥(例如:知柏地黃丸)改善「陰虛火旺」的煩躁現象。
但是由於腳的經絡能量不容易單純透過吃藥就可以快速增強,因此很難根本改變這種經絡體質,因此在這種體質未改善前,這種煩躁會持續非常多年,甚至轉變成為一種個性!
極度生氣後對經絡的影響?
過去幾年來,有會員都曾經記錄一些很特殊的經絡現象,就是在極度暴怒之後,馬上進行經絡檢測,看看是什麼樣的狀態?
當一個人煩躁時,就很容易與人吵架,這會對經絡造成什麼影響呢?從2020年開始就陸續有真實案例,以下是第一個案例。
某會員A小姐在2020年8月時在上班期間與同僚吵架,當時吵得很兇,她非常地生氣,結果回家之後氣依然未消,全身感到說不出來的不舒服,胸悶、胸痛很嚴重。當時她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呈現下圖左圖:
從圖上可以看出,全部經絡亂成一團,左右不平衡,她清楚地用圖形看到:「原來生氣後,對身體的經絡傷害很嚴重啊!」
篤信佛教的她,詢問自己的師父該怎麼辦?師父建議她立即靜下來念心經21遍,她在念完之後發現,之前一些難以形容的不舒服現象竟然消失了。
她立即再度進行經絡檢測比較前後差異,有趣的是,之前亂七八糟、左右不平衡的經絡消失了一大半,最後剩下通往胸部的經絡(肺經、心經、心包經)依然虛證,她說:「難怪,我還是會感到有一些胸悶、胸痛」。
這個案例第一次提出來之後,直到2024年都有人提出類似的觀察經驗,確認生氣之後的經絡現象一定是亂七八糟的,並沒有一定的經絡型態。而心經、心包經很容易出現虛證,肝經異常。
以下是其他的生氣之後的經絡型態,完全可以印證,生氣對身體實在是非常不好,生氣一次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
然而,在多數的時候你不會因為生氣去醫院檢查,因為根本不會被檢查出任何疾病,而在這個時候如果你幫自己檢測經絡,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亂七八糟的經絡現象,這可以告訴你:「啊哈,你就是這樣傷害自己的身體!」
所以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生氣,最後受傷的一定是自己,不是別人!運用經絡檢測可以清楚驗證這個現象。
總結:
身體與心靈永遠是交互影響的,到底是如何影響,多數人只能用感覺來描述,無法用儀器衡量。而今運用經絡檢測可以清楚地用眼睛看到圖像,證明身心的交互影響是那麼的巨大!
任何人如果可以讓自己的經絡陰陽平衡、虛實平衡,就可以達到平穩的心靈境界,反過來如果一個心靈平靜的人,經絡也容易趨向於陰陽虛實平衡,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要追求的人生境界。
註1:依照《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的論述,「煩」與「躁」其實是兩個症狀。例如「煩滿、「心煩」…等等,這是一種自覺的症狀。躁,是一種「躁擾」、「躁動」,是他人察覺出來的症狀。古書《類證治裁》境說:「內熱為煩,外熱為躁,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熱傳肺腎,則煩躁俱作。」又說:「煩為陽、躁為陰。」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