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94)
別論 (194)
1. 瓜蒂散之注釋
獨嘯庵氏曰:「反胃諸嘔者,最宜吐之。」
知言哉,至盡矣。蓋吐方之需要,足以蔽後世也。然世醫不達此理,若每見證,動輒乾薑、人參、半夏、茯苓,或補脾降氣之類,雖間有知其機者,亦不過用大黃、甘遂、巴豆之類,而曰方證相對,何病不瘥乎?嗚呼,可慨也。
夫所謂反胃者,毒壅窒於胸間,故胃脘被妨礙而不能容水穀,朝食則暮吐,夕食則朝吐也,半夏、人參、茯苓等之藥,安得而制之(求真按:「有當用吐劑者,有當用乾薑、生薑、半夏、茯苓、人參等者,焉得專重偏廢哉」)?且巴豆、大黃、甘遂,下劑也。夫下劑之功能,先納之於胸腹,熟化運造,而後為用。
今毒鬱窒於胸間,以是不能容納水穀及藥汁,雖強飲之,亦與胸間隔絕,不得留藥氣於內,則何效之有哉?此時當用吐劑,則其毒與藥氣併,馳逐激動,發泄於上。如此數回,隨其毒之輕重,或一二次,或三四次,則胸中之蟄毒,豁然開除。若猶有他證者,則隨證理之,此所謂通因通用者也。
學者苟能通其機,則吐方之偉效,將如白日矣。
病者悲哭啼泣者,先吐之,後隨證處方。或先處方,後時用吐方攻之。
子和氏曰:「咳嗽痰厥,涎潮痞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當吐之。」
咳嗽痰厥,涎潮痞塞者,此毒實於胸間之候。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皆旁證也。
求真按:「咳嗽痰厥,涎潮痞塞,即呼吸器病。吐劑所以奏效者,因服吐劑後,則以刺激於胃黏膜之迷走神經末梢,而由反射作用刺激於呼吸器黏膜之同名神經末梢,使吐出胃內容物,同時使咯出在肺泡及支氣管內之病的產物也。」
又曰:「上喘中滿,酸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而不宣暢者,當吐之。」
自注曰:「所謂氣壅,三焦不暢是也。坎按此證所謂留飲病,而毒窒於胸間,作上喘中滿,酸心(求真按:『中滿者,胃部膨滿也。酸心者,吞酸嘈雜也』)之證。其腹滿時時作聲者,是乃留飲之徵。痞氣上下而不宣暢者,旁證也。蓋所謂痞氣者,指毒氣而言。」
又曰:「頭腫,瘰癧,及胸臆胠脅之間,或瘡痂不消,及膿水不止者,吐之。」
余雖未試之,然潛思求之,或當有益,學者審諸。余於此證,皆用生生乳而萬舉萬全,悉能得驗(求真按:「生生乳者,砒素,水銀之化合劑也。於梅毒性者,或能萬舉萬全。至於其他,未必然也」)。
又曰:「赤白帶下,或如白物脂者,獨聖散主之。婦人有污濁水不止,亦同此方。」
此證若術能中其機則效,若不中其機則無益。夫機者,非筆舌所能盡也,但在其人耳(求真按:「機者,達者能捕之,凡庸不與焉。如加古氏言,然汗下和皆有機,豈獨吐法乎」)。
又曰:「小兒自三五歲,或七八歲,至十四歲,發驚,涎潮,搐搦,如拽鋸,人事不省,目瞪喘急,將欲死者,當吐之。」
白話文:
獨嘯庵先生說:「反胃、各種嘔吐的症狀,最適合用催吐的方法。」
這話說得太好了,道理也說盡了。催吐方劑的需要,足以為後世所借鑑。然而現在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只要看到這種症狀,就動不動使用乾薑、人參、半夏、茯苓這些藥,或是用補脾降氣之類的藥,就算偶爾有明白病理的醫生,也不過是用大黃、甘遂、巴豆之類的瀉下藥,還說方劑對應證狀,什麼病不能治好呢?唉,真是可悲啊!
所謂反胃,是毒邪淤積在胸腔,導致胃部受到阻礙而無法容納水和食物,早上吃的東西,晚上會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會吐出來。半夏、人參、茯苓等藥,怎麼能治療這種情況呢(求真按:有的情況適合用催吐藥,有的情況適合用乾薑、生薑、半夏、茯苓、人參等藥,怎麼可以偏重一方而廢棄其他呢)?而且巴豆、大黃、甘遂,都是瀉下的藥。瀉下藥的功能,是先把藥物納入胸腹,經過消化運化後才發揮作用。
現在毒邪鬱積在胸腔,使得身體無法容納水、食物和藥汁,就算勉強喝下去,藥物也被隔絕在胸腔外,藥氣無法留在體內,那會有什麼效果呢?這時應該使用催吐藥,讓毒邪和藥氣一起,迅速衝擊、發散,向上宣洩。這樣幾次,依照毒邪的輕重,或者一兩次,或者三四次,那麼胸中的潛伏毒邪,就會豁然去除。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就再根據症狀治療,這就是所謂的「通因通用」的道理。
學者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催吐藥的神奇效果,就會像白天的太陽一樣明顯了。
病人如果因為疾病而悲傷哭泣,先催吐,然後再根據症狀處方治療。或者先處方治療,過一段時間再用催吐方劑來攻邪。
子和先生說:「咳嗽痰多、氣逆、口涎上湧、胸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都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
咳嗽痰多、氣逆、口涎上湧、胸悶,這些都是毒邪積聚在胸腔的表現。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都是由這些主要症狀引起的次要症狀。
求真按:「咳嗽痰多、氣逆、口涎上湧、胸悶,指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催吐劑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服用後,刺激胃黏膜的迷走神經末梢,透過反射作用刺激呼吸道黏膜的同名神經末梢,使胃內容物吐出,同時也使肺泡和支氣管內的病理性分泌物咳出。」
子和先生又說:「上氣喘促、胸中脹滿、心口酸痛、腹脹、時常發出聲音,感覺氣機堵塞上下不通暢,都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
子和先生自己註解說:「所謂氣機鬱塞,指的是三焦不通暢。我認為這種情況屬於痰飲病,毒邪堵塞在胸腔,導致上氣喘促、胸中脹滿、心口酸痛的症狀。(求真按:胸中脹滿,是指胃部膨脹;心口酸痛,是指吞酸、嘈雜的感覺。)腹脹時常發出聲音,是體內有痰飲的徵兆。氣機堵塞上下不通暢,是次要症狀。所謂的痞氣,指的是毒氣。」
子和先生又說:「頭部腫脹、淋巴結腫大,以及胸部和脅肋之間出現問題,或是瘡痂不消、膿水不止,都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
我雖然沒有試驗過,但仔細思考後認為,或許應該有幫助,學者可以仔細研究。我治療這些病症,都是使用「生生乳」這種藥,效果非常好,都能得到驗證。(求真按:「生生乳」是砒素和水銀的混合劑,對於梅毒性疾病,或許效果很好,但對於其他疾病,就不一定有效了。)
子和先生又說:「婦女白帶或赤白帶下,或者白帶如脂狀物,可用『獨聖散』治療。婦女若有汙濁液體流出不止,也可用此方。」
這種病症,如果方法對症,就會有效,如果方法不對症,就沒有效果。所謂的「機」,不是用筆墨可以完全表達的,重點在於施治者能否掌握。(求真按:「機」是聰明的人才能掌握的,普通人很難領悟。就像加古先生說的,汗、下、和等方法都有其「機」,難道只有催吐法才有嗎?)
子和先生又說:「小孩子從三五歲,或七八歲,到十四歲之間,如果出現驚厥、口涎上湧、抽搐、像拉鋸一樣的動作,人事不省、眼睛瞪著、呼吸急促、快要死亡的情況,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