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23)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二 (23)

1. 治熱門

黑參也。無毒。易老云:樞機之劑,常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治空中氤氳之氣,三焦無根之火,腎傷必用之,本經君藥也。治暴中風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胸中多氣,煩渴火腫者,皆濁氣為之也。補內傷腎氣,明目強陰益精,乃敷屍頸上有核,腹中有塊,骨蒸驚悸健忘,一切癰腫瘰癧,頭風喉痹,熱毒遊風,皆痰火聚為之也。又治婦人產後余疾,血癥血瘕,名曰聖藥宜哉!水洗蒲葉隔蒸,或酒蒸亦好。

惡乾薑、黃耆、大棗、山茱萸,反藜蘆,極忌銅鐵。

丹參,

丹參苦寒治熱狂,主癥痼結水鳴腸,頭目腰腳諸瘡毒,胎經崩帶益婦娘。

赤參也。無毒。治風邪留熱狂悶及冷熱勞熱,主破癥瘕,心腹痼疾。邪氣入腸鳴如走水,頭痛目赤,骨節痛腰脊強,四肢不遂,風腳軟痛者,單用浸酒服之。可逐奔馬,故又名奔馬草。惡瘡癭瘤腫毒,排膿止痛生肌,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經脈不勻,益氣養血,通利關脈,去舊生新之劑也。

莖方稜青色,葉相對似薄荷有毛,一苗數根,根赤大如指,長尺余,處處有之,十月採根,酒洗曬乾。畏鹹水,反藜蘆。

紫參,

紫參味苦辛氣寒,除大熱伏腸胃間,治痢通經諸血疾,破積消癰利竅關。

葉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實黑大如豆,所在有之,一名牡蒙。無毒。主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仲景以甘草佐之而治痢,《局方》用以通婦人經脈。《本經》云: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癰腫諸瘡,皆以其通九竅,利大小便也。三月採根,火炙令紫色。畏辛夷。

前胡,

前胡無毒亦苦寒,主治時行內外熱,下氣消痰清頭目,安胎治疳破癥結。

苗比柴胡先生。主傷寒時氣,內外俱熱,半表裡證,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頭目昏痛,骨節煩疼,咳喘嘔吐寒熱。《日華》又謂能安胎及小兒疳氣,破癥結,開胃進食者,總皆消痰下氣,推陳致新也。水洗刮去黑皮並蘆,或用竹瀝浸潤曬乾。半夏為使,惡皂莢,畏藜蘆。

白前,

白前氣味甘辛平,善保肺氣嗽有情,胸脅煩悶氣衝上,不眠喉作水雞聲。

色白,苗類前胡,根似白薇、細辛。保肺清肺,氣嗽久嗽多用,以溫藥相佐尤佳。主胸脅煩悶,氣逆上衝,呼吸欲絕不得眠,喉中常作水雞聲。《日華》用治奔豚上氣煩悶。甘草水浸,去頭須,焙乾。

桔梗,

桔梗苦辛提氣血,頭目鼻咽皆肺熱,胸脅腹腸多有痰,又定驚癇排瘡癤。

桔,結也;梗,綆也,其文締結如綆也。氣微溫。小毒。浮而升,陰中陽也,手太陰引經藥。《衍義》謂其開提氣血。凡氣血藥中宜用,載諸藥不致下沉,為舟楫之劑。主肺熱氣促,嗽逆膿血寒熱,肺痿肺癰,及頭目不清,鼻塞鼻衄,口瘡牙風,喉痹咽腫,胸脅痛如刀刺,腹滿積塊,腸鳴下痢,中冷食不消,霍亂轉筋,皆氣凝血滯痰壅也。兼定大人驚恐風痹,小兒客忤驚癇,一切瘡癤癰疽在表實證,假此引藥行上行表。

白話文:

治熱門

黑參無毒,是樞紐之藥,能調和氣機,使全身氣血流通順暢,治療胸中鬱悶之氣、三焦虛火、腎虛等症,是治療腎虛的要藥。主治中風寒邪導致的身熱、胸悶、神志不清、瘧疾、胸悶氣脹、煩渴、水腫等,這些都是濁氣引起的。能補益內傷腎氣,明目,壯陽,益精,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腹部腫塊、骨蒸、驚悸、健忘、癰腫、瘰癧、頭痛、喉痹、熱毒風等,這些都是痰火聚集引起的。也治療婦女產後餘疾、血癥、血瘀,堪稱聖藥。可用蒲葉隔水蒸或酒蒸。

黑參忌用乾薑、黃耆、大棗、山茱萸,反藜蘆,忌銅鐵。

丹參味苦性寒,能治療熱病狂躁,主治癥瘕積聚、腸鳴腹瀉、頭痛、目赤、腰腿疼痛等,對婦科疾病如崩漏帶下也有療效。

赤參無毒,治療風邪引起的發熱、煩悶、冷熱交替、勞熱等,主治破除癥瘕、心腹痼疾。治療邪氣入腸導致的腸鳴如水聲、頭痛、目赤、關節疼痛、腰脊強痛、四肢麻痺、腳軟疼痛等,單獨用酒浸泡服用即可。因其藥效迅速,故又名奔馬草。治療瘡瘍腫毒,能排膿止痛,生肌,安胎,墮胎,止血,治療崩漏帶下,調經,益氣養血,通利經脈,是更新身體的良藥。

赤參莖方棱形,青色,葉子相對生長,像薄荷葉,有毛,一株有多個根,根莖赤色,粗如手指,長約一尺,各地都有,十月採收根部,用酒洗淨曬乾。忌鹹水,反藜蘆。

紫參味苦辛性寒,能清除腸胃中的熱邪,治療痢疾,調經,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能消散積聚,治療癰腫,通利九竅。

紫參葉子像羊蹄葉,紫花,青穗,根皮紫黑色,肉質紅白色,外皮深色,內裡淺色,根實黑褐色,如豆粒大小,各地都有,也叫牡蒙。無毒。主治腸胃積熱,吐血,鼻出血,腸道淤血。張仲景用甘草配伍紫參治療痢疾,《局方》用其治療婦女經脈不通。《本經》記載:主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癰腫瘡瘍,皆因其能通利九竅,利大小便。三月採收根部,用火烤至紫色。忌辛夷。

前胡無毒,味苦性寒,主治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內外感熱,能降氣,消痰,清頭目,安胎,治療疳積,破除癥結。

前胡苗比柴胡高大。主治傷寒,時行感冒,內外感熱,表裡證,痰阻胸脅,心腹脹滿,頭痛,關節疼痛,咳嗽氣喘,嘔吐,寒熱交作。《日華子本草》又記載能安胎,治療小兒疳積,破除癥結,開胃進食,總的來說,是消痰降氣,新陳代謝的良藥。用水洗淨,刮去黑皮和蘆頭,或用竹瀝浸潤曬乾。半夏為使藥,忌皂莢,畏藜蘆。

白前味甘辛性平,善於保護肺氣,治療咳嗽,主治胸脅煩悶,氣逆上衝,呼吸困難,失眠,喉嚨有痰鳴聲如水雞叫。

白前顏色潔白,苗和前胡相似,根像白薇、細辛。能保護肺,清肺,治療久咳,常與溫性藥物配伍效果更好。主治胸脅煩悶,氣逆上衝,呼吸困難,失眠,喉嚨常有痰鳴聲如水雞叫。《日華子本草》用其治療奔豚氣上衝,煩悶。用甘草水浸泡,去除蘆頭和鬚根,焙乾。

桔梗味苦辛,能升提氣血,治療頭、目、鼻、咽喉的熱症,治療胸脅、腹部、腸道的痰症,能定驚,治癇證,治療瘡瘍腫毒。

桔梗,桔是結的意思,梗是繩的意思,它的紋理像繩索一樣。氣味微溫,小毒。能上行,是陰中之陽,手太陰經藥物。《景岳全書》記載它能開提氣血。凡是氣血藥物中都可用到它,能載諸藥不致下沉,像舟楫一樣。主治肺熱氣促,咳嗽,咳膿血,寒熱,肺痿,肺癰,頭昏眼花,鼻塞,鼻出血,口瘡,牙痛,喉痹,咽喉腫痛,胸脅疼痛如刀割,腹脹,腹部腫塊,腸鳴,腹瀉,腹部冷痛,飲食不消化,霍亂,轉筋,這些都是氣滯血瘀,痰濕壅塞引起的。還能治療成人驚恐,風痹,小兒驚風,癇證,一切表證的瘡瘍癰疽,能引導藥物上行,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