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9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93)

1. 瓜蒂散之注釋

又曰:「傷寒嘔多時,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凡《傷寒論》中所謂陽明證者,多用下劑以攻之,是即古法也。今雖有陽明證,而不可攻之,謂以其嘔多故也。蓋嘔者,毒在胸膈之間,故其氣上迫而為嘔也。今謂其嘔多,可見其毒鬱於胸中也。余故曰:「此為當吐之證也(求真按:『陽明病嘔多者,非純陽明病,為少陽陽明之合病也。則以先解少陽病,後攻陽明病為法。

故曰嘔多證者,即少陽病未解時,不可攻下陽明證,斷非吐劑之證,不可從之』)。」

又曰:「傷寒二三日,心中痞硬,脈沉數者。」

獨嘯庵氏曰:「此證或為後之大患,微當吐之。余往往治此證,其言果然。」

又曰:「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當吐之。」

此條方證正對,毋待辨矣。

又曰:「太陽病無汗,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者,瓜蒂散主之。」

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者,此所謂胸中實,當吐之證也。

求真按:「此證為當用葛根湯之候,故不必用吐劑也。」

以上十餘章,為張仲景之所用,是後世吐方之準繩也。至於隨機運用之際,以默識深思而擴充之,則吐方之效,將塞於天地之間,不至著於世醫之眼目,僅以二三章之吐方為極趣,且不能行其術於病者。噫!世醫何如斯之愚且昧乎?此余所以平居嘆息也。願有志之士,深求其妙機,則此術得以廣行於後世。

胸中有停痰宿水,而為諸證者(求真按:「是引用獨嘯庵氏說也,下亦同」)。

夫胸中有停痰宿水者,則是毒之所在,而為諸證者,乃其旁證也。如此者,余用吐方能治之。且所謂久年腹痛不已,而為諸患者,皆吐方之所能治也。世醫不達此,每見此證,動輒用茯苓飲或附子粳米湯類,遷延日月,竟使病者至於危篤矣。因徒拘泥於《論》說「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能吐出水」,或「腹中寒氣切痛,逆滿嘔吐」等之章句,自以為方證相對,不知變通之故也。

所謂噤口痢者,水藥不得入口,入則吐出。

是固嚴重之暴病,世醫之所難能也。如此證者,先用吐劑,以通利胸間之毒,則水藥悉得下咽,而後以隨證處方,則世醫所謂必斃者,可治十之六七。

所謂卒中昏厥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氣壅塞者。

世醫於此證,率用三聖飲、導痰湯之類,偶然得瘥輕證二三人,則愈自信,以為卒中家之要方。嗚呼,愚拙哉!若夫輕證,雖不藥亦自能復原。其危篤卒暴之證,若命懸旦夕,此時當救危紓暴者,舍吐方其何由?

所謂龜胸龜背者,隨證處方時,間用吐劑以攻之,則能收效。

所謂狂癇者,數當吐之。

所謂藏結者,多宜吐劑。

所謂淋疾,諸藥無效者,宜詳其證而吐之。

白話文:

瓜蒂散之注釋 (現代白話文翻譯)

有人說:「傷寒病如果嘔吐很嚴重,即使有陽明證的表現,也不可以像平常那樣用瀉藥來攻下。」

一般來說,《傷寒論》裡提到的陽明證,大多會使用瀉藥來治療,這是古時候常用的方法。但現在即使出現陽明證,也不宜使用瀉藥,這是因為病人嘔吐太嚴重了。嘔吐,表示毒邪鬱積在胸膈之間,導致氣向上衝迫而嘔吐。如今說嘔吐嚴重,可見毒邪阻塞在胸中。所以我說:「這種情況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 (註:有學者認為,陽明病嘔吐嚴重,不單純是陽明病,而是少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生的情況,應該先治療少陽病,再治療陽明病。所以嘔吐嚴重的狀況,是少陽病未解除時,不能用瀉藥治療陽明病,並不是用催吐藥的時機,不應該採用催吐的方法。)

還有說:「傷寒病發病兩三天,胸口覺得悶脹發硬,脈象沉而快。」

獨嘯庵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患,應該稍微用催吐的方法。我常常這樣治療,結果確實有效。」

還有說:「少陰病,吃東西就吐,心裡覺得悶悶的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剛發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呈現弦而遲的狀況,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

這條方證對應得相當準確,不需要多做解釋了。

還有說:「太陽病沒有汗,小便反而很少,氣向上衝到胸部,嘴巴緊閉說不出話,快要發生成剛痙的症狀,可以用瓜蒂散來治療。」

氣向上衝到胸部,嘴巴緊閉說不出話,這就是所說的胸中被堵塞,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

(註:有學者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葛根湯,不需要使用催吐的方法。)

上面所說的十幾條,是張仲景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後世使用催吐藥的準則。至於在臨場應變時,要靠自己深入思考、理解,並加以擴充運用,這樣催吐藥的療效才能廣泛應用。不要只局限在書中幾條關於催吐的條文,卻不能實際運用在病人身上。唉!這些庸醫實在是太愚昧了!這就是我平時嘆息的原因。希望有志於醫學的人士,能深入研究其中的奧妙,讓催吐的療法得以廣泛流傳於後世。

胸中有停積的痰液或水液,而引起各種疾病的 (註:以下內容引用獨嘯庵的觀點)。

胸中有停積的痰液或水液,那就是毒邪所在,而引起的各種疾病,都只是連帶的症狀。遇到這種情況,我使用催吐的方法就能夠治療。還有像是長期腹痛不止,而引起各種疾病的,都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一般醫生不了解這一點,遇到這種情況,總是習慣使用茯苓飲或附子粳米湯之類的藥方,這樣拖延時間,最後導致病人病情危重。他們只是拘泥於《傷寒論》中「心胸中有停積的痰液或水液,自然會吐出來」,或是「腹中寒氣疼痛,脹滿想吐」等條文,以為對證就照著用,卻不知道要靈活變通。

所謂的「噤口痢」,是指水藥都無法喝進去,喝下去就會吐出來的腹瀉。

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急病,一般醫生很難處理。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先使用催吐藥,疏通胸中的毒邪,這樣水藥就能夠順利喝下去,之後再根據病症開藥,這樣一般醫生認為沒救的病人,也能夠治好十分之六七。

所謂的「卒中昏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液阻塞的疾病。

一般醫生遇到這種情況,都習慣使用三聖飲、導痰湯之類的藥方,偶爾治好兩三個輕微的病人,就更加自信,以為這是治療卒中的重要藥方。唉,真是太愚蠢了!要知道,輕微的卒中,即使不吃藥,也能自己恢復。對於那些病情危急、突發的卒中,病情如千鈞一髮,這時候要搶救病人,除了催吐的方法,還有什麼辦法呢?

所謂的「龜胸龜背」,是指胸部和背部像烏龜殼一樣隆起的疾病,可以根據病症用藥,同時搭配催吐藥,就能夠見效。

所謂的「狂癇」,應該多次使用催吐的方法。

所謂的「藏結」,多半適合使用催吐藥。

所謂的「淋疾」,如果各種藥物都無效,應該仔細辨證後使用催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