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痛風」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痛風是中醫古代疾病,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肝腎陰虛,痰濁凝結」,導致「氣血不通,經絡阻塞」,進而引發「關節腫痛」等症狀。
痛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關節腫痛:是痛風最常見的症狀,多見於大腳趾、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等部位。
- 尿酸結晶沉積:尿酸結晶可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腎臟等部位,引起疼痛、腫脹、發熱等症狀。
- 關節畸形:長期痛風可導致關節變形,甚至殘疾。
- 腎功能損害: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可引起腎功能損害,甚至尿毒症。
痛風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
- 牛膝: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痛風引起的關節腫痛。
- 蒼朮: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痛風引起的關節腫痛、尿酸結晶沉積。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痛風引起的關節腫痛、尿酸結晶沉積。
痛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會增加尿酸的生成,因此痛風患者應避免食用,如動物內臟、海鮮、豆類等。
-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的濃度。
-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因此痛風患者應控制體重。
- 戒菸限酒:吸菸和飲酒會加重痛風的症狀,因此痛風患者應戒菸限酒。
痛風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和控制。患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積極治療,並注意日常保健,以避免痛風的復發。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半夏厚朴湯
- 1.《皇漢醫學》:「又按諸氣不調,作痛者不一(求真按:「此引用《三因方》說」),或手足疼痛走注如痛風,或拘攣搐搦,或膈腹掣痛不可忍,或寒熱交作,或小便短澀如淋者,能審其證,皆可用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 1.《赤水玄珠》:「仲景,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兀兀欲吐,痛風神效。」
大青龍湯
- 1.《皇漢醫學》:「《方輿輗》本方條曰:「溢飲為四飲之一,此由水氣溢於表也,其變或腫如風水者有之,或痛類痛風者有之,比類取大青龍湯微似汗,即愈。」」
越婢湯
- 1.《皇漢醫學》:「《方輿輗》本方條曰:「上體、下體或一身悉腫,脈浮而渴,自汗出,惡風,小便不利,或喘咳者,越婢湯主之。腳氣、痛風、瘡毒內攻等多此證。又犯風邪久咳等,沐浴而變此證者,往往見之。」」
十棗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支飲咳嗽,胸脅刺痛,及肩背手腳走痛者。痛風,及支飲走注,手足微腫者,與甘草附子湯,兼用此方,則有掎捔之功。為丸用,亦佳。」」
甘草附子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支飲咳嗽,胸脅刺痛,及肩背手腳走痛者。痛風,及支飲走注,手足微腫者,與甘草附子湯,兼用此方,則有掎捔之功。為丸用,亦佳。」」
- 2.《傷寒纘論》:「風傷衛氣。濕流關節。風濕相搏。邪亂經中。故主周身骨節諸痛風勝則衛氣不固。汗出短氣惡風。不欲去衣濕勝則水氣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腫。故用附子除濕溫經。桂枝祛風和營。白朮去濕實衛甘草輔諸藥而成斂散之功也。」
- 3.《證治摘要》:「甘草附子湯(主治見痛風),病因考。及說約。中濕門載五苓散。香川氏云。小便不利。四肢浮腫。而渴者。艮山翁云。濕氣從小便去也。和田氏。中濕初發。有汗者。用桂枝加朮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風濕、痛風之初起,寒熱間作,肢體疼重或攣痛,或走注腫起者,此方發汗之後,可與加朮附湯,兼用應鐘散、蕤賓丸等。」」
二陳湯
- 1.《醫學入門》:「熱多瘦婦必潮煩,瘦人多熱,脈數,外證潮煩,乃陰虛火盛也,芩柏樗皮丸。帶不止者,用地骨皮一兩,生地五兩,酒十盞,煎至三盞,分三次服;或白芷散、單益母丸。白帶兼痛風者,二陳湯加蒼、柏、南星、牛膝、川芎;兼頭風鼻涕者,蒼柏辛芎散;兼七情者,側柏樗皮丸。」
補中益氣湯
- 1.《雜病源流犀燭》:「久痢已成壞病,變態百出,當勿拘脈症,概用補益以治之(宜參、附、香、砂、耆、術,亦或得生)。久痢變成痛風,皆調攝失宜之故(宜補中益氣湯加羌、獨、虎骨、松節、乳香、黃柏、蒼朮、桃仁)。總之,痢之為患,艱澀難出者,急與疏通,滑潤易出者,酌為兜澀。」
二妙散
- 1.《馮氏錦囊秘錄》:「治酒濕痰痛風。」
附子湯
- 1.《先哲醫話》:「痛風以發表為先,務宜越婢加朮附子湯,最後與下劑為佳,宜神祐丸。此證不泄下水毒,則無全效。(痛風熱甚者,與禹功散無效,不如神祐之捷。)」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 1.《醫方集解》:「痛風有寒、有濕、有熱、有痰,有血之不同,此為通治(按此即《內經》所謂行痹、痛痹也。經曰:風寒濕三者雜合而為痹也,蓋風痹痿厥,病多雜合,故世俗每言風痹有病風而不痛者,則為不仁,此氣血兩虛,其證為加重矣)。」
續命湯
- 1.《是齋百一選方》:「治痛風高監之子服。」
獨活寄生湯
- 1.《周慎齋遺書》:「_獨活寄生湯_(並主痛風)」
人參白虎湯
- 1.《目經大成》:「詩曰:瞼腫頭痛風木侮,草汁調和煎白虎,知母不奈石膏涼,安排人參粳米補。」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孕婦浮腫,喘咳息迫,或身體麻痹或疼痛者。治肺癰初起,惡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腫,濁唾臭痰及胸痛者。當其精氣未脫,兼用白散,蕩滌邪穢,則可平復矣。風濕、痛風,發熱劇痛,關節腫起者,加朮、附有奇效。」」
羌活勝濕湯
- 1.《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羌活勝濕湯_,即痛風門通氣防風湯,治風濕甚效。」
四妙散
- 1.《濟陽綱目》:「_四妙散_,治痛風走注。」
控涎丹
- 1.《丹溪心法》:「_控涎丹_,見痛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