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參贊延壽書》~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地元之壽(起居有常者得之)
人之身,仙方以屋子名之。耳、眼、鼻、口其窗牖、門戶也;手足肢節其棟梁、榱桷也;毛髮體膚其壁瓦、垣牆也。曰氣樞、曰血室、曰意舍、曰倉廩玄府、曰泥丸絳宮、曰紫房玉闕、曰十二重樓、曰賁門、曰飛門、曰玄牝等門,蓋不一也,而有主之者焉。今夫屋或為暴風疾雨之所飄搖,螫蟲蟻蠹之所侵蝕,或又為鼠竊狗偷之所損壞,苟聽其自如而不知檢,則日積月累,東傾西頹,而不可處矣。蓋身者屋也,心者居室之主人也。
主人能常為之主,則所謂窗戶、棟榱、垣壁皆完且固,而地元之壽可得矣。
白話文:
人之身,仙方以屋子名之。
人的身體,就像仙家所說的房子一樣。
耳、眼、鼻、口其窗牖、門戶也;手足肢節其棟梁、榱桷也;毛髮體膚其壁瓦、垣牆也。
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就像房子的窗戶和門戶;手腳和關節,就像房子的樑柱和椽子;毛髮和皮膚,就像房子的牆壁、瓦片和圍牆。
曰氣樞、曰血室、曰意舍、曰倉廩玄府、曰泥丸絳宮、曰紫房玉闕、曰十二重樓、曰賁門、曰飛門、曰玄牝等門,蓋不一也,而有主之者焉。
這些地方,有的稱為氣樞、有的稱為血室、有的稱為意舍、有的稱為倉廩玄府、有的稱為泥丸絳宮、有的稱為紫房玉闕、有的稱為十二重樓、有的稱為賁門、有的稱為飛門、有的稱為玄牝等,名稱不一,但都有各自的主宰之處。
今夫屋或為暴風疾雨之所飄搖,螫蟲蟻蠹之所侵蝕,或又為鼠竊狗偷之所損壞,苟聽其自如而不知檢,則日積月累,東傾西頹,而不可處矣。
房子可能會被暴風雨吹搖、被蟲蟻侵蝕,或者被老鼠偷竊破壞。如果任其自然,不去修繕,那麼日積月累就會傾斜倒塌,無法居住。
蓋身者屋也,心者居室之主人也。
身體就是房子,而心就是房屋的主人。
主人能常為之主,則所謂窗戶、棟榱、垣壁皆完且固,而地元之壽可得矣。
如果主人能夠經常照顧好房子,那麼窗戶、樑柱、牆壁都會完整堅固,而身體的壽命自然可以長久。
2. 養生之道
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小炷與大耳。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煩,而我少記,眾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藥。
莊子曰: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年尊爵者,皆重失之。
《孫真人銘》曰: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縈。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夜寢鳴云鼓,晨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精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白話文:
老子說:人的一生,最長不過百年,如果能節制保護身體,可以活到千歲。就像小蠟燭比大蠟燭更持久一樣。眾人愛說大話,而我喜歡說小話,眾人愛操心煩惱,而我很少記掛,眾人容易驚慌暴躁,而我不生氣。不因人事煩心,心境淡泊無為,精神自然充盈,這就是長生不老的秘訣。
莊子說: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即使富貴也不會因此損傷身體;即使貧賤,也不會因為利益而累垮自己。現今世人,身居高位、擁有爵位的人,都容易失去這些珍貴的東西。
《孫真人銘》說:過度生氣會傷氣,過度思考會耗神,精神疲憊則心神容易被外物牽引,氣弱則疾病纏身。不要讓悲歡情緒過於強烈,飲食要均衡,要避免夜間飲酒過度,最重要的是不要早晨發脾氣。晚上睡覺時聽到雞鳴聲,早晨起床後漱口,妖邪就不會侵犯你,精氣自然充滿全身。想要沒有病痛,就要常年節制辛辣食物,保持心情愉悅才能安神,精氣才能保持和諧純粹。壽命長短不需問命,修行在於自身,如果能遵照這些道理,即使平凡之人也能成仙。
《書》云:未聞道者放逸其心,逆於生樂,以精神殉智巧,以憂畏殉得失,以勞苦殉禮節,以身世殉財利,四殉不置心,為之病矣。
陶隱居云:萬物惟人靈且貴,百歲光陰如旅寄,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疾苦為身累。
白話文:
《書經》提到:未曾聽到道理的人放縱他們的心,違背了生命中的樂趣,用精神去殉情智慧的巧妙,用憂慮和恐懼去殉情得失,用勞動和辛苦去殉情禮節,用自身與社會去殉情財富與利益。這四種殉情讓心無休止,這樣就會導致疾病。
陶隱居說:萬物之中唯有人類既靈巧又尊貴,百年光陰如同旅人寄居,除非專注在修養上,否則難免會因疾病而被身體所累。
3. 喜樂
《書》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皮革焦。
《書》云:喜怒不節,生乃不固,和喜怒以安居處,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書》云:喜怒不測,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衛不行,發為癰疽。
《聚書》云:喜則氣和,性達榮衛通行。然大喜傷心,積陽則損,故日少喜則神不勞。
《淮南子》曰:大喜墜陽,大樂氣飛揚,恣樂傷魂魄,通於目,損於肝則目暗。
唐柳公度喜攝生,年八十餘,步履輕健。或求其術,曰:「吾無術,但未常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
《東樓法語》曰:心喜則陽氣散。是故,抑喜以養陽氣。
白話文:
《尚書》記載,過度喜樂會傷神,神受損就會發狂,狂躁的人心神不寧,身體也會變得虛弱。
《尚書》也說,喜怒無常會損害生命力,只有調和喜怒才能安居樂業,不受邪氣侵擾,延年益壽。
《尚書》還指出,喜怒無常會導致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導致癰疽等病症。
《聚書》記載,喜悅能使氣血流通,但過度喜悅會傷心,積聚陽氣反而會造成損害,所以要少喜悅,才能保持神清氣爽。
《淮南子》認為,過度喜悅會耗損陽氣,過度歡樂會使氣血上涌,放縱享樂會傷神,損害肝臟,導致目暗不明。
唐代柳公度注重養生,活到八十多歲,依然步履輕盈。有人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他說道:「我沒有什麼秘訣,只是從不讓元氣隨著喜怒而消耗,始終保持氣海溫暖。」
《東樓法語》指出,喜悅會使陽氣散失,因此要抑制喜悅以養護陽氣。
4. 忿怒
《書》云:忿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少怒則形佚,悄悄忿恨則損壽,怒目久視日月去則損明。
《書》云:大怒傷肝,血不榮於筋而氣激矣,氣激上逆,嘔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
《書》云:切切忿怒,當止之。盛而不止,志為之傷,喜忘前言,腰背隱痛,不可以俛仰屈伸。
《書》云:多怒則百脈不定。又多怒則鬢髮焦,筋萎為勞,卒不死,俟五臟傳遍終死矣。藥力不及。苟能改心易志,可以得生。
隱居云:道家更有頤生旨,第一令人少嗔恚。
《書》云:當食暴嗔,令人神驚,夜夢飛揚。
《淮南子》曰:大怒破陰,又勿恚怒,神不樂。
白話文:
書中記載,生氣會導致氣逆,嚴重時還會嘔血。經常生氣會損害形體,隱藏的憤怒則會損害壽命,生氣瞪眼久視,會損害眼睛。
書中還說,大怒傷肝,導致血液無法滋養筋脈,氣逆上衝,造成嘔血、腹瀉、目眩和昏厥。
書中告誡,要及時止住怒氣,如果怒氣積累,會傷及心志,導致健忘,腰背隱痛,無法彎腰伸展。
書中還指出,經常生氣會導致百脈不穩,頭髮焦枯,筋脈萎縮,最終會導致五臟受損而死,藥石無效。只有改心易志,才能獲得新生。
隱居者也說,道家養生之道,首要就是少生氣。
書中記載,吃飽飯時生氣,會讓人神魂驚慌,夜裡做惡夢。
淮南子中也說,大怒會損害陰氣,也不要生氣,這樣神志才會安寧。
《名醫敘論》曰:世人不終耆壽,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正氣日衰,邪氣日盛,不異舉滄波以炷爝火,頹華岳以涓流。
先賢詩曰:怒氣劇炎火,焚和徒自傷,觸來勿與競,事過心清涼。
白話文:
《名醫敘論》說:世人不能長壽,都是因為不愛惜自己,總是忿爭爭執,心意盡情發泄,讓怒氣積聚成毒,攻擊心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正氣一天比一天衰弱,邪氣一天比一天強盛,就像拿一滴燭火去點燃汪洋大海,拿一滴細流去沖刷巍峨高山一樣,根本不可能。
先賢的詩句說:怒氣如同猛烈的火焰,燒毀身體卻徒勞無益;當怒氣觸發時,不要與之爭執,事過之後,心境才會清涼。
5. 悲哀
《書》云:悲哀、憔悴、哭泣、喘乏,陰陽不交,傷也。故吊死問病,則喜神散。
《書》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久而陰縮拘攣,兩脅痛不舉。
《書》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而陽氣內動,發則心下潰,溲數血也。
《書》云:大悲伐性,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上焦不通,榮衛不舒,熱食在中而氣消。又云:悲哀則傷志,毛悴色夭,竭絕失生。近訥云:肺出氣,因悲而氣耗,不所以心系急而消矣。夫心主志,腎藏志,悲屬商,因悲甚則失精陰縮,因悲而心不樂,水火俱離,神精喪亡矣。
白話文:
《尚書》說:悲傷、憔悴、哭泣、呼吸困難,陰陽不調和,就會造成傷害。所以弔唁死人、探望病人,應該表現出喜悅的神情,才能讓他們安心。
《尚書》說:悲傷會影響心臟,損傷心魂,心魂受損就會導致神志恍惚,記憶力衰退,時間久了還會導致陰氣收縮,肢體拘攣,兩肋疼痛難以舉起。
《書》說:悲傷過度,就會導致氣血阻塞不通。陽氣在體內亂竄,就會導致心窩潰瘍,小便頻繁並帶血。
《尚書》說:極度悲傷會損害人的本性,悲傷會導致心繫急躁,肺部氣血不暢,上焦不通,營衛失調,熱食在胃裡卻無法消化。又說:悲傷會損傷志氣,毛髮枯萎,面色蒼白,精氣耗竭,生命力減弱。近來有人說:肺臟主呼吸,由於悲傷導致氣力衰竭,所以心繫急躁而無法消化食物。心臟主志氣,腎臟藏志氣,悲傷屬商音,因為過度悲傷就會導致精氣外泄,陰氣收縮,因為悲傷而心神不寧,水火失衡,神志迷失。
6. 思慮
黃帝曰: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弊,精神不散,可壽百數也。
彭祖曰:凡人不可無思,當漸漸除之,人身虛無,但有遊氣,氣息得理,百病不生。又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不勞,神不極,但爾可得千歲。
庚桑楚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靈樞》曰:思慮怵惕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悃,脫肉毛悴色夭。
《書》云:思慮過度,恐慮無時,鬱而生涎,涎與氣搏,升而不降,為憂氣勞思食,五噎之病。
《書》云:思慮則心虛,外邪從之喘而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又云:思慮傷心,為吐衄,為發焦。
白話文:
黃帝認為,不讓身體過度勞累,內心不為思慮所困,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以自我滿足為目標,就能讓身體不衰弱,精神不渙散,可以活到百歲以上。
彭祖則認為,人不可完全沒有思慮,但要逐漸減少,因為人體本質虛無,只有氣息在運作,只要氣息調順,百病就不會產生。他又說,道不在於忙碌,只要能不為衣食、聲色、勝負、得失、榮辱而思慮,心不勞累,精神不耗損,就能活到千歲。
庚桑楚則強調要保全自身,順應自然,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度的思慮之中。
《靈樞》記載,思慮過度、心神不安會傷神,神傷則會導致恐懼、自卑、精神渙散、體虛、毛髮脫落、面色蒼白、壽命減短。
《書》中也提到,思慮過度、擔心害怕,會導致心氣鬱結,形成痰涎,痰涎與氣息相搏,向上升而不下降,造成憂慮、勞累、食慾不振等問題,甚至會導致五噎之病。
《書》還指出,思慮會使人心神虛弱,外邪趁虛而入,導致喘息、氣滯,影響消化吸收,還會造成吐血、鼻衄、頭髮枯焦等病症。
《書》云:謀為過當,食飲不敵,養生之大患也。諸葛亮遣使至司馬營,懿不問戌事,但以飲食及事之繁簡為問,使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飲食不數升。」懿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以後果然。
張承節云:「勞,經言瘵證,有蟲,患者相繼,誠有是理。只譬如俗談,不曉事人,吉相思病也。與一女人情密,忽經別離,念念不捨,失察忘餐,便覺形容瘦悴,不償所願,竟為沉疴。
士人有觀書忘食,一日有紫衣人立前曰:「公不可久思,思則我死矣。」問其何人?曰:「我穀神也」。於是絕思,而食如故。
蓋思則氣結,喉熱不散,久而氣血俱虛,則疾速至而夭枉也。
白話文:
《尚書》上說:「謀事過於操勞,飲食不節制,是養生的最大禍患。」諸葛亮派遣使者前往司馬懿的營帳,司馬懿並沒有詢問戰事,而是只關心飲食和事務的繁簡,使者說:「諸葛公早起晚睡,要懲罰二十人以上,都要親自過目,飲食不過幾升。」司馬懿說:「孔明吃得少,事情繁多,他還能撐多久呢?」後來果然如此。
張承節說:「勞累过度,經書上說会导致瘵證,有蟲病,患者接連不斷,確實是有道理的。就比如俗話說,不懂事的人患相思病。跟一個女人感情很深,突然分開,念念不忘,茶飯不思,便覺得容貌憔悴,得不償失,最終成了重病。
讀書人有埋頭苦讀忘記吃飯的,有一天,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人站在他面前說:「你不能長時間思考,思考就會讓我死。」問他是什麼人?他說:「我是穀神。」於是讀書人就停止思考,然後按時吃飯。
因為思考就會使氣血凝結,喉嚨發熱不能消散,時間久了氣血就會雙雙虛弱,那麼疾病就會很快到來,就會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