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卷 (4)
第十卷 (4)
1. 總論
經又曰:脾者孤臟,以灌四旁。又曰:五臟皆稟氣於胃。脾胃健順,運納五穀,雖有虛勞,復之亦速。脾胃苟虛,若不先補益,而便用補本臟之藥,則脾不能納化,滯而不行,用力多而成功少也。故治虛勞者,須先健順脾胃.然後徐用本臟補藥,無不成功;否則不效,疑其為誤,更法治之,以此誤人者,可勝計哉。
然病人亦須愛惜身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否則雖服良藥無益也。
抱拙子曰:按癆瘵之症,曰骨蒸、殗殢、伏連、屍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若骨髓熱者,為骨蒸。半臥半起者,為殗殢。五臟內傳為伏連。諸疰者,即今之傳屍也。蓋疰者,注也,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其變多種,大概令人寒熱,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患,若寒熱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臥,傳在肝也。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澀,口舌生瘡,傳在心也。
若寒熱面青,唇黃,舌本強硬,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吐涎膿血,傳在肺也。若寒熱,面黃,耳焦,腳胻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此皆傳屍勞瘵之所苦者。然世人聞其名,則神驚而志恐,一抱其病,謂之必死無生,往往淹延,竟至不救,傷哉!此病四方之民皆有之,然東南之民,患者接踵,有傳染而殞絕子孫者。
西北之民,百無一二,是何故耶?蓋西北之地,土厚水深,居民食麵啖肉,不嗜湯飲,居稟實,臟腑固。東南之地,土薄水淺,居民食米啖魚,多嗜湯飲,居稟弱,臟腑滑。所稟既殊,血氣亦異,方土之所致也。凡人一身之間,三尸九蟲均有之矣,人呼則呼,人吸則吸,北人肌肉厚,膚腠密,有以滋養,隱而不動。南人肌肉薄,膚腠疏,無以滋養,動而不隱,不隱則害人。
始而呼吸血氣,血氣既少,呼吸真氣,真氣已衰,其蟲亦困,將隨人殞。獨肺蟲一種,則稟殺厲之氣,已成靈物,人將氣絕,飛遁而出,變化不測,一著虛衰之人,則至於死,所以謂之傳屍癆瘵。古方雖有貍骨、獺肝、天靈蓋等藥,未嘗見效。惟在辨證分明,氣血未憊,精神未散,脈不弦數之時,早用崔氏灸四花穴法,及藥證相對,必有所濟。若妄意不察,凡遇寒熱咳嗽,便以鱉甲黃耆為補虛羸之主宰,殊不知因風得補,非勞成勞。
或以柴胡、黃芩為解勞熱之先鋒,殊不知因虛得寒,不損成損。或以地黃、當歸為滋血之良方,殊不知此藥性滯,大能損脾。或以人參、白朮為補氣之佳品,殊不知此藥力善補,偏用無功。大要須知傳屍之證,乃異常怪病,必患者能異常調攝,醫者能至誠合神,或藥之,或艾之,則有不測之神以助之,而此病可瘳矣。若患者如常而調攝,醫者如常而療理,雖藥之、艾之,神亦不知助,病必不可差矣。
白話文:
總論
古書上說:「脾是個獨立的臟器,它的功能是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又說:「五臟的氣都從胃而來。」如果脾胃功能強健順暢,能夠運化消化五穀雜糧,即使有虛勞的病症,也能很快恢復。反之,如果脾胃虛弱,沒有先調理補養,就直接使用補養其他臟器的藥物,脾胃無法消化吸收,反而會滯留在體內,事倍功半。所以治療虛勞病症,必須先調理好脾胃,然後再慢慢使用補養本臟的藥物,這樣才能成功。不然,不但沒有效果,還會懷疑是診斷錯誤,換其他方法治療,這樣誤診的人真是數不清。
然而,病人自己也要愛惜身體,堅定意志,禁絕房事,停止胡思亂想,戒除惱怒,節制飲食,以此來培養身體的根本。否則,即使服用良藥也沒有用處。
抱拙子說:「關於癆瘵的病症,有骨蒸、殗殢、伏連、屍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等。如果骨髓發熱,就叫做骨蒸。半臥半起,身體虛弱,就叫做殗殢。五臟互相傳染,叫做伏連。各種疰,就是現在說的傳屍病。所謂疰,就是注的意思,指疾病從上往下傳染,與之前得病的人相似,所以叫做疰。這種病症變化多端,大概會讓人忽冷忽熱,精神萎靡,說不清楚哪裡不舒服,感覺全身都不好。如果忽冷忽熱,容易出汗,臉色蒼白,眼睛乾澀,口苦,精神恍惚,容易恐懼,不能獨自睡覺,是病傳到肝臟的表現。如果忽冷忽熱,臉色發黑,鼻子乾燥,容易忘事,大便乾燥,口舌生瘡,是病傳到心臟的表現。
如果忽冷忽熱,臉色發青,嘴唇發黃,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吃東西沒味道,身體消瘦,常常吐口水,是病傳到脾臟的表現。如果忽冷忽熱,臉色發紅,鼻子發白乾燥,頭髮容易斷裂,咳嗽氣喘,吐出帶有膿血的痰,是病傳到肺臟的表現。如果忽冷忽熱,臉色發黃,耳朵焦枯,腿腳酸痛,小便渾濁,遺尿,腹痛,是病傳到腎臟的表現。這些都是傳屍癆瘵的痛苦之處。然而世人聽到這個病的名字,就會感到驚恐,認為得了這個病就必死無疑,結果往往拖延病情,最終無法救治,真是令人悲傷!這種病在各地都有,但東南地區的人患病最多,甚至有傳染導致子孫絕後的。
西北地區的人卻很少得這種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西北地區地勢高厚,水深,居民吃麵食和肉類,不愛喝湯,身體稟賦強健,臟腑堅固。東南地區地勢低窪,水淺,居民吃米飯和魚類,愛喝湯,身體稟賦虛弱,臟腑滑利。身體稟賦不同,氣血也不同,這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一般來說,人身體內都有三尸九蟲,人呼吸時,它們也跟著呼吸。北方人肌肉厚實,皮膚緊密,有營養滋養,蟲子潛藏不發作。南方人肌肉薄弱,皮膚疏鬆,沒有營養滋養,蟲子就會活動,活動就會危害人體。
開始時,蟲子吸食人的血氣,血氣減少後,又吸食人的真氣。真氣衰竭後,蟲子也就會困頓,最後跟著人一起死亡。只有肺蟲這一種,稟受殺厲之氣,已經成了精靈之物,當人氣絕之時,它會飛遁而出,變化無常。如果侵襲到虛弱的人,就會導致死亡,所以叫做傳屍癆瘵。古代的藥方雖然有用貍骨、獺肝、天靈蓋等藥物,但從未見效。治療的關鍵在於辨證清楚,在氣血尚未耗盡,精神尚未渙散,脈象不弦數的時候,及早使用崔氏的灸四花穴的方法,再配合對應的藥物,一定能有所幫助。如果盲目不察,遇到忽冷忽熱、咳嗽的病症,就用鱉甲、黃耆等藥物來補虛,殊不知是因風邪而得的虛,反而加重了勞損。
或者用柴胡、黃芩等藥物來解勞熱,殊不知是因虛而導致的寒,反而會雪上加霜。或者用地黃、當歸等藥物來滋補血液,殊不知這些藥性滋膩,會嚴重損害脾胃。或者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來補氣,殊不知這些藥力強勁,但偏用無效。總之要明白,傳屍的病症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疾病,必須患者能夠異於常人的調養,醫生能夠至誠相待,才能用藥物或艾灸來治療,或許會有神力幫助,這種病才能痊癒。如果患者像平常一樣不加調養,醫生也像平常一樣治療,即使使用藥物或艾灸,神力也不會幫助,病就一定無法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