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驗》~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癇症

(案1)一兒,患癇久久,諸醫莫療,乃心火內郁,痰迷胞絡所致,久而不愈,內外燒爍,金受火制,陰分日虧,又投以香燥金石之藥,無怪其愈治愈劇也。余治以養血安神為主,清火和氣佐之。

黃連酸棗仁茯神膽星犀角麥門冬柏子仁山楂白芍橘紅生地黃石菖蒲當歸,紫蘇

(案2)一兒,十三歲。因出外讀書,既有憂思之感,遇危橋;又有驚恐之虞。每晚睡臥不安,時見微搐。有以瘧治而用發散者;有謂傷食而用消導者;有謂痰熱積聚而用攻逐推蕩者,雜投而病愈增,逐致痰涎膠固,胸膈作痞,口吐涎沫,飲食不進,或昏暈不省,或叫號跌撲,驚跳搐掣,夜靜晝劇,午前為最,腹中有形如彈,或左或右,睡止一邊,不能轉側,病樣多端,難以盡述。總之,心火上炎,肝陽偏旺,脾土困頓。

復以逐痰搜風及金石香燥之藥,傷及肝脾之陰,故見症若此。擬固護元氣為主,清熱消痰佐之。

人參白朮,白茯苓,法半夏,鉤藤,陳皮柴胡,陳膽星,川黃連,竹瀝

服數劑,即前方加龍膽草甘草

又:病勢大減,但頭暈。即前方減參、柴、竹瀝,加天麻甘菊

(案3)一兒,二歲。發驚風三次,忽目直上視,身體壯熱,左手足不為用。因風痰膠固心、脾二竅而然。宜順氣消痰、祛風瀉火。

犀角(一兩),黃連(一兩),桂皮(二錢),陳膽星(一兩),明天麻(一兩),黃芩(一兩五錢),法夏(一兩四錢),鉤藤(一兩四錢),熟殭蠶(一兩四錢),廣橘紅(一兩),枳殼(一兩),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調和,每服二錢。

(案4)一童,發搐而痰涎壅塞,時作時止。乃風火相摶,邪鬱於中脘,氣不能運行升降故也。宜降氣消痰,佐以清火平肝。

陳皮,枳實,龍膽草,熟蘇子,茯神,黃連,生地,白芥子半夏曲,鉤藤,膽星,竹瀝,石菖蒲

(案5)一兒,曾以傷食損其脾胃。稍有所感,便嘔吐發搐,昏僕不省,至大便通方蘇,飲食始進。此由胃不能遊溢精氣,脾不能運化精微,致有升無降耳,當理脾胃。寒涼克伐之劑,在所禁用。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曲,新會皮,天麻,鉤藤,陳膽星,川黃連,山楂肉,甘草

(案6)一兒,五歲。發搐,痰涎壅塞,時作時止。此風火相摶所致,名曰「陽癇」。宜消痰理氣,清熱平肝。

明天麻,膽星,殭蠶,黃芩,川黃連,江枳殼,鉤藤,當歸,竹瀝,嫩桂枝,半夏曲

(案7)一兒,痘後神氣未復,更兼火毒內郁,失於清理,致睡臥不寧,煩躁時作,或角弓反張,癇症已萌。宜平肝鎮驚。

白芍藥,茯苓,當歸,山藥,川黃連,陳膽星,鉤藤,甘草,牛黃

2. 眩暈

(案1)一兒,忽昏暈不省,少頃如故。此腎水不足,氣不歸元,奔逆而上。宜補腎兼以消痰降火。

人參白朮茯苓,黑山梔,山萸肉,陳皮,法夏,池菊,淮山藥,川黃連甘草生薑

(案2)一兒,身體肥胖,誦讀勞心,擾動其陽,便眩暈、噁心、作嘔,此火動其痰也,又素喜食肉。戒其少食,以清中和之氣。擬清熱消痰。

橘紅山楂,法半夏,川黃連,茯苓,山梔,麥芽

(案3)一童,素有內熱,飲食少進,兩尺洪大而虛。乃相火妄動,坎離不交。宜滋陰降火為主。

黃柏,肥知母,麥冬,生地,當歸地骨皮,川黃連,秦艽白芍,陳皮,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