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9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91)

1. 瓜蒂散之注釋

諸病以候腹為第一義,蓋腹為生之本也。至於用吐法,則不必然。凡欲行此術者,以候胸膈為先務,蓋病毒結窒於胸膈間故也。

《論》曰:「傷寒吐後腹脹者,與調胃承氣湯。」夫古今用吐方之人,吐後必用通和之劑。戴人用舟車丸,奧村氏用瀉心湯。吾嘗雖無腹脹之證,吐後必用調胃承氣湯以通和其逆氣。

求真按:「吐後有可用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者,又有可用調胃承氣湯者,不可偏執。」

《論》曰:「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當吐之。」

病如桂枝證者,謂疑似於表證也。雖然,頭不痛,項不強,且脈微浮者,此非真表證之徵也。凡脈以寸尺而辨之者,後人所加,非古法醫者之意也(求真按:「此說非也,輕視脈應,是東洞翁之缺點。其門下及歌頌者亦陷於此弊,不可從之」)。胸中痞硬者,為毒在此之徵。

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乃胸中鬱伏之毒,激沸而上迫所致。故注曰:「此為胸中有寒也,所謂寒者,指其毒也。」

又曰:「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當吐之。」

毒鬱結於胸中,見手足厥冷者,是所謂旁證也(求真按:「旁證者,客證之意」)。脈乍緊,心中滿而煩者,毒鬱結於胸間之候。饑而不能食者,因胸中之結毒妨礙食道(求真按:「恐係壓迫胃及食道之意」),故腹中空虛,雖欲飲食而不能也。注曰:「病在胸中,當須吐之者。」凡毒實於胸中者,皆是當吐之證也。

又曰:「宿食在上脘者,當吐之。」

食滯在上脘者,其證或心痛嘔吐(求真按:「此心痛,胃痛之意」),或手足厥冷,脈沉遲,或心中懊憹,或溫溫(求真按:「溫溫者,謂噁心欲吐貌」),或吞酸嘈雜,及其餘數種之證候,屬於停食者,宜審其證而吐之。世有傷於食者,卒然揮霍擾亂,變出數證,忽然而死者,其急者一二日,緩者四五日,必死。究其源無他,皆由不用吐劑之誤,為信庸醫死於非命者,噫,惜哉!

求真按:「滯食腹痛病者,主用麻醉藥而稀用吐下劑者,當三省之。」

又曰:「心中溫溫而欲吐者。」

溫溫者,嗢嗢也,雖欲吐而不能吐也,此乃胸中之滯毒動搖而迫於上之候也。凡諸病百藥無效,而旁有此證者,先以瓜蒂散開達其鬱結之毒,二三次或四五次後,則其證必變。因其變而隨機投以得當之劑,或攻之,或和緩之,或運動之,或熔化之,則世醫所謂不治之痼疾,亦可治十之六七。其終不治者,蓋固由在於必死,而天真絕乏者也。

醫者宜察審之,不可誤於古醫方不利之名,而毀聖人之遺法也。

又曰:「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痢日十餘行,其脈反沉而微滑,此當吐之。」

白話文:

各種疾病的診斷,觀察腹部狀況是最重要的,因為腹部是生命之根本。至於使用催吐的方法,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凡是想使用催吐術的人,應該先觀察胸膈的狀況,因為毒邪往往聚集在胸膈之間。

《傷寒論》說:「傷寒病後,如果出現腹脹,要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古今使用催吐藥方的人,在催吐後必定會使用通利和解的藥劑。例如,戴人使用舟車丸,奧村氏使用瀉心湯。我雖然沒有腹脹的症狀,但在催吐後也一定會用調胃承氣湯來疏通逆行的氣。

求真認為:「催吐後,有時可以用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有時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不可偏執於一。」

《傷寒論》說:「如果病症像桂枝證,但頭不痛、脖子不僵硬,寸脈稍微浮起,胸口覺得悶脹硬痛,氣往上衝到咽喉,呼吸困難,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

這裡說的「病如桂枝證」,是指症狀疑似表證。雖然如此,如果頭不痛、脖子不僵硬,而且脈象只是稍微浮起,這就不是真正的表證。根據寸、尺脈來辨別病情的方法,是後人加上去的,並非古代醫家的原意。(求真認為:「這種說法不對,輕視脈象是不對的,是東洞翁的缺點。他的門人和吹捧他的人也陷入這種錯誤,不可效法。」)胸口悶脹硬痛,是毒邪在此的徵兆。

氣往上衝到咽喉,呼吸困難,是因為胸中鬱積的毒邪,激盪沸騰而向上衝迫所導致。所以註解說:「這是因為胸中有寒,所謂的寒,是指毒邪。」

又說:「如果病人手腳冰冷,脈象時而緊張,這是邪氣結在胸中,心中煩悶,肚子餓卻吃不下,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

毒邪鬱結在胸中,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這是一種旁證。(求真認為:「旁證,指的是客觀的症狀。」)脈象時而緊張,心中煩悶,是毒邪鬱結在胸口的表現。肚子餓卻吃不下,是因為胸中的結毒阻礙了食道(求真認為:「恐怕是壓迫了胃和食道。」),所以腹中空虛,即使想吃東西也吃不下。註解說:「病在胸中,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凡是毒邪積實在胸中的,都是應該使用催吐的症狀。

又說:「如果宿食積在上脘部位,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

食物積滯在上脘的,其症狀有可能是心痛嘔吐(求真認為:「這裡的心痛,是指胃痛。」),或手腳冰冷,脈象沉遲,或心中懊惱,或想吐又吐不出來(求真認為:「這裡的溫溫,是指噁心想吐的樣子。」),或吞酸嘈雜,以及其他數種屬於停食的症狀,應該仔細診斷後再用催吐的方法。世上有人因為飲食不當,突然發病,出現各種症狀,快速死亡,快的可能一兩天,慢的可能四五天,終究難逃一死。追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沒有使用催吐藥的錯誤,被庸醫耽誤而喪命,實在令人惋惜啊!

求真認為:「治療停食腹痛的病人,主要使用麻醉藥,而很少使用催吐或瀉下藥,應該好好反省。」

又說:「心中覺得想吐又吐不出來。」

「溫溫」指的是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樣子,這是胸中停滯的毒邪動搖而向上迫的表現。凡是各種疾病用了很多藥都沒效,而又有這個症狀的,先用瓜蒂散來疏通鬱結的毒邪,用二三次或四五次之後,病情一定會有所轉變。根據病情變化,再隨機應變,使用適當的藥物,或攻邪,或調和,或疏通,或化解,那麼世醫認為無法醫治的頑疾,也可以治好十分之六七。那些最終無法治癒的,大概是因為命該如此,或天賦的生命力已經耗盡。

醫生應該仔細診察病情,不能被古醫書不利於催吐的說法所誤導,而毀壞了聖人的遺法。

又說:「如果病在胸部,感覺胸中悶脹疼痛,吃不下東西,想讓人按壓胸部,反而會流出口水,而且一天腹瀉十幾次,脈象卻反而沉而稍微滑,這時就應該用催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