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43)
別論 (243)
1. 半夏瀉心湯之注釋
《漫游雜記》曰:「有一人病大便燥結,平素十餘日一行,下後,肛門刺痛不堪,經數年不愈,請余診之。其脈沉勁,臍之左右積有結塊,連於心下。余曰:『此病在腹,不在肛門,若不能持久,則不愈。』乃作半夏瀉心湯加大黃三分與之,日二服。數日後,便利,肛門不痛。
余按其腹,連結者未解,試休藥。數日,又如舊,於是再服前方。經三月,腹候漸穩,灸背數百壯,遂痊愈。」
《芳翁醫談》曰:「休息痢,世皆以為難治,蓋亦穢物不盡也。宜服篤落丸,兼用瀉心湯之類。」
求真按:「休息痢者,謂下痢與便秘交代也。篤落丸,大黃一味之丸方也。」
下利如休息,而無膿血,唯水瀉耳,或自止則腹脹,瀉則爽然,而日漸羸憊,面色萎黃,噁心吞酸,時腹自痛者,與半夏瀉心湯兼用篤落丸為佳,且宜長服也。
《成績錄》曰:「一賈人年十八,嘗患癇,發則鬱冒,默默不言,但能微笑,惡與人應接,故圍屏風,垂蚊帳,避人蒙被臥,其時方大汗出,渴而引飲,飲湯水數十杯,小便亦如之。先生診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鳴。乃使服半夏瀉心湯,發則與五苓散,大渴頓除,小便復常。續服半夏瀉心湯,久之,癇減七八。後怠不服藥,不知其終。」
一賈人中鼠毒,微腫微熱。未幾,疵瘳。瘳後,諸證雜出。心氣不定,手足腫,經年不愈,就先生求治。診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鳴,與半夏瀉心湯,兼用木鱉子、大黃、甘草三味煎湯而愈。
《古方便覽》曰:「一男子,嘔吐下利,四肢厥逆,心中煩躁,氣息將絕。一醫云霍亂,用附子理中湯,吐而不受,煩躁益甚。余即用此方,三服痊愈。」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痢疾,腹痛而嘔,心下痞硬,或便膿血者,及每因飲食湯藥下腹,即轆轆有聲而轉泄者,可選用以下三方(求真按:『此說是也,可信。以下三方者,指本方及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也』)。」
治疝瘕積聚,痛侵心胸,心下痞硬,噁心嘔吐,腸鳴或下利者。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塊丸或陷胸丸。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飲邪併結(求真按:『飲邪併結者,水熱二毒併結也』)而心下痞硬者,為目的。故對於支飲或澼飲之痞硬,無效。若由飲邪併結而致嘔吐、噦逆、下利者,皆可用之,有特效。《千金翼》加附子,即附子瀉心湯之意,溫散飲邪之老手段也。」
山田業廣曰:「欲用連理湯之病人,心下痞硬甚,則用半夏瀉心湯,痞硬隨愈,而口中糜爛亦痊愈矣。」
一婦人腹滿,經閉數月,心下痞硬,氣宇鬱甚。診之,經閉,急恐不通,欲先瀉其心下痞硬,用半夏瀉心湯。七八日,經水大利,氣力快然而痊愈。
白話文:
《漫遊雜記》記載:「有個人大便乾結,平常十幾天才排便一次,排便後肛門會像針刺一樣疼痛難忍,好幾年都沒好。他請我幫他看病,他的脈象沉而有力,肚臍左右兩側有硬塊,連到心口下方。我說:『這病在肚子裡,不在肛門,如果不能持續治療,就不會好。』於是開了半夏瀉心湯,加了三分大黃給他,一天吃兩次。幾天後,大便順暢,肛門也不痛了。
我按壓他的肚子,發現連接的硬塊還沒消散,就試著停藥。幾天後,又像之前一樣。於是再次讓他服用原來的藥方。經過三個月,腹部的情況逐漸穩定,又在背部灸了幾百個艾柱,病就好了。」
《芳翁醫談》說:「休息痢,大家都認為很難治,其實也是因為體內污穢沒排乾淨。應該服用篤落丸,同時可以配合使用像瀉心湯之類的藥。」
求真說:「休息痢是指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篤落丸就是只有大黃這一味藥做成的藥丸。」
腹瀉像休息一樣,沒有膿血,只有水瀉,有時候腹瀉自己停止,就會肚子脹,腹瀉了就會覺得舒服,但是身體卻一天天消瘦,面色蠟黃,噁心、吞酸,有時肚子會自己痛,這種情況使用半夏瀉心湯,同時配合篤落丸效果最好,而且要長期服用。
《成績錄》記載:「有個十八歲的商人,曾經患有癲癇,發作時會昏迷,默默不語,只會微笑,不喜歡和人接觸,所以用屏風圍起來,掛上蚊帳,躲在裡面蒙著被子睡覺。那時會大量出汗,口渴想喝水,喝了好幾十杯水,小便也跟著變多。醫生診斷,發現他的心口下方有硬塊,肚子裡會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於是讓他服用半夏瀉心湯,發作時再配伍五苓散,口渴馬上就解除了,小便也恢復正常。持續服用半夏瀉心湯,很久之後,癲癇就減少了七八成。後來因為偷懶沒吃藥,最後怎樣就不知道了。」
有一個商人,中了老鼠毒,身體微微腫脹、微微發熱。沒多久,病就減輕了。病癒後,出現各種雜亂的症狀,心神不定,手腳腫脹,一年都沒好,就請醫生治療。醫生診斷,發現他的心口下方有硬塊,肚子裡有雷鳴聲,於是開了半夏瀉心湯,同時配伍木鱉子、大黃、甘草三味藥煎湯服用,病就好了。
《古方便覽》記載:「有一個男子,嘔吐腹瀉,四肢冰冷,心中煩躁,氣息快要斷絕。一個醫生說是霍亂,用附子理中湯,病人吃了不但沒效,反而吐得更厲害,煩躁也更嚴重。我用了半夏瀉心湯,吃了三次就好了。」
《類聚方廣義》關於半夏瀉心湯的條文說:「痢疾,腹痛嘔吐,心口下方有硬塊,或者大便有膿血,或者每次吃喝東西或服藥後,肚子裡就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然後就腹瀉,可以選擇使用以下三種藥方(求真認為:『這個說法是對的,可以相信。以下三種藥方,指的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和生薑瀉心湯』)。」
治療疝氣、腹部腫塊,疼痛蔓延到心胸,心口下方有硬塊,噁心嘔吐,腸鳴或者腹瀉。如果便秘,可以配合使用消塊丸或陷胸丸。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關於半夏瀉心湯的條文說:「這個藥方,主要針對體內有水邪和熱邪結合,導致心口下方出現硬塊的病症。所以對於支飲或澼飲造成的硬塊,是無效的。如果是因為水邪和熱邪結合,而導致嘔吐、呃逆、腹瀉的,都可以使用,而且有特效。《千金翼》中加入附子,就是附子瀉心湯的意思,是溫散水邪的傳統方法。」
山田業廣說:「想要用連理湯的病人,如果心口下方的硬塊很嚴重,就用半夏瀉心湯,硬塊就會隨著痊癒,而且口中的潰爛也會痊癒。」
有一個婦人肚子脹滿,停經好幾個月,心口下方有硬塊,心情非常鬱悶。診斷後,發現是停經,擔心經血不能通暢,就想先消除她心口下方的硬塊,於是用了半夏瀉心湯。七八天後,月經大量排出,身體感到輕鬆,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