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八卷 (4)
第二十八卷 (4)
1. 麻疹輕重不治三症要訣
或熱或退,五六日而後出輕。發透三日而暫沒者輕。頭面多而勻淨色澤者輕。頭面不出者重。紅紫暗燥者重。咽喉腫痛不食者重。冒風沒早者重。移熱大腸變痢者重。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扇口張目無神者不治。鼻清糞黑者不治。心前吸氣喘者不治。
白話文:
發燒時有時退,五、六天後症狀輕微。出汗三天後暫時消失,病症較輕。頭面出汗多且顏色均勻,病症較輕。頭面不出汗,病症嚴重。皮膚紅紫乾燥,病症嚴重。咽喉腫痛無法進食,病症嚴重。受風後症狀很快消失,病症嚴重。熱氣下移至大腸引起痢疾,病症嚴重。皮膚黯黑乾燥,出汗後馬上消失,難以治癒。鼻扇口張,眼睛無神,難以治癒。鼻涕清澈,大便黑色,難以治癒。胸口吸氣費力喘不過氣,難以治癒。
2. 水痘症
夫水痘,亦類傷寒之狀,身熱二三日而出,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或噴嚏,或唾涕,與正痘不同,易出易靨。不宜燥濕,苟或燥之,恐結痂多變成瘡之症。
麥湯散,古本只此一方,或作湯服亦可。
地骨皮,滑石,甘草(各五分),甜葶藶,麻黃,大麻,知母,羌活,人參(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用小麥七粒,煎湯調下。
白話文:
水痘的症狀,類似於傷寒,會在兩到三天後出現發熱,可能會伴有咳嗽、臉紅和眼睛充血,或者打噴嚏、流鼻涕等現象,這與正常癬痘有所不同,水痘比較容易出現且恢復快。在治療時不應過度乾燥或過度滋潤,如果過度乾燥,可能會引起結痂多,導致癩皮病的症狀。
使用「麥湯散」,這是古籍中唯一的一個方子,也可以做成湯來服用。
成分如下:地骨皮、滑石、甘草(各取五分)、甜葶藶、麻黃、大麻、知母、羌活、人參(各取一錢)。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七粒的小麥加水煮湯,然後調和服用。
防風葛根湯,治痘發癮疹及麻疹發熱。
防風,葛根,升麻,赤芍,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防風解毒湯,治麻痘初發,如時令溫暖,用此辛涼之藥發之。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牛蒡子,甘草,連翹,木通,枳殼,竹葉,燈芯(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防風葛根湯】,治療出疹子和麻疹發燒。
防風,葛根,升麻,赤芍,甘草(每種份量相同),用水煎煮後飲用。
【防風解毒湯】,治療麻疹或天花剛開始發作時,如果當季氣候溫暖,使用這類辛涼的藥物來發汗。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牛蒡子,甘草,連翹,木通,枳殼,竹葉,燈芯(每種份量相同),用水煎煮後飲用。
黃連解毒湯,治麻痘初發熱,如時令暄熱,用此辛寒之劑發之。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牛蒡子,甘草,防風,知母,石膏,桔梗,玄參,木通
姜三片,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治麻痘初熱,如時令大寒,用此辛溫熱之劑發之。
桂枝,麻黃(酒炒),赤芍,防風,荊芥,羌活,甘草,桔梗,人參,川芎,牛蒡子,生薑水煎服。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發熱,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用這種辛寒的藥物可以幫助疹子發出來。配方包括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牛蒡子、甘草、防風、知母、石膏、桔梗、玄參、木通,以及三片生薑,水煎服。
桂枝解毒湯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發熱,尤其是在天氣寒冷的時候,用這種辛溫熱的藥物可以幫助疹子發出來。配方包括桂枝、麻黃(酒炒)、赤芍、防風、荊芥、羌活、甘草、桔梗、人參、川芎、牛蒡子、生薑,水煎服。
升麻解毒湯,治麻痘初熱,如時暖時寒,用此辛平之劑發之。
升麻,葛根,羌活,人參,柴胡,前胡,甘草,桔梗,防風,荊芥,牛蒡子,赤芍,連翹,竹葉,水煎服。
加味麻黃散,麻痘發不出,以此發之。
升麻(酒洗),麻黃(酒炒),人中黃,牛蒡子,蟬蛻(各等分),水煎服。
化斑湯,治麻痘色紅。
人參,知母,石膏,甘草,牛蒡子,連翹,升麻,地骨皮,竹葉,糯米,水煎服。
白話文:
【升麻解毒湯】,治療麻疹或天花初期的熱症,表現為時冷時熱,使用這款辛平的藥方來引發病情。
成分:升麻、葛根、羌活、人參、柴胡、前胡、甘草、桔梗、防風、荊芥、牛蒡子、赤芍、連翹、竹葉。加水煮沸後服用。
【加味麻黃散】,對於麻疹或天花無法發出的情況,使用此方來促發病情。
成分:升麻(酒洗)、麻黃(酒炒)、人中黃、牛蒡子、蟬蛻(各等分)。加水煮沸後服用。
【化斑湯】,針對麻疹或天花的紅色病徵。
成分:人參、知母、石膏、甘草、牛蒡子、連翹、升麻、地骨皮、竹葉、糯米。加水煮沸後服用。
養榮湯,治麻痘色白。
人參,當歸,紅花,赤芍(桂水炒),甘草,水煎服。
大青湯,麻痘紫赤,暗晦,乾燥。
玄參,大青,桔梗,人中黃,知母,升麻,石膏,木通,梔子仁
水煎入燒人屎服。如大便秘加酒大黃。
茅花湯,治麻痘鼻衄。
茅花,歸頭,丹皮,生地,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養榮湯用於治療麻痘顏色發白,由人參、當歸、紅花、桂水炒赤芍、甘草組成,水煎服。大青湯則用於治療麻痘顏色紫赤、暗晦乾燥,由玄參、大青、桔梗、人中黃、知母、升麻、石膏、木通、梔子仁組成,水煎後加入燒人屎服用。若便秘加酒大黃。茅花湯用於治療麻痘鼻衄,由茅花、歸頭、丹皮、生地、甘草等分組成,水煎服。
竹茹石膏湯,治麻痘嘔吐。
橘紅,半夏,石膏,白茯苓,竹茹,甘草,上水煎服。
升麻澤瀉湯,治麻痘自利。
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甘草,黃連(酒炒),升麻(各等分),水煎服。
黃芩芍藥湯,治麻痘滯下。
白話文:
竹茹石膏湯用於治療麻痘伴隨嘔吐的症狀,以橘紅、半夏、石膏、白茯苓、竹茹、甘草煎水服用。升麻澤瀉湯則用於治療麻痘伴隨腹瀉的症狀,以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甘草、黃連(酒炒)、升麻等分煎水服用。黃芩芍藥湯則用於治療麻痘伴隨大便不暢的症狀。
條芩(三錢),白芍,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十全散,麻症咽喉腫痛。
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各酒炒,一錢),玄胡索(三分),硼砂,乳香(制。各二分),孩兒茶,雄黃(各五分)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入。
蘆薈肥兒丸,麻後發熱,日夜不退,肌肉消瘦,骨蒸癆瘵。
白話文:
條芩三錢,白芍、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這是十全散,適用於麻症咽喉腫痛。
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各酒炒一錢,玄胡索三分,硼砂、乳香(制)各二分,孩兒茶、雄黃各五分,共研細末,每次取少許吹入鼻中。這是蘆薈肥兒丸,適用於麻症後發熱,日夜不退,肌肉消瘦,骨蒸癆瘵。
蘆薈,龍膽草,木香,蚋皮,人參,麥芽(炒),使君子肉(各二錢),檳榔,黃連(酒炒),白蕪荑(各三錢),胡黃連(五錢)
上末,豬膽汁糊為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文蛤散,麻毒入胃,牙肉黑爛,出血,走馬疳症。
白話文:
藥方包括:蘆薈、龍膽草、木香、蚋皮、人參、麥芽(炒)、使君子肉(各2錢)、檳榔、黃連(酒炒)、白蕪荑(各3錢)、胡黃連(5錢)。
這些藥物經過研磨後,使用豬膽汁調和成丸狀,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約50到60顆,用米湯送服。
這是一個名為「文蛤散」的藥方,用於治療因麻疹毒素進入胃部所引起的牙肉黑色潰爛、出血,以及走馬疳等症狀。
雄黃(五錢),五倍子(二錢),枯礬(五分),蠶蛻紙(燒存性,一錢)
上細末,米泔水洗淨,以藥搽之。
雄黃散,治同上。
雄黃(一錢),黃柏(二錢),麝香(一分)
先用共湯淨洗,後搽藥。
麥冬清肺飲,麻後咳嗽,出血,或嗆湯水。
知母,貝母,天門冬,桔梗,甘草,杏仁,牛蒡,石膏(煅),馬兜鈴(蜜水炒),糯米,上水煎服。
白話文:
雄黃(五錢),五倍子(二錢),枯礬(五分),蠶蛻紙(燒存性,一錢):這四種材料研磨成細粉,然後用水清洗乾淨。使用藥物塗抹在患處。
雄黃散:治療方式與上所述相同。
雄黃(一錢),黃柏(二錢),麝香(一分):先用這三種材料共煮沸水淨洗患處,然後塗抹藥物。
麥冬清肺飲:對於麻疹後咳嗽、出血或者吞嚥湯水時咳嗽的情況,可以服用此方。
成分包括:知母,貝母,天門冬,桔梗,甘草,杏仁,牛蒡,石膏(煅),馬兜鈴(蜜水炒),糯米。所有材料加水煎煮後飲用。
清火降火湯,麻後熱乘肺金,聲啞不出,或咳或喘。
當歸,白芍,生地,陳皮,貝母,瓜蔞仁,甘草,白苓,枯芩(酒炒),山梔(炒),玄參,天冬,麥冬,杏仁,桑白皮,石膏,紫蘇梗,酒連
上各等分,姜一片,水煎服。
生生子曰:麻疹咳嗽喘急,每用痘門中大小無比散,每服五七分,大者一錢,即刻喘定而睡,醒後,神安氣和而愈。屢用屢驗,乃熱毒從小便出也。
白話文:
麻疹後,熱氣上犯肺部,導致聲音嘶啞,無法發聲,或咳嗽或喘氣。可以用當歸、白芍、生地、陳皮、貝母、瓜蔞仁、甘草、白苓、枯芩(酒炒)、山梔(炒)、玄參、天冬、麥冬、杏仁、桑白皮、石膏、紫蘇梗、酒連,各等分,加一片薑,水煎服。
生生子說:麻疹咳嗽喘急,可以用小無比散,每次服用五七分,嚴重者可服用一錢,立刻喘息平穩而入睡,醒後精神安寧,氣息平順,病就好了。屢試屢驗,這是因為熱毒從小便排出體外。
加減四味升麻湯,此升發之劑,但一二帖則止,不可過表。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防風,桔梗,紫蘇,蒼朮,陳皮,枳殼,柴胡,薑棗煎服。
水痘赤痘,即此一服而愈,不必他方雜治。
白話文:
「加減四味升麻湯」是提升陽氣的藥方,但通常只要一兩帖就能見效,不可過度服用。藥材包括升麻、葛根、赤芍、甘草、防風、桔梗、紫蘇、蒼朮、陳皮、枳殼、柴胡,以及生薑和紅棗,水煎服用。對於水痘和赤痘,只要服用此方一劑即可痊癒,無需其他藥物治療。