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29)
別論 (129)
1. 論古方與後世方之關係
此二證俱宜加芍藥。」
求真按:「以上之抑肝散及抑肝散加芍藥湯之適應證,本可用小柴胡湯、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柴胡桂枝湯中之一方與當歸芍藥散合用為最適當。但後世醫不知此法,遂致杜撰劣方也。茲舉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合方之例,如當歸芍藥散方由當歸、川芎、茯苓、朮、澤瀉、芍藥十三味,與抑肝散加芍藥湯對比,如下圖。」
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合方
澤瀉,芍藥,白朮,茯苓,芎藭,當歸,甘草,柴胡,大棗,半夏,人參,黃芩,生薑
鉤藤,芍藥,白朮,茯苓,芎藭,當歸,甘草,柴胡
抑肝散加芍藥湯方
如圖所示,二方共通之藥,達七種之多,以是可知抑肝散加芍藥湯之合用法,由一知半解而生也。
《和劑局方》曰:「逍遙散,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頭赤口苦,倦怠煩渴,抑鬱不樂,兩脅作痛,寒熱,小腹重墜,婦人經水不調,脈弦大而虛者。」
芍藥酒炒、當歸、白朮炒、茯苓、甘草炙、柴胡各二錢,加煨薑三片、薄荷少許煎服。
《蕉窗方意解》逍遙散條曰:「是亦小柴胡湯之變方也。但與小柴胡湯較,則稍有肝虛之形,與補中益氣湯比較,則胃氣不甚薄弱,故方中不用參者也。其腹形,心中痞硬,兩脅亦稍有拘攣。
若用黃芩、半夏等所組成之小柴胡湯,則味劣難服,故用少帶和劑之當歸、芍藥、柴胡、甘草四味,平緩心下及兩脅,以薄荷開胸膈及胃口,以白朮、茯苓下胃中之水飲,即所以消導水道也。」
本方加牡丹皮、山梔子,名加味逍遙散,是有鎮攝肝腎虛火之意。…按宜用加味逍遙散者,見證亦有多種,而無一定。茲舉其一婦人胎產前後,口舌赤爛證等,有用此方而愈者。此證可謂因肝腎之虛火,迫於心肺所致。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逍遙散條曰:「此方為小柴胡湯之變方,比小柴胡湯稍有肝虛之形,比醫王湯則胃氣不甚薄弱者也,謂此方專治婦人虛勞。其實體氣不甚強壯,平生血氣薄,肝火亢,或寒熱往來,或頭痛,口苦,或頭赤,寒熱如瘧,或月經不調,或小便淋瀝澀痛而混濁,所謂一切肝火皆有效。《內科摘要》加牡丹皮、山梔子者,有鎮肝部虛火之能。
譬如胎產前後之口赤糜爛者有效,是治虛火上炎也。東郭加地黃、香附子者,宜於肝虛之證,水分動悸頗甚,兩脅拘急,而思慮鬱結者。」
求真按:「以上逍遙散之適應證,宜小柴胡湯或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柴胡桂枝湯中之一方,與當歸芍藥散合用為適當。加味道遙散之適應證,以前方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為宜。產前後口舌赤爛者,前方加地黃,又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為宜。然後世俗工不知此,遂杜撰此等之劣方。」
《醫方口訣集》補中益氣湯條曰:「補中益氣湯,內傷諸證及諸病陽氣下陷者,此方主之。」黃耆一錢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陳皮、白朮、當歸、柴胡各五分,升麻三分。上藥水煎服。
白話文:
這兩種情況都適合加入芍藥。
求真認為:上面提到的抑肝散和抑肝散加芍藥湯的適用情況,原本可以用小柴胡湯、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或柴胡桂枝湯這幾種方子中的一種,再搭配當歸芍藥散一起使用最為合適。但是後世的醫生不了解這個方法,就隨意編造出效果不好的方子。現在舉個小柴胡湯和當歸芍藥散合用的例子,當歸芍藥散由當歸、川芎、茯苓、白朮、澤瀉、芍藥這十三味藥組成,和抑肝散加芍藥湯對比,如下圖所示:
(圖表內容: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合方包含:澤瀉、芍藥、白朮、茯苓、川芎、當歸、甘草、柴胡、大棗、半夏、人參、黃芩、生薑;抑肝散加芍藥湯方包含:鉤藤、芍藥、白朮、茯苓、川芎、當歸、甘草、柴胡。)
如圖所示,這兩個方子共通的藥材有七種之多,由此可知,抑肝散加芍藥湯的合用方法,是從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產生的。
《和劑局方》中說:「逍遙散,用來治療肝臟血虛火旺,引起的頭痛、頭暈眼花、臉紅、口苦、疲倦、煩渴、情緒低落、兩脅疼痛、時冷時熱、小腹下墜、婦女月經不調、脈象弦大而虛弱等症狀。」
逍遙散的藥材是:炒過的芍藥、當歸、炒過的白朮、茯苓、炙甘草、柴胡各二錢,再加上三片煨過的生薑和少許薄荷一起煎服。
《蕉窗方意解》在解釋逍遙散時說:「逍遙散也是從小柴胡湯變化而來的方子。但和小柴胡湯相比,逍遙散稍有肝虛的症狀,和補中益氣湯相比,胃氣又不是非常虛弱,所以方中沒有用人參。患者的腹部,會感到心下痞硬,兩脅也會有些拘攣。
如果用含有黃芩、半夏等的小柴胡湯,味道不好難以下嚥,所以用比較溫和的當歸、芍藥、柴胡、甘草這四味藥,來舒緩心下和兩脅的部位,用薄荷來開通胸膈和胃口,用白朮、茯苓來去除胃中的水液,也就是疏導水液的通道。」
這個方子如果加上牡丹皮、山梔子,就變成加味逍遙散,有鎮攝肝腎虛火的作用。...... 適合用加味逍遙散的症狀有很多種,並沒有一定的規律。舉個例子,有些婦女在懷孕生產前後,會出現口舌潰爛的症狀,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癒。這種症狀可以說是肝腎的虛火,迫使心肺出現問題所造成的。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在解釋逍遙散時說:「這個方子是從小柴胡湯變化而來的,比小柴胡湯稍有肝虛的症狀,又比補中益氣湯的胃氣不那麼虛弱。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婦女的虛勞,其實適合體質不是非常強壯,平時氣血比較虛弱,肝火旺盛,或是出現時冷時熱、頭痛、口苦、臉紅、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月經不調、小便淋漓澀痛而渾濁等各種肝火引起的症狀。《內科摘要》中加入牡丹皮、山梔子,可以鎮攝肝部虛火。
例如,婦女在懷孕生產前後出現的口舌潰爛症狀,用這個方子有效,這是因為治療虛火上炎的緣故。東郭先生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了地黃、香附子,適合肝虛的症狀,患者會感到體內水液晃動,兩脅拘急,而且思慮過多,導致情緒鬱悶。」
求真認為:上面所說的逍遙散的適用情況,應該用小柴胡湯、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或柴胡桂枝湯這幾種方子中的一種,再搭配當歸芍藥散一起使用才合適。加味逍遙散的適用情況,應該用以上方子,同時搭配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才對。而生產前後口舌潰爛的症狀,應該用以上方子,加入地黃,同時搭配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但是現在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就隨便編造出這些效果不好的方子。
《醫方口訣集》在解釋補中益氣湯時說:「補中益氣湯,主要治療內傷引起的各種疾病,以及各種陽氣下陷的症狀。」補中益氣湯的藥材是:黃耆一錢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陳皮、白朮、當歸、柴胡各五分,升麻三分。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