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三元參贊延壽書》~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

榧子多食,能消穀,助筋骨,行榮衛,明目輕身,治咳嗽。食之過多,則滑腸。

榛子,益氣力,寬腸胃。

蓮子,食之宜蒸,生則脹人腹中,噫,令人吐。食當去之,不去心食之霍亂。又:性寒,生食微動氣,蒸食之良。

藕生食,主霍亂後煩渴,虛悶不能食,蒸食能補五臟,實下焦。與蜜同食,令人腹臟肥,不生諸蟲。

除煩解酒毒,壓食反,病後熱渴,食藕用少鹽水或梅水浸,供多食,不損口。久服輕身耐老,止熱破血。

雞頭益精氣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作粉食極妙,是長生之藥。與小兒食,不能長大,故駐年耳。生食,動風冷氣,多食不益脾胃氣兼難消化。

米穀

粳米,生者冷,燔者熱,生不益脾,過熟則佳。蒼耳同食,卒心痛;馬肉同食,發痼疾。

稻米,糯米也。妊娠與雜肉食之,不利其子,生寸白。久食,身軟緩筋故也。性寒,壅經絡氣,使人四肢不收,昏悶多睡,發風動氣,可少食。

秫米,似黍而小,亦可造酒。動風,不可常食。

黍米,發宿疾,久食,昏五臟,好睡。小兒食,不能行,緩人筋骨,絕血脈。白黍久食,多熱,令人煩。赤黍不可合蜜,惟可作糜。不可為飯,黏著難解。

五種黍米,合葵食之,成痼疾,藏脯於中,食之閉氣。肺病者,宜此。

生米戲食,久為米瘕,肌疲如勞,缺米則口吐清水。

飴糖進食,健胃,多食則動脾風。

麥佔四時,秋種夏收。西北多霜雪,面無毒,南方少雪,有毒。

小麥,性壅熱,小動風氣,治面後覺中毒,以酒咽漢椒三五粒不為疾。

大麥,久食宜人,帶生則冷,損人。

麥櫱,久食消腎,不可多。

穬麥,西川多種,山東河北人,正月方種,先患冷氣,人不宜食。

蕎麥,性寒難消。久食動風,頭眩,和豬肉食八九次,患熱風,脫眉須。

粟米食後,勿食杏仁,令人吐瀉。

稷米,穄也,發三十六種病。八谷之中最為下,不可同川附子服。

陳廩粟米、秔米,陳者,性皆冷,頻食之,自利。藏脯臘於中,三月久滿不知而食之,害人。

綠豆治病,則皮不可去,去皮,食少壅氣。

赤小豆,行小便,久食虛人,令人黑瘦枯燥,能逐津液,身體重。

青小豆,一名胡豆,合鯉魚鮓食之,肝黃,五年成干消。

赤白豆合魚鮓食之,成消渴。

黑白黃褐豆,大小豆,作豉極冷,黃卷及醬皆平,多食體重。服大豆末者,忌豬肉。炒豆與一歲以上十歲以下食之,即啖豬肉,久當壅氣死人。有好食豆腐中毒,不能治。更醫至中途,遇作腐人家相爭,因問,妻誤將萊菔湯置鍋中,腐更不成。醫得其說,以萊菔湯下藥而愈。

萊菔,即蘿蔔也。

醬,當是豆為者,今以面麥為者,食之多殺藥力。

夫子云:不得其醬,不食,故五臟悅而愛之,此亦安樂之端。

白話文:

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

榧子多吃會消食,有助於筋骨,促進氣血運行,明目輕身,還能治療咳嗽。但吃太多會滑腸。

榛子可以益氣強身,寬腸胃。

蓮子最好蒸熟再吃,生吃會脹肚子,讓人打嗝嘔吐。食用時應去掉蓮心,否則會導致霍亂。蓮子性寒,生吃會略微寒涼,蒸熟後則效果最佳。

藕生吃可以治療霍亂後的煩渴、胸悶不適和食慾不振,蒸熟後可以補益五臟,滋養下焦。用藕和蜂蜜一起食用,會使腹部肥胖,且不易生蟲。

藕可以解酒毒,緩解飽脹感,治療病後煩渴。食用藕時,可以用淡鹽水或梅子水浸泡,這樣可以多吃而不傷脾胃。長期食用可以輕身延年,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雞頭可以益精氣,使耳目聰明。長期食用,可以輕身不飢,延年益壽,磨成粉食用效果最佳,是長壽的良藥。但小孩食用則不利於生長,所以才具有駐顏抗衰老的功效。生吃會引發風寒,多吃不利於脾胃,且難以消化。

米穀類

粳米,生米性寒,炒熟的粳米性熱。生米不利於脾胃,過熟則最佳。粳米與蒼耳一起食用,會突然心痛;與馬肉一起食用,會誘發舊疾。

稻米,就是糯米。孕婦與各種肉類一起食用,不利於胎兒,會導致胎兒出現寸白(胎兒手指、腳趾異常)。長期食用,會導致身體軟弱無力,筋骨酸軟。糯米性寒,會阻礙經絡氣血運行,使人四肢無力,昏昏欲睡,容易誘發風寒。宜少食。

秫米,類似黍米但個頭較小,也可以釀酒。容易引發風寒,不宜經常食用。

黍米,會加重宿疾,長期食用會損傷五臟,讓人嗜睡。小孩食用,會影響行走,使筋骨鬆弛,血液循環不暢。白黍長期食用,會增加體內熱量,讓人煩躁。紅黍不能與蜂蜜一起食用,只能做成粥。不能做飯,因為太黏稠難以消化。

五種黍米,與葵一起食用,會加重舊疾;如果黍米內藏有乾肉,食用後會氣短。肺病患者適合食用。

生米玩耍似的少量食用,久而久之會形成米瘕(腹部腫塊),身體疲勞乏力,如果缺少米食,則會吐清水。

飴糖可以健胃,但多吃會引發脾胃風。

麥子一年四季都有,秋天播種,夏天收穫。西北地區多霜雪,麥子無毒;南方地區少雪,麥子有毒。

小麥,性溫熱,略微引發風寒,如果吃了麵食後感到中毒,可以用酒送服幾粒胡椒粒即可解毒。

大麥,長期食用有益於人體,但生吃則性寒,會損傷人體。

麥芽,長期食用會損傷腎臟,不可多吃。

穬麥,四川地區種植較多,山東河北地區正月才種植,食用會加重寒氣,不宜食用。

蕎麥,性寒難消化。長期食用會引發風寒,頭暈目眩。和豬肉一起吃八九次,會患熱風,眉毛鬍鬚脫落。

吃粟米後,不要吃杏仁,否則會嘔吐腹瀉。

稷米,就是小米,會引發三十六種疾病。在八種穀物中是最差的,不能與川烏附子一起服用。

陳糧(陳年的粟米、秔米),陳糧性寒,經常食用會腹瀉。如果陳糧中儲藏乾肉,存放三個月以上才食用,則會危害人體健康。

綠豆治療疾病時,不能去皮,去皮後食用會少量阻礙氣血運行。

赤小豆,可以利尿,但長期食用會使人體虛弱,導致人皮膚黑瘦乾燥,能排除體液,使身體沉重。

青小豆,又名胡豆,與鯉魚鮓一起食用,會導致肝黃,五年後會消瘦成干枯狀。

赤白豆與魚鮓一起食用,會導致消渴症。

黑白黃褐豆,大小豆,做成豆豉性寒,黃卷和醬則性平,多吃會使身體沉重。服用大豆粉的人,忌食豬肉。炒豆與一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小孩一起食用,如果再吃豬肉,久而久之會阻礙氣血運行而導致死亡。有人因為食用豆腐中毒,無法治療。醫生在治療過程中,遇到製作豆腐的人家爭吵,詢問後得知,妻子誤將蘿蔔湯放進鍋中,導致豆腐無法成型。醫生得知此事後,用蘿蔔湯作藥引治療,病人痊癒。

萊菔,就是蘿蔔。

醬,應該是豆類釀造的,現在用麵粉或麥子釀造的醬,會減弱藥物的療效。

孔子說:沒有合適的醬料就不吃飯,所以五臟舒暢而喜愛它,這是安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