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06)
別論 (206)
1. 通草(木通)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通草(《釋名》木通)
【氣味】辛平,無毒。(甄權曰:「微寒。」)
【主治】除脾胃之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去惡蟲。(《本經》)
白話文:
通草(別名:木通)
性味:辛味,性平,無毒。(甄權說:「微寒。」)
主治:
- 祛除脾胃寒熱
- 通暢九竅、血脈、關節,…驅除有害蟲子。(《本經》記載)
療脾疽常欲眠而心煩,出音聲,治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齆鼻息肉,墜胎,去三蟲。(《別錄》)
治五淋,利小便,…治人多睡,去水腫,脈浮大。(甄權)
白話文:
治療脾臟的膿腫常想睡覺卻心煩意亂,出聲音,治療耳聾,擴散膿腫,各種結塊不消失,以及金瘡,惡性瘡鼠瘻,抽搐,鼻子息肉,流產,去除三蟲。(《別錄》)
治療五種淋病,利尿…治療嗜睡,利尿消腫,脈象浮大。 (甄權)
安心,除煩,止渴,退熱,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大明)
白話文:
- 讓人安心、去除煩躁、解渴、退熱、使眼睛和耳朵通利、治療鼻塞、打通小腸、利尿、化解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幫助生產、治療婦女血瘀、月經不調...、頭痛、頭暈、身體衰弱、乳腺結塊,以及催乳。(大明)
利大小便,寬人心,下氣。(藏器)
主諸瘻瘡,喉痹咽痛,濃煎含咽。(珣)
通經,利竅,導小腸火。(杲)
白話文:
翻譯一: 治療各種瘡瘍、喉嚨腫痛、濃痰聚結在咽喉處。濃煎藥汁含服。
翻譯二: 疏通經絡、暢通竅穴、瀉下小腸火氣。
《本草備要》曰:「木通(古名通草),甘淡輕虛。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熱,化津液;下通大小腸膀胱,導諸濕熱,自小便出,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治胸中煩熱,通身拘痛,大渴引飲(中焦之火),淋瀝不通(下焦之火),耳聾目眩,口燥舌乾,喉痹咽痛,鼠齆失音,脾疽好眠,除煩退熱,排膿止痛,行經下乳,通竅催生。汗多者禁用。」
白話文:
《本草備要》中記載:「木通(古稱通草),屬於味甘、微淡、輕且疏鬆的藥材。它具有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熱,化解津液的功能;也具有下通大小腸和膀胱,引導各種濕熱,使其從小便排出,暢通九竅、血脈、關節的功效。木通可以治療胸中煩熱,全身拘痛,極度口渴引飲(中焦之火),小便淋瀝不通(下焦之火),耳聾目眩,口燥舌乾,喉嚨腫痛,鼠瘡失音,脾疽腫痛,有安神助眠的作用,也能夠消除煩躁、退燒、排出膿液、止痛,促進經血排出、催乳,以及暢通竅穴、促進生產。但是,汗多的人不適合服用木通。」
由以上諸說觀之,本藥為消炎性利尿藥,兼有鎮痛、排膿、通經作用矣。
白話文:
從以上諸多的說法來看,本藥是一種消炎利尿藥,此外還有止痛、排膿和通經的作用。
2. 四逆加人參湯之注釋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怕冷(惡寒),脈搏微弱但逐漸轉好(脈微而復利)。脈搏逐漸轉好是止血壞了的跡象,適合用四逆湯加人參來治療。
【註】 宣武帝平建康,詔遣太醫令秦道淳等,巡行諸州,並令醫佐董奉行醫藥,禁斷官方典當及他物,除諸苛擾,特頒醫禁令,遣吏檢察,違反者必嚴加治罪。
本條雖列於霍亂病篇,然不外於厥陰病,故載之。《金鑒》云:「利止,當是『利不止』;亡血,當是『亡陽』;如利止亡血,如何可用大熱補藥乎?」
白話文:
這條症狀雖然列在霍亂病篇,但實際上還是屬於厥陰病的範疇,所以將它記載在這裡。《金鑒》中說:「『利止』應該寫成『利不止』;『亡血』應該寫成『亡陽』;如果『利止』、『亡血』是正確的,那怎麼可以用大熱的補藥呢?」
此說甚佳,則本條當作「惡寒脈微而復利,利不止者,亡陽故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復利者,如山田正珍云:「復利者,其利暫止而復利也。」
白話文:
這個說法很好,那麼這條醫案應該寫成「惡寒、脈搏微弱,病情纔有好轉又加重,多次反復加重,是陽氣衰竭的緣故,用四逆湯加人參湯治療。」「復利」是指,病情纔有好轉又加重,反復多次。就像山田正珍說得:「復利就是一段時間才惡化一次。」
3. 四逆加人參湯方
甘草4.8克,乾薑3.6克,附子、人參各7克。
白話文:
甘草:4.8克
乾薑:3.6克
附子:7克
人參:7克
煎法用法同四逆湯。
《景岳全書》曰:「四味回陽飲(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白話文:
《景嶽全書》說:「四味回陽飲(求真備註:『此即本方也』),治療元陽虛脫,危在頃刻的人。」
《衛生寶鑒‧補遺》曰:「四逆加人參湯,治傷寒陰證,身涼,額上手背有冷汗。」
白話文:
《衛生寶鑒‧補遺》中記載:「四逆加人參湯」,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患者身體發涼,額頭、手背上有冷汗。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四逆湯證而心下痞硬者。」
求真按:「以此說,可知本方之腹證矣。」
《方機》本方主治曰:「下利惡寒,脈微,手足厥冷,或心下痞硬者。」
白話文:
东洞翁的方子原意是用来治疗四逆汤症,并且伴有心下痞硬的症状。求真说,根据这句话,就可以了解这个方子针对的腹部症状。而《方机》则记载,这个方子主要治疗下利恶寒、脉微、手足厥冷,或者心下痞硬的症状。
《方輿輗》本方條曰:「血脫,及於手足逆冷者,…宜亟與四逆加人參湯,若遲延即不救。」
白話文:
《方輿輗》本方的條目上說:「血氣脫落,以至於手腳冰冷的人,…應該立即給予四逆湯加入人參的藥方,否則拖延下去就無法挽救。」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主因下利脫證,茯苓四逆湯主汗下脫證,然醫者不必拘泥,唯能操縱自在,諸方莫不如是。按,此條疑有脫誤。」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中的條文說:「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因腹瀉而導致的脫虛證,茯苓四逆湯主要用於治療因出汗過多而導致的脫虛證,但是醫生不一定要拘泥於此,只要能夠靈活運用,各方都是如此。根據我的看法,這個條文可能有一些錯誤。」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以亡血、亡津液為目的,後世一名參附。然仲景陽虛主附子,陰虛主人參。」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的條款說:「這個方劑是以補血、滋陰的目的,後世稱它為參附。但是,仲景在陽虛時使用附子,在陰虛時使用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