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

《柳選四家醫案》~ 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3)

回本書目錄

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3)

1. 神志門

神識不清。自言自語。起坐無常。寤寐失度。脈形小滑。舌苔白膩。此痰熱內郁心包。無路可出。而作心風也。久久歸入癲癇。毋忽。

導痰湯(苓、夏、枳、星、梅、橘、薑、草)加菖蒲,遠志

白金丸

詒按(病情已屬癲症。再加犀角、龍、牡、等清鎮之品。似更得力。)

陽明之脈。環於唇。唇起紅筋。即發牽動而厥。厥醒吐沫。咳血鼻衄。二便失調。脈弦滑數。顯系胃有積熱。動血生痰。又被肝火所沖激。乃癇症之根。毋忽。

六味丸,加川貝,石決明

虎睛丸虎睛一對、制軍一兩、遠志五錢、犀角一兩、黑梔一兩、蜜丸。每服二十一粒。)

詒按(既曰、胃有積熱。似非六味所能勝任。且方中如萸肉之酸溫。亦宜避去。)

又按(積熱者、蓄積之熱也。與積滯之積不同。虎睛丸中大黃、黑梔。即為泄熱而設。)

癇症之因。未有不由乎龍雷之火上升。此則更有濕熱之痰。從而和之為患。

六味丸,加龍齒,石決明,橘紅,黑梔,川貝,川連,竹茹

詒按(連讀癇症數案。皆以六味丸為主。查六味為通補三陰之方。先生習於內經、重陰者癲一語。謂癇症必挾龍雷之火。而以滋水柔木為主。故用藥如此。其實癇症有因於胎驚者。有因於先天陰虛者。亦有因於驚痰內擾者。當隨所因而治之。初非可執一端以論也。)

驚則氣亂。神出舍空。痰涎襲入。此心悸形呆。善忘不語。所由來也。至月事不至。血從內並。用藥、亦須兼及。

茯苓香附沉香半夏,橘紅,遠志,膽星,牛膝

驚氣丸白花蛇、蠍、蠶、腦、麝、辰砂、白附、麻黃天麻、橘紅、南星、蘇子

詒按(擬加丹參琥珀、歸鬚、等。兼顧血分。乃與案語相合。)

心悸、初從驚恐得之。後來習以為常。經年不愈。手振舌糙。脈芤帶滑。不耐煩勞。此係心血本虛。痰涎襲入也。

人參,元參,丹參,棗仁,天冬,麥冬,菖蒲,茯苓,茯神當歸,遠志,五味,桔梗,半夏,生地,橘紅,枳殼,柏仁,炙草,竹茹

原注(此天王補心丹、合十味溫膽法也。心身本虧。補心丹主之。痰涎襲入。十味溫膽湯主之。)

濕熱生痰。留於手足少陽之府。累及心包。心驚膽怯。性急善忘。多慮多思。舌苔濁膩帶黃。胸脘內熱。清化為宜。

黃連溫膽湯,加洋參,枇杷葉

原注(舌苔濁膩帶黃。加入黃連一味。苦燥化濕。再加洋參補陰。枇杷葉清肺。想是火旺之體。肺液必虧。且以救二陳之過燥也。)

神蒙善忘。包絡之病為多。然左寸脈息上浮。關部獨帶弦數。右寸與關。小而帶弦。白苔滿布。大便久溏。肢體無力。倦怠嗜臥。脾經之濕痰。被肝火所沖激。累及心包也。

藿梗,黨參,於術,半夏,陳皮,香附,砂仁木香,沉香,遠志,枳殼,葛根,菖蒲,竹油

詒按(此必兼有脹滿之候。故方中多香燥和脾之品。用葛根、藿梗。乃兼清暑濕之意。)

再診,痰因濕釀。濕自脾生。脾若健運。則無濕以生痰。所患善忘等症。自可化為烏有。然則健脾一法。在所必需矣。

香砂六君子湯,加沙苑,遠志,穀芽

原注(苔白、便溏、乏力、嗜臥。皆脾倦見症。故用健脾化濕法。)

2. 痰火門

胃為貯痰之器。上逆心包。輕則胸悶。重則神蒙。

導痰湯溫膽湯

另,白金丸

詒按(此治痰蒙之正法也。在此症、尚屬輕劑。)

曾經失血。現在內熱吐痰。夜來大魘。脈象滑數。陰虛挾痰所致。

十味溫膽湯,加麥冬,歸身

詒按(陰虛挾痰之症。用藥最難恰好。○十味溫膽湯。即溫膽湯去竹茹。加參、地、棗仁、遠志、五味。治寒涎沃膽。膽寒肝熱。心悸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