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三元參贊延壽書》~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沐浴洗面

《書》云:頻沐者,氣壅於腦,滯於中,令形瘦體重,久而經絡不通暢。

《書》云:飽食沐發,冷水洗頭,飲水沐頭,熱泔洗頭,冷水濯足,皆令人頭風。

《書》云:新沐發勿令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令人頭風、眩悶及生白屑、發禿、面黑、齒痛、耳聾。

《書》云:女人月事來不可洗頭,或因感疾,終不可治。

《書》云:沐浴漬水而臥,積氣在小腹與陰,成腎痹。

《書》云:炊湯經宿洗體成癬,洗面無光,作甑哇瘡。

《書》云: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故有癰、疽、瘡、癤之疾者,氣不勝血,神不勝形也。

《書》云:時病新愈,冷水洗浴,損心胞。

白話文:

古書上記載,經常洗頭的人,氣會淤積在頭部,停滯在身體內,導致身體消瘦、體重增加,時間久了會導致經絡不通暢。飽食後洗頭、用冷水洗頭、喝水後洗頭、用熱淘米水洗頭、用冷水洗腳,都會導致頭風。洗完頭後不要讓頭髮吹風,不要把濕髮盤起來,也不要濕著頭髮睡覺,這些行為都會導致頭風、頭昏眼花,還會長頭皮屑、禿頭、面容黝黑、牙齒疼痛、耳聾。女性月經期間不能洗頭,否則容易感染疾病,難以治癒。洗完澡後馬上睡覺,會讓氣積聚在下腹部和陰部,造成腎臟痺痛。用隔夜的湯水洗澡,會導致皮膚長癬,洗臉後會變得黯淡無光,出現像鍋底一樣的瘡。經常洗澡的人,血液會凝固,氣血會散失,雖然身體表面看起來光滑,但體內氣血會損耗,因此容易患上癰、疽、瘡、癤等疾病,這是因為氣血不足,精神也不足。生病剛痊癒時,用冷水洗澡,會損傷心臟。

《書》云:盛暑沖枳,冷水洗手,尚令五臟乾枯,況沐浴乎?

《書》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昔有名醫將入蜀,見負薪者,猛汗河浴。醫曰:此人必死,隨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面澆之,食之汗出如雨。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

《書》云:遠行觸熱,逢河勿洗,面生烏皯。

《閒覽》云:目疾切忌浴,令人目盲。白彥良壯歲,常患赤目。道人曰:但能不沐頭,則不病此。彥良記之,七十餘更無眼疾。

白話文:

書上說:盛夏天氣炎熱,用冷水洗手,尚且會導致五臟乾燥,何況沐浴呢?

書上說:因為出汗後馬上接觸冷水,就會引起骨痹症。從前有一位名醫要前往蜀地,看到一個挑柴的人,剛出完汗就到河裡洗澡。醫生說:這個人必死無疑,於是就上前救治。這個人來到店裡,取了大蒜細細切碎,用熱面湯澆在上面,吃下去之後就汗如雨下。醫生說:「連貧窮的人都知道這個藥方,何況富貴之人呢?」於是便不再前往蜀地。

書上說:長途跋涉遇到炎熱的天氣,遇到河水不要洗,臉上會長出黑斑。

閒覽一書中記載:眼睛有毛病的人切忌洗澡,會導致失明。白彥良年輕時經常患有紅眼病。道人說:只要不洗頭,就不會得這種病。白彥良記住了這句話,到了七十多歲仍然沒有眼疾。

2. 櫛發

真人曰:發多櫛,去風明目,不死之道。曰:頭髮梳百度。

陶隱居云:飽則人浴飢則梳,梳多浴少益心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為數。

真人曰:發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叩,精宜常咽,氣宜精煉。

此五者,所謂子欲不終,修崑崙耳。

安樂詩云:發是血之餘,一日一次梳。通血脈,散風濕。

《瑣碎錄》云:亂髮藏臥房壁中,久招不祥,又云:勿令發覆面,不祥。頭髮不可在魚鮓中食之,殺人。

《本草》云:收自己亂頭髮,洗淨,干,每一兩入椒五十粒,泥固封,入爐,大火一煅,如黑糟,細研,酒服一錢匕,髭髮長黑。

劉安君燒自己發,合頭垢等分,合服如大豆許三丸,名曰還精。令頭不白,服氣積義。

白話文:

古人認為,經常梳頭可以去風明目,有助於長壽。每天梳頭百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散去風濕。早起梳頭,最好梳一百二十下。除了梳頭,經常按摩面部、叩齒、吞咽津液、煉氣,這些方法都能延年益壽。亂髮不可放置臥室,也不可覆蓋面部,更不可在吃魚時食用頭髮。用自己的頭髮、胡椒製成藥丸,可以使頭髮烏黑茂密。將自己的頭髮與頭垢一起燒成藥丸服用,可以延緩衰老,積累精氣。

劉根曰:取七歲男齒女發,與己頸垢合燒,服之一歲,則不知老,常為之,使老有少容也。

《書》云:凡梳頭髮及爪皆理之,勿投水火,正爾拋擲。一則敬父母之遺體,二則有鳥,曰鵠鷤,夜入人家,取其爪發,則傷魂。

《書》云:發落諸飲食中,食之成瘕。

宋明帝宮人腰痛引心,發則氣絕,徐文伯曰:「發瘕也。」以油灌之,吐物長二尺,頭已成蛇,懸柱上水瀝盡,惟餘一發。唐·甄立言為太常,昔有病人心腹滿煩彌瘴,診曰:「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吐一蛇,如拇指大,無目。燒之,有發氣,若頭尾全,誤食必然。

白話文:

劉根說:取七歲男童的牙齒和女童的頭髮,和自己的頸垢一起燒成灰,服用一年,就不會感到老,經常服用,就能讓老人保持年輕的容貌。

《書》上說:凡是梳頭的頭髮和剪下的指甲都要妥善處理,不要扔進水裡或火裡,更不要隨便拋棄。一方面要尊敬父母留下的遺體,另一方面因為有種叫做鵠鷤的鳥,晚上會飛進人家,偷取人的頭髮和指甲,這樣會傷及魂魄。

《書》上說:把頭髮扔進飲食中,吃下去會長成瘕(一種腹部腫塊)。

宋明帝的宮人腰痛引發心痛,一發病就昏厥,徐文伯說:「是頭髮造成的瘕。」用油灌進她的嘴裡,她吐出一條長兩尺的物體,頭部已經變成蛇形,懸掛在柱子上,水滴完畢,只餘下一根頭髮。唐朝的甄立言擔任太常,曾經有位病人腹脹煩躁,病症十分嚴重,診斷後說:「是誤食頭髮導致的。」命令他服用雄黃,吐出了一條拇指粗的蛇,沒有眼睛。燒掉蛇後,有頭髮的氣味,如果頭尾完整,就一定是誤食了頭髮造成的。

3. 大小腑

《書》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

《書》云:弩小便,足膝冷呼氣;弩大便,腰痛目澀。

《書》云:或飲食,或走馬,或疾走,或為寒熱所迫,令胞轉,臍下痛,胞屈闢,不小便致死。

《瑣碎錄》云:夜間小便時,仰面間眼,至老眼不昏。又丈夫飢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

又云:不可對正北溺,及對三光便溺,及向西北,並損人年壽。

《書》云:凡人求道受戒,勿犯五逆,有犯者凶。大小便向南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天及星辰五逆。

《書》云:大小二事,勿強關抑忍,又勿失度,或澀,或滑,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

白話文:

古書記載,憋尿容易導致尿頻、尿痛等五淋症狀,也可能導致膝蓋冰冷疼痛;憋大便則會引發痔瘡。經常小便時腿腳冰冷、呼吸急促,可能是腎氣不足;而經常便秘則容易腰痛、視力模糊。

另外,如果因為飲食、騎馬、疾行、寒熱交替等因素導致腹部疼痛,並且伴隨尿量減少,甚至危及生命。

古籍《瑣碎錄》記載,夜間小便時仰面看天,可以延緩老眼昏花。此外,男子飢餓時坐著小便,飽食後站著小便,可以預防疾病。

同書還說,小便時不可正對北方,也不可正對太陽、月亮、星辰,更不可朝西北方向,這些都會損害壽命。

古書也強調,修行之人需戒除五逆行為,其中包括大小便時面向南方、北方、太陽、月亮、以及仰視天空和星辰。

最後,古書提醒人們,大小便時不可強忍,也不可過度放鬆,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会损伤身体,危害健康。

劉惟簡至乾寧軍,有人獻金花丸,以縮小便,藥犯砒蠟,服三日,小便極少。至羈州,肢體通腫。蓋被閉卻水道,水溢妄行。不遇盧昶,幾為所誤。蓋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宜服暖劑以攝水,可強止之耶?

白話文:

劉惟簡來到乾寧軍,有人送他金花丸,說可以減少小便。但這藥物含有砒霜和蠟,服用三天後,小便變得極少。到了羈州,他的四肢開始腫脹。這是因為藥物阻塞了水道,導致水液無法正常排出而蔓延到全身。如果不是遇見盧昶,恐怕會因此誤事。因為水泉不斷流出,就說明膀胱不能儲存水分,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來收斂水分,才能止住流失。

4. 衣著汗

《書》云:春冰未泮,衣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

《書》云:春天不可薄衣,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書》云:冬時綿衣、氈褥之類,急寒急著,急換急脫。

陶隱居云:綿衣不用頓加添,稍暖又宜時暫脫。

《瑣碎錄》云: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北方語也。若要安樂,頭脫頭著,南方語也。

《書》云:醉酒汗出,脫衣靴襪,當風承涼,成腳氣。

《書》云:大汗能易衣佳,或急洗亦好。又多汗損血。

又云:大汗偏脫衣,得偏風,半身不遂。又云:勞傷汗出成疾。

《書》云:大汗急宜敷粉。汗濕衣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小便不利。

白話文:

春天冰雪尚未完全融化,穿衣應該下身厚實,上身輕薄,以養陽氣,收斂陰氣,才能延年益壽。春天不可穿太薄的衣服,容易感冒、霍亂、消化不良、頭痛。冬天要穿棉衣、毛毯等保暖的衣物,遇到寒冷的時候要立即穿上,天氣暖和了也要立即脫掉。但不要一下子就全部加厚或全部脫掉,要根據天氣變化,慢慢增減衣物。如果想要安樂,就要穿著合適的衣物,不要過於厚重,也不要過於單薄。南方人說,想要安樂,就要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喝醉酒流汗之後,要脫掉衣物和鞋襪,不要站在風口處吹涼風,否則容易患上腳氣病。流汗後最好馬上換衣服,或者洗個澡,流汗過多會損傷血氣。流汗之後如果只脫掉一部分衣物,容易被風吹到,導致半身不遂。勞累過度,流汗也容易生病。流汗後要立即用粉末擦拭,汗濕的衣服也不要穿太久,否則會長瘡,也會患上風疹,還會導致大小便不順暢。

《書》云:汗出毛孔開,勿令人扇,亦為外風所中。又人汗入諸肉,食之作疔瘡。

《黃帝·素問》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飽甚胃滿,故汗出於胃也;驚而奪精,汗出於心,驚奪心精,神氣浮越,陽內薄之,故汗出於心也;持重遠行,汗出於腎,骨勞氣越,腎復過疲,故持重遠行汗出於腎也;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暴役於筋,肝氣罷極,故疾走恐懼汗出於肝也;搖動勞苦,汗出於脾,搖動體勞,苦謂動作施力,非疾走遠行也,然動作用力則穀精四布,脾化水穀,故汗出於脾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流汗時毛孔張開,不要讓人用扇子扇,否則會被外風吹到。而且汗液滲入肌肉,如果吃東西就會長疔瘡。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吃得太飽,汗液會從胃部出來,因為吃太飽胃部脹滿,所以汗液會從胃部出來;受到驚嚇導致精氣耗損,汗液會從心臟出來,因為驚嚇損傷了心臟的精氣,精神飄忽,陽氣外泄,所以汗液會從心臟出來;長時間負重行走,汗液會從腎臟出來,因為骨骼勞累,氣血外泄,腎臟過度疲勞,所以長時間負重行走會導致汗液從腎臟出來;快速奔跑或恐懼,汗液會從肝臟出來,因為肌肉勞累,肝氣耗竭,所以快速奔跑或恐懼會導致汗液從肝臟出來;劇烈運動或勞累,汗液會從脾臟出來,因為身體劇烈運動,勞累指的是動作施力,不是快速奔跑或長時間行走,但劇烈運動或勞累會使穀精四散,脾臟消化水穀,所以汗液會從脾臟出來。

5. 天時避忌

《內經》云:陽出則出,陽入則入,無擾筋骨,無見霧露,違此三時,形乃困薄。

《經》云:大寒大熱、大風大霧勿冒之。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寒熱,感則言人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先賢曰:人以一握元氣,豈可與大造化敵,康節有四不出之訓。

《書》云:犯大寒,而寒至骨髓,主腦逆、頭痛、齒亦痛。

又云:不遠熱而熱至,則頭痛、身熱、肉痛生矣。

真人曰:在家在外,忽逢大風、暴雨、震雷、昏霧,皆是諸龍鬼神經過,宜入室,燒香靜坐以避之,過後方出,吉,不爾殺人。

《書》云:大忌朔不可哭,晦不可歌,招凶。

白話文:

《內經》說:陽氣外出則陽氣外出,陽氣內收則陽氣內收,不要讓陽氣擾亂筋骨,也不要讓陽氣外泄見霧露。違反這三時之氣,身體就會虛弱。

《經》書說:不要冒著嚴寒酷熱、大風濃霧。天上的邪氣,感受了就會傷害五臟。飲食寒熱失度,感受了就會傷害六腑。地上的濕氣,感受了就會傷害皮肉筋脈。

先賢說:人只有一握元氣,怎麼能與天地造化抗衡呢?康節先生有四不出之訓。

《書》說:犯了大寒,寒氣會深入骨髓,導致頭昏腦脹、頭痛、牙痛。

又說:不遠離酷熱卻靠近了,就會導致頭痛、發熱、肌肉疼痛。

真人說:無論在家在外,遇到大風暴雨、震雷昏霧,都是龍鬼神經過,要趕快躲進屋裡,燒香靜坐避邪,等過了之後再出去,這樣吉利,否則會招致禍害。

《書》說:大忌初一哭泣,月底唱歌,會招來凶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