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參贊延壽書

《三元參贊延壽書》,乃宋末元初之士人李鵬飛於至元辛卯(1291年)所撰集的一部重要養生著作。此書淵源獨特,作者自述其養生思想的啟蒙,源於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偶遇一位官道人。這位道人揭示了人的年壽應由「天元、地元、人元」三部分組成,每元六十歲,總計可達一百八十歲的潛在壽命。有感於此,李鵬飛遂博採眾書,編成此集,以期明示延壽之道,更以之自警自勵。

本書開篇「序」即引用《黃帝內經》中黃帝與岐伯關於上古與今時之人壽命差異的對話,點明今人「半百而衰」乃因「食飲無節,起居不常,妄作妄為」,失卻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養生根本。岐伯所謂「知之則強,不知則老」,強調了養生知識與實踐的重要性,這成為李鵬飛撰書的立足點。作者謙稱此書非爐鼎金石之術,亦非牽於事物不暇為的吐納之功,而是郭橐駝「順人之天而致其性」的理路,是「皆日用而不可缺者」。這突顯了本書養生方法貼近生活、易於實踐的特點。序中詳細記載了李鵬飛與那位宮姓道人的再次相遇,以及道人對「三元」壽數及其損減原因的闡釋:「不知戒慎,則日加損焉。精神不固,則天元之壽減矣;謀為過當,則地元之壽減矣;飲食不節,則人元之壽減矣。」道人並指明其說皆散見於黃帝、岐伯、《素問》、老聃、莊周及名醫書中,無他秘術。這表明本書是對前代養生思想的歸納與總結,而非獨創異說。李鵬飛撰書的動機,除了自警,更有感於父母年邁,願將此延壽之方「鋟諸梓與眾共之」,體現了儒家孝親與道家貴生的融合。

卷首的「人說」部分,從宏觀角度闡述了人身之可貴。認為「天地之間人為貴」,人身乃小天地,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五臟應五行,血液似江河,將人體視為宇宙的縮影,「吾身天地同流」。接著引述「藏教」關於胎兒細緻入微的發育過程,強調人身的得來不易,以及其中蘊含的萬物之神靈。人身之可貴,在於它承載著天地父母的恩澤,是實現「五福」之首「壽」的載體,而長壽方能實現「致君澤民,光前振後」等人生價值。因此,保護身體,全天與之壽,是對父母的孝道體現。作者也探討了嬰兒夭折的問題,認為這往往是父母在孕育或撫養階段的失宜所致,而非嬰兒自身天真未鑿所能避免。這部分為全書養生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強調了生命的價值和自我珍重的重要性。

全書五卷的內容緊密圍繞「三元」概念展開:

  • 卷一:天元之壽(精神不耗者得之) 此卷聚焦於天元之壽的維護,核心在於「成人精氣不耗」。精氣被視為生命之本,其耗損有內外兩因:內因如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不遂;外因則為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要保天元,需從調攝內外入手。更重要的是,此卷深入探討了「精神不耗」與「欲」的關係。引用「男女居室,人之大倫」,承認性生活是人道不可廢的一部分。但藉由「天元之壽」及「欲不可絕」兩節,強調關鍵在於「戒慎」和「閉密,以守天真」。書中詳細描述了慾念如何消耗精氣的生理機制(涉及腎、命門、三焦),並嚴厲警告「元炁有限,人慾無涯」的危險。然而,書中並非提倡絕對禁慾,「欲不可絕」一節引用《黃帝內經》「一陰一陽之謂道」,強調和合之道的必要性,但貴在控制。並引述《素女經》的房事頻率建議(如二十歲者四日一泄,漸老漸稀),以「井焉,源深流長」的比喻說明精氣雖可恢復,仍需節制,方能長久。這表明天元之壽的維護,是對生命能量的精細管理和合理運用。

  • 卷二:地元之壽(律人起居有常) 此卷闡述地元之壽的基礎,強調「律人起居有常」。規律的作息被視為長壽的關鍵,反之則易生疾病。起居有常包括時間、規律和環境。作息時間需依季節、氣候、年齡調整,如春宜早睡早起,冬宜晚睡早起等。強調保持節奏,避免紊亂。環境則要求安靜舒適。這部分體現了傳統養生學順應自然、注重生活節律的思想。

  • 卷三:人元之壽(教人飲食有節) 此卷關於人元之壽的修持,核心是「教人飲食有節」。合理的飲食是長壽的保障,飲食不節則易致病。飲食有節涵蓋種類、數量、時間和方式。書中建議以素食為主,減少葷食;食量應根據個人體質、年齡、活動量而定;強調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進食方式則提倡細嚼慢咽。這部分提供了具體的飲食指導,旨在通過調控飲食來滋養身體、保持健康。

  • 卷四:述神仙救世,卻老還童真訣 此卷內容較為超脫日常層面,轉向神仙家的養生秘術。描述了神仙如何通過特定的方法來救助世人、延年益壽甚至返老還童。列舉的方法包括服食仙丹、修煉內丹、練習吐納功法、導引功法以及房中術等。這些方法或側重於藥物,或側重於內功修煉,或結合了呼吸與肢體運動,或涉及性生活調攝(雖與卷一精氣論相關,但此處作為神仙真訣提及,可能更強調其特定的修煉層面)。這部分引入了道家修煉的元素,擴展了養生的範疇,觸及了更高層次的生命追求。

  • 卷五:神仙警世 此卷是對世人的哲學性警示。通過引用神仙或具有深遠智慧的話語,如「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人生如夢,一覺醒來已是黃昏」、「人生如幻,一切皆空」等,來提醒世人認識生命的短暫和無常。這些警語旨在促使人們珍惜光陰,不虛度人生,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養生實踐中,以期有限生命活出更高的質量和更長的長度,並在精神層面上有所覺悟。

總體而言,《三元參贊延壽書》是一部融合了儒、道、醫等多家思想的養生巨著。它以「三元」壽命理論為框架,將人的壽命與精氣、起居、飲食三大方面緊密關聯,並結合了經典醫學(如《黃帝內經》)、道家修煉方法以及人生哲理。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既有宏大的生命觀(人身與天地同流,生命得之不易),又有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具體指導(飲食、起居、精氣調養),更包含了超脫層面的神仙方術與哲學警示。作者李鵬飛通過個人的經歷與感悟,將前人的養生智慧系統化,並強調其「日用而不可缺」的實用性。書中對胎兒發育的詳細描述,對精氣耗損機制的解釋,以及對合理房事頻率的建議,都顯示了當時對人體生命的深刻觀察與理解。雖然卷四提及的仙丹等方法帶有時代印記,但全書立足於順應自然、節制慾望、調整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則,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不單是養生知識的彙集,更是一部勸人珍重生命、力行實踐以求安樂壽考的精神指引。作者期望此書能廣為流傳,使讀者得以詳察此道,不僅自我受益,亦能「泳太平」,與時代的好生之德相契合。


卷之首 (1)

卷之首 (2)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二 (7)

卷之二 (8)

卷之二 (9)

卷之二 (10)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2)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4)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6)

卷之三 (17)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